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先后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作者:佚名




  第二,两天内首批6000套安置房起运灾区,6月30日前达到25万套,三个月内达到100万套。
  第三,对高危水库逐一排查,做到低水位或空库。落实保安行政责任人和管护责任人。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和下游人员转移方案。加强预报和巡防,24小时值班。水利部调集专家和抢险队员,实行分片负责,对险情严重的要立即实施应急除险加固。
  第四,对堰塞湖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由水利部抽调专家与武警水电部队、四川省共同组成工作组迅即到达现场。对高危风险的堰塞湖要加强监测预警,制定转移预案,及时转移受威胁区群众和抢险人员。组织专家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除险方案,实行工程除险。部队和国土资源部在人力、技术和设施上予以支持。
  马凯、孟建柱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5月22日晚,温家宝在列车上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专题研究处理堰塞湖的问题,决定成立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前线指挥部,由四川省省长蒋巨峰任总指挥,水利部、武警水电部队、成都军区空军的负责同志参加。
  温家宝提出了处理堰塞湖问题的三条原则:一是主动处理,避免被动处理;二是要立足早处理,防止因水量增大增加处理难度;三是同时制定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群众安全,确保部队和抢救人员安全,绝不能再造成人员伤亡……
  5月23日晚,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十三次会议在列车上举行,温家宝主持会议。会议研究部署卫生防疫工作,决定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
  会议指出,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汛期也将到来,卫生防疫工作的困难会越来越大。确保灾后无大疫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必须摆在突出位置。做好这项工作,要抓住四个要点:一是要保证有充足的防疫技术人员和督导员,覆盖到每个村;二是要保证防疫需要的药品,尤其是消毒剂、灭菌剂、杀虫剂;三是要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四是要保证饮水和食品安全。
  会议指出,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要做好规划。灾后重建规划组由发展改革委、四川省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要在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进行现场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地质地理条件评估和建设项目科学选址的基础上,抓紧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总体方案,争取三个月内完成。重建规划总体方案要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规划。
  回良玉、马凯出席会议。
  5月25日上午,回良玉在成都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紧急会议,专项研究部署唐家山堰塞湖排险问题。回良玉强调,要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召开会议确定的排险要求、目标、原则和时间表,下最大力气,争分夺秒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
  回良玉对位于绵阳市北川县县城上游的唐家山堰塞湖除险提出明确要求。首先,要克服路不通、天气差等困难,尽全力空运武警水电部队、水利专家等抢险人员迅速到达现场,掌握现场准确情况,迅速实施排除工程;第二,尽快组织工程机械、工程爆破设施,做到科学合理有序高效;第三,最大限度地发挥直升机的使用效率,尽快把各种设备在最短时间内运到现场,迅速实施排除工程;第四,抓紧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制订人员转移规模、转移范围、转移途径、险情发生几率测算预案等,做到胸中有数,并尽快组织实施堰塞湖下游受威胁群众的安全转移;第五,切实加强预测、预报、预警、监测;第六,在抓紧组织空运的同时,探索公路、水路多头并进的办法,千方百计,尽快排除险情。
  5月27日下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十四次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总结前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任务。
  会议指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要在继续做好被困群众搜救工作的同时,把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严密防范余震破坏和次生灾害,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同时部署恢复生产,规划灾后重建。
  会议提出下一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一)抓紧救治伤病人员。(二)着力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三)全面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四)妥善做好遇难者善后处理工作。(五)严防次生灾害。(六)组织恢复生产。(七)保持灾区社会稳定。(八)做好灾后重建前期工作。
  会议重点研究了受灾群众住房安置、卫生防疫和堰塞湖险情处置问题。目前,90万顶帐篷、80万顶简易棚物资和100万套活动板房生产运送任务已经落实到省区市和企业,并启动第二批再生产50万套活动板房的工作。会议要求统筹做好资金支持、原料供应、生产运输、接收发放各个环节的衔接;受灾地区要抓紧规划选址、制定分配使用方案;对农村特别是山区和边远地区要组织力量抢运,帮助灾区群众搭建过渡用房。
  会议强调,要增派防疫专家和专业防疫人员,重点加强山区和边远地区防疫工作,切实做到覆盖每一个村,严密控制传染源。尽快摸清灾区灾情底数,精心组织实施易感人群免疫接种工作,建立免疫屏障。加强灾区群众安置点、救灾人员集中生活点等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做好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督。
  会议指出,尽早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要调集足够的施工设备和人员,抓紧时机实施工程除险,尽最大努力降低堰塞坝引流渠高程,以减轻对下游造成的危害。同时,切实做好人员转移工作,确保施工安全和群众生命安全。
  李克强、马凯、孟建柱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讯,日前,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召开会议,对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学生伤亡有关善后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
  会议指出,在汶川地震中,一些学校校舍发生垮塌,造成学生伤亡,给许多家庭造成极大不幸。党和政府对此深感痛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灾区,要求全力搜救和救治被困、受伤学生,并向遇难学生表示深切哀悼,对家长表示同情和慰问。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及各方救援队伍,有关部门和地方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会议要求,(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地做好地震灾区学生伤亡的善后工作。要继续组织力量全力搜救失踪学生,全力救治受伤学生,尽最大可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对地震造成的孤儿,要切实做好安置和救助工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深入开展思想工作,重点疏导好遇难学生家长的情绪,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安抚,给予情感慰藉,尽可能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创伤。(二)尽快组织力量对灾区所有学校建筑进行安全评估和鉴定,确保复课学生安全。发现危房必须立即停用;需要加固后才能使用的,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对损毁校舍建筑,要进行科学鉴定,收集、保存必要的资料和样本,为灾后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发现建筑设计和施工确属存在违法问题的,要依法查处。(三)对遇难学生家庭要给予特别的关爱和帮助。地方政府要对遇难学生家庭给予关心和照顾,对其中生活困难的优先安排住处,提供生活补助。要按照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地方性法规规定,对有子女在震灾中死亡或伤残的家庭,给予再生育政策照顾,免费提供生育咨询和技术服务;对其中有收养、领养地震孤儿意愿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优先安排。在灾区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给予定期补助。
  会议强调,以上各项工作,由各有关地区政府负责落实。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提供必要的协助。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