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基于西方修辞学的外交演讲解读之研究
作者:张玉芳
“偏见”与“无知”。由于不愿落入愚昧之列,受众就会认同“普世受众”的观点立场,从而认同演讲者的主张。这是一种隐蔽的施压策略。可见利用这一模式能清晰地展示演讲者所用的策略(上文已经分析过了,此处他还用了同情认同与对立认同)与受众的反应。虽然这里只展示了一个小论辩,它的C可能是下一个论辩的D,各个小论辩有机统一就组成了整个演讲语篇的大论辩。
2.4小结:外交演讲话语的修辞特性
上述外交演讲话语的修辞要素及其特点的分析表明,其修辞特性集中体现在演讲者与受众之间的权力互动关系上。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切活动的核心,外交演讲也不例外。这里的权力,借用Foucauh的话,是指“一组或多或少有组织的、有等级秩序的、并列存在的关系。……权力是指各种关系……在人类关系中权力总是存在的,一个人总是尽力控制另一个人的行为……权力关系是动态的、可变的,并非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权力是双方相互制约的、动态的关系。也许Fairciough的话能更好地解释外交演讲所涉及的权力,“权力涉及语篇参与双方(演讲者与受众)的不对称关系,以及在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他们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享有的不同控制力”。这种权力的修辞互动关系是解读外交演讲的核心,作为互动场所与产物的演讲正是围绕着这一权力关系展开的,了解了它就掌握了外交演讲的灵魂。
3.结语:外交演讲的修辞学批评解读框架
本文从外交演讲话语的修辞要素及其修辞特性的角度探讨了外交演讲的特点。它们表明批评解读外交演讲的核心是揭示演讲者与受众为各自外交利益而形成的修辞性权力互动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批评解读外交演讲的基本框架:利用修辞学的理论,探索这种权力互动关系的实质与操作过程。
其实质主要研究:一方面演讲者怎样利用各种修辞策略,主要是认同(如Burke的认同)与施压(如Perelman的普世价值、普世受众),与受众一起建构演讲的修辞情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自己的外交目的;另一方面受众怎样行使接受或否决演讲者提议的裁判权,迫使演讲者采取各种修辞策略与手段,从而维护或谋取自己的利益。
其操作过程主要考察:a.修辞情景的各种宏观与微观制约因素是怎样被动态构建的.b.受众的具体类型有哪些以及他们各自的群体认同特征是什么,尤其是所属的文化及各种社会修辞话语社团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演讲者的策略与演讲内容;c.演讲者是如何投射、塑造其修辞人格的,这一人格与其所代表的国家或民族的形象与威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使用各种修辞策略与手段为自己的各种目的服务;d.演讲语篇的各个论辩的特点及整体的组织结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互动关系。
我们希望这一框架能在指导外交演讲的实践与批评解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他类型的演讲实践与批评有借鉴意义,同时为新闻媒体的报道、社论等语篇的批评性解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