首页 -> 2007年第7期

班主任培训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探索

作者:倪 敏




  5. 研讨交流。
  常用于学员自主学习课程。理由同“与专家互动”。此类形式宜先分组研讨交流,让每一位学员都有机会发言,由召集人或记录者记录汇总大家的发言。研讨结束后,再全体集中,进行大组交流,以解决点面(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在培训学员期望的培训形式中,其占40%左右。
  6. 德育基地参观考察。
  常用于实践操作课程。德育基地参观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辅助途径,由于培训学员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地域的德育资源不同,因此可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学段、不同经费的培训,选择不同的德育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其过程不仅是参观本身,更多的是考察学员的团结协作、关心他人、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等班集体意识(隐性教育),进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其弊端是受培训经费的限制,且培训机构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此类形式效果很好,在培训学员期望的培训形式中,其占80%左右。
  此外,还可以有经验分享、分散自学、自我展示等形式用于各种层级、不同学段的班主任培训。
  
  四、关于教师构成
  
  好的课程必须有合适的教师来执教才有效。班主任培训的讲课教师,应由以下人员组成:
   1. 德育(教育)行政领导:高屋建瓴,既可以拓宽学员的专业视野,从形势、走向等方面帮助学员登高审视自己的工作,拓宽工作思路;又可以进行政策解读,使学员更好了解相关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能政策性地处理学生伤害事故,解放班主任的“手脚”。
  2. 理论专家:既可以从理论层面上帮助学员梳理、分析班主任专业化知识,又可以引领、提升学员的专业思想,使学员的工作实践能找到理论支撑。
  3. 一线教研专家:有两种:一种是专职教研员,他们主要帮助学员进行班主任工作理论在实践层面上分析、教授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操作技巧,他们是高校专家和一线班主任教师之间的桥梁;另一种是一线优秀的班主任教师,他们可以以自身成长的经验与学员进行分享,将自己成长的心路剖析给大家,还可以将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思考和学员进行探讨,虽然不一定能说出多少理论,但他们对班主任工作必须有理性思考、有理念。他们极具亲和力,能让学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帮助。
  4. 学员本身:这是宝贵的学习教育资源,实际的培训讲师。他们彼此的交流研讨,可以感受和解决他们一致关心的内容、思考的话题。有许多问题来自他们,问题的解决也得益于他们。
  
  五、关于班级管理
  
  班主任培训,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好的培训班级管理,不仅可以保证培训的有效进行,更可以与培训学员分享班级管理经验。因此,培训期间的班级管理应积极实践班级管理的新理念,为中小学班主任管理提供直接的示范。
  班主任培训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提高班主任培训的有效性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进而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