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韵律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能力

作者:徐 峰




  现在有学者提出“节律朗读”法,认为由于节律大多没有书面标记,口语用书面符号写下来,有不少信息流失了,所以,朗读作品要通过“字里码”和“节律码”的双重编码,也就是通过节律朗读,才能把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全部表达出来。(参见吴洁敏,2002)这一观点非常值得重视。
  有了体悟和领会,接下来操作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造句和段、篇写作练习,虽然与此相关,但毕竟还谈不上是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从形式上看,古代文人训练的对句就是一种与汉语特点相适应的韵律训练法。作为非常有特点的一种汉语语言形式,对仗讲求工整,音调协调,格律严谨,是汉语语言韵律节奏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表达方式。古代童蒙人学,都要经过这种训练配合“习字演文”的需要。张志公曾对此作过比较详细地探讨,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集语音、词汇和语法,同时也包含修辞和逻辑训练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学习方法。
  练习对句在正音的同时可以学会阴阳上去或平上去入四声,很好地把握汉语的韵律节奏。不同意义类别的词语分类正反相对,又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机地构建和扩展汉语词汇网络。而由“一字对”直到“多字对”(五字,七字,九字等)的应对训练(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更可使学习者逐渐树立词类观念,了解和掌握汉语短语的基本构造和句法规律。例如:“月缺月圆,花开花落……”,“月缺”“月圆”,“花开”“花落”,都是两个主谓结构并列,构成联合复句。“水清石见,云散月明……”,“石见”是“水清”的结果,“月明”是“云散”的结果,又是一种偏正复句的格式。
  对句又兼有修辞和逻辑训练的功能。如“星光灿灿”对“水势滔滔”,“如烟”对“似火”,“一川杨柳如丝袅”对“十里荷花似锦铺”都是训练运用形容、比喻等修辞方法。再如,“飞禽”须用“走兽”相对;如用“鸣蝉”相对,虽然也是“动词+名词”结构,但“鸣蝉”跟“飞禽”不是同一层级上的类名,对法就不合格。而这些对于训练学生注意概念、分类、比较等逻辑关系很有帮助。
  对句由简单人手向复杂深奥处渐进。琅琅上口,韵律十足,非常符合语言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由单音节相对到双音节相对,再到单双音节搭配组合相对,直至复杂韵律组合,对句以语言韵律统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语用,突出地反映了汉语的语言特点,可以说这是目前训练语言韵律节奏语感的最佳方法。
  
  4 结语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汉语的特点,强调了汉语韵律感知和韵律表达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旨在引起大家的重视。诵读和对句作为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训练手段,其合理的思想和方法都非常值得借鉴和吸收,但我们也反对毫无保留地直接照搬到现代语文教学和训练中。毕竟时代不同,人们的生活内容、思想情感、认知方法和认知手段都与古人不同,古代汉语常用词汇和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也相去甚远。如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贯彻结合现代汉语特点进行教学这一构想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深化和细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