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试谈语体的规范问题

作者:袁 晖

和标准上。
  语体系统的准则和标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甚至是一个“面”。它应该有一个效度或规范度。在这个“度”内的语言表述都是规范的合法的。如相当多的同义形式就是这种规范度的合理存在。偏离这种规范度的,有正面的,向上的,精彩的,有魅力的“突破”;也有负面的,向下的,有碍于表达理解的“语病”。这后面的一种形成“语病”的,就需要加以矫正了。
  语体内部从色彩上划分,可以将语体成分划分成通用成分和专用成分两个部分。而体现语体的本质特点的则是其专用成分,即该语体的语体词、语体句、语体辞格和语体章法等。这些是语体的标记和指纹,是语体的决定性要素,是分析和辨别语体的重要依据。所以,语体的规范也主要以语体系统中的专用成分为判断的准绳。
  与此相联系的,还有一个人们常说的“得体”和“有效”的问题。“得体”和“有效”表现为语言的正面的效果、语言的魅力和感人之处。人们认为不偏离语体规范度又有表现力的,当然是好的、合法的。偏离规范度而没有表现力的,甚至有碍正常交流的,当然是不好的,要纠正的。偏离规范度而有表现力的,可以认为是一种对语体常规的“突破”,是语言运用的“创新”。因此,规范与创新应该辩证地来看。
  语体的规范与一般所谓的“匡谬正俗”的纠错,还有所不同。诚然,“匡谬正俗”的“纠错”,理所当然地要成为语体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认为是否偏离了语体自身的规范度,是否“合体”也应该成为语体规范的另一个基本方面。一般来说,语体规范与语言规范是一致的,不过语体规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体系统是千百万人长时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的语言运用的成品,必须要“合”某一种“体”,才是规范的言语成品。有的语言运用的成品,存在着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错误,当然需要规范,这在许多“匡谬正俗”的“纠错”著作中是最常见到的。
  现在打算重点分析一下,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似乎没有什么错误或者即使有也不是很刺眼,但却并不是“合”体的现象。这些一般人也容易忽略,恰恰是在语体规则面前通不过,是要规范的东西。
  我们说“合体”是指,语言运用的成品,使用的是本语体的专用成分和通用成分,这是语体规范的关键。如果使用了别的语体的专用成分,就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不规范。所谓“不合体”,往往就发生在语言运用中不同语体成分的不当处理上。例如: (1)请柬___________女士/先生:
  为纪念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增进军民的团结和友谊,我馆定于2007年7月28日晚7时30分在xx石化厂礼堂举行以“拥军爱民”为主题的群众歌咏比赛,特请您出席指导,望届时光临。凭请柬入场,对号入座,迟到15分钟,不得入场。院内设有停车场,请按序停靠。场内禁止吸烟,禁止带宠物,违者罚款。特此通知。
  XX市文化馆
  2007年7月26日
  这是一张请柬,在公文语体中属于函电体。一般说来,函电体表达的内容较单纯,包括事由、时间、地点、活动主体和所从事的活动等。结构框架比较简单,最简单的只要一个句子就可以表达清楚,表示事由、时间、地点分别由介宾短语组合先后修饰动词性词语,一般是事由(依据或目的)在前,接着是时间,然后是地点。这是公文语体的典型句式。上例说罢发请柬的原由,引出邀请对象,到“望届时光临”,意思已表达清楚完整了,这个言语成品也就完成了。但是作者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转向与会注意事项,从函电体转入法规体。这些“入场须知”式的内容,在法规体中,一般都是分条款罗列的,和“请柬”放在一起很不协调,就像语法中的“句法杂糅”,实在是不伦不类。应该把“注意事项”部分抽出另外写成一个独立的篇章,比较合适。尽管上例在遣词造句上也可能有瑕疵,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语体上。把不同的语体成分糅合在一起,偏离了规范度,违背了函电体的表达准则,应该加以规范。再如:
  (2)毒品 指作为嗜好品用的鸦片、大麻、海洛因、冰毒、摇头丸等,成瘾后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叫做“毒品”。
  (3)机顶盒 数字视频解码接收器。通常放置在电视机的顶部,所以叫机顶盒。
  (2)(3)两例都是语文工具书中的例子。语文工具书属于科技语体中的辞书体,每个词条都是语体中的独立个体。以上两例,从语体规范来看,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第一,词条释义是辞书体的核心部分。词条释义可以有多种方式,但不管用何种表述方式,词条释义都是说明性、描写性的,是不需要任何论证的。像“所以”、“因此”这样论著体常用的连词,是不用的,是为这种语体所排斥的。第二,词条中的词目,是个“话题”,是词条的首脑部分,释义是对词目的解释说明,一般说来词目和释义构成了主谓的陈述关系。本来前面的解释已基本表达清楚了,接着再来个“画蛇添足”,跟“词目”连在一起反而“不通”了。因此例(2)可以改为:“毒品 指作为嗜好品用的鸦片、大麻、海洛因、冰毒、摇头丸等。容易上瘾严重危害健康。”例(3)可以改为:“机顶盒 数字视频解码接收器。因常放在电视机的顶部而得名。”或者将“所以叫机顶盒”删去。以上是把论著体的句式窜入了辞书体中,造成了语体成分上的另一种“杂糅”,即下位语体不同成分的混用。
  辞书体中还常见一种词目复现的不规范现象。辞书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一般人都遵守的规则:释义不重复词目,即词目不复现。就像制作灯谜一样,谜底是不能重现在谜面中的,一定要避复。但是有的辞书编纂者,常在释义中出现这种词目复现现象。如:
  (4)脆骨 动物的软骨作为食品时叫脆骨。
  (5)打诨 戏曲演出时,演员(多是丑角)即兴说些可笑的话逗乐叫做打诨。
  (4)(5)两例很像教科书上下定义,不像是辞书。如果把词目与释义合在一起,这个词条就成了病句。因为词目与释义已经是陈述关系了,而且不少词目隐含了一个判断词。如果词目后紧接一个“x叫做x”的小句,不仅语言不简练,而且不合事理。例(4)可改为“脆骨 用作食品的动物软骨”。例(5)可改为“打诨 演员在戏曲表演中即兴说的逗笑的话。”
  如果说(2)(3)两例的问题出在不同语体成分的“杂糅”上,(4)(5)两例的问题则出在不同语体成分的“代替”上,即用论著体中的“下定义”的表述法,代替了辞书体说明性释义,成了“张冠李戴”。
  
  四
  
  上面说的是两种不同语体混用造成的不规范现象,下面我想谈谈某一语体内部表述时出现的不规范的情形。依然从辞书体人手来加以剖析。
  辞书体在科技语体中是一个程式化程度较高的分支语体。它的程式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我国辞书编纂的历史相当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积累成了一定的规则,成了编纂者都要自觉遵守的格式,这是基本的。其次,辞书编写前编纂者依据辞书体的框架系统,制定该书统一的体例,由编写者共同遵守。这就为辞书体的规范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和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