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仿拟造词法的外部理据
作者:徐国珍
关键词 仿拟造词法 心理理据 语用理据
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近年来,汉语词汇中新词生成的速度大大加快、数量急剧增加、消亡的周期似乎也在缩短。面对这一现象,要想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掌握词汇发展的规律,关注并研究这些新词新语生成的机制——造词法显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众多的造词手段中,修辞造词法是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军,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它在新词语产生的七种途径中位居第二。而其中,仿拟法又以其强大的能产性在修辞造词法中占据了仅次于比喻和借代的重要地位,其所造的词约占此类新造词语的21.6%。诸如“网吧”“书吧”“美体”“美甲”“股民”“彩民”“软环境”等。而就在最新出炉的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所列的新词语中,也有许多是由仿拟法造出来的。诸如仿“XX门”造出来的“电话门”“解说门”“骷髅门”、仿“裸奔”造出来的“裸考”、仿“武替”造出来的“文替”“裸替”等等。
仿拟造词法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创造力和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它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理据在支撑着?此前,笔者曾对仿拟造词法的言内理据进行了探讨,提出:语言机体的自我调节性、语言结构的离散性及语言材料的开放性为仿拟造词法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而语音、语义、语构则是仿拟造词行为实施的具体途径。它们两者共同构成了仿拟造词法的言语内部的理据。本文则重点探讨仿拟造词法的外部理据。
所谓外部理据,这里指的是使某种造词法得以生成的语言外部的理由和根据。我们知道,作为一种造词法,其所涉及的言外因素显然会有很多。但尽管如此,作为一种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心理现象,这两方面显然构成了语言最重要的性质,同时也就构成了造词法最重要的外部理据。因此,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来探讨仿拟造词法的主要外部理据。
1.心理理据
从心理角度考察,仿拟造词法的构成理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联想与类推
联想是一种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它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仿拟作为一种造词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仿”此“拟”彼。如仿照“美感”造出“骨感”,仿照“山沟”造出“代沟”等等。而使“此”和“彼”两个事物得以勾联的纽带,正是“联想”这一心理现象。即当一个人面对“此”语言现象时,首先必须根据所仿对象的特点展开相关的联想,才能在自己的词语仓库中搜寻出所需要的成分进行排列组合,从而构成“彼”语言现象。如当想要称说“运动员为了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比赛”这种现象。人们首先会联想到表示“工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工作”的“罢工”一词,于是循此造出了“罢赛”一词,它如商人的“罢市”、教师的“罢教”、演员的“罢演”等等。可见,联想无疑是仿拟造词法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理据。
然而,仅仅借助联想,并不就能仿造出新词来。仿拟造词的心理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类推。类推又称类比,“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思维形式”。索绪尔曾将这种思维活动概括为“四项比例式”,其举例为
orarorem:oorator=honrem:x:x=honor
循此思路,我们可以将其进一步简化为:
a:a、=b:x x=b、
这一思维活动正是仿拟造词最根本的心理过程。鲁国尧先生曾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证实了这一点:
“前年应邀到外地一个大学作演讲,我事先准备那张纸,电脑打字,完成了,我想在这张纸的头上加个名称,就是我多年想加而不得的名称,这次忽然灵感来了,大笔一挥,写上了“备阅录” 三字。“备阅”者,供听众阅读之意也。事后我揣摩我这神来之笔怎么来的?啊,还是我脑中早就埋有“备忘录”一词,触发一下,类推律起了作用。”
显然,这段话正记录了一个运用仿拟造词法造出新词的过程,如果我们对这个瞬间完成的思维过程以慢镜头回放的话,行为者的具体思维过程应该是:
“随时记载,帮助记忆的笔记本”:“备忘录”=“随手记载,提供(听众)阅读的纸质材料:x;x=备阅录。
这一过程的主要思维形式显然就是类推。事实上,仅以此种方法,人们就还可以类推出:
……帮助考试的……=备考录
……帮助审核的……=备审录
……帮助检查的……=备查录
显然,作为人类一种较为普遍、也较为简单的心理现象,类推这种思维形式对于构造新词来说确实提供了一种十分便利的思维基础。而且,这种类推并不局限于意义层面,它还可以运用在语音、语构等层面,从而使仿拟造词法的实施更具优势。如“海归派”一词的产生,其起源恐怕不仅是对“海外归来”意义的提取。更是对“海龟haigui”一词在语音上的类推仿造,以表现戏谑的情趣呢。而“个唱”“个股”“个险”“个展”等新词的出现,则显然得之于对“个人演唱会”等一类缩略形式的仿造。
正是由于类推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举一反三功能的思维活动,而联想又为类推插上了一对翅膀,因此,借助这两种思维方式,人们就能轻松地由某一本体类推出另一或更多的仿词;也正因为此,仿词中常常会出现一个个成员众多的词族,如“放心x”词族的形成:
可以让人放心的某类东西:放心x=可以让人放心的蔬菜:放心菜;
与此同理,则——“放心茶”“放心面”“放心米”“放心肉”“放心药”“放心油”“放心食品”“放心工程”……纷纷应“运”而生。
显然,正是基于类推和联想这两种心理,仿拟造词法才会显得如此神通广大。
1.2 意合与完形
强调意合,是汉民族一种独特的语言心理现象:“汉语思维善于把大千世界的复杂形态分析成一个一个音义全息的发散性的基本粒子。……汉语的一个个基本粒子往往就是一个个含义丰富的具象。它们自由灵活、易于组合……汉语这种极端的分析必使词语的组合十分方便,不受形态的拘束,只要语义上合乎逻辑事理,就可以搭配”。显然,这种重意合不重形式结构的思维特点,为仿拟造词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止是借助于这一特点,言语主体能方便自如地仿照本体的言语形式,根据表义需要灵活地将相关语素作临时的“嫁接”,组合出了一个个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