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论陈忠实前后期散文创作的不同景观
作者:程 尚
陈忠实式的解读常常用乡村视角,用乡村视角解读城市和文化更需要人生的阅历和智慧,且看陈忠实在《孔雀该飞何处》,他分别用了三个典型的文化场景和乡村式相比较的面食打比方:“在敝省和贵省只能吃上黑馍和小馍,在深圳在上海却可以吃上白馍大馍,在纽约在温哥华在巴黎更可以吃上面包和牛排”,同一个人才在不同的地区生存打拚争得的个人价值有如此大的区异,对人才流动的评说你能不连连点头称赞吗?
由此可知,在整体阅读陈忠实的散文时,以这一组“关中辩证”为指征的散文,彰显出作家高扬“反判传统的旗帜”的“个体精神的丰富性”,这种真实“本身是一种文化批判”,这种散文创作,真真切切地称得上陈忠实“生命的奉献”。(本部分以《解读陈忠实的一组“关于辩证”散文》为题发在“椰树下文学网站”,全文略)
一个作家创作多种文体,这往往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互补。
如何从陈忠实的散文中解读陈忠实长篇《白鹿原》的心理密码?
《关于白鹿原的答问》、《五十开始》、《告别白鸽》、《生命之雨》等篇目,可为读研《白鹿原》提供有关背景资料,《白鹿原》有关性的描写、作者表达技巧均可研究。
另外,还可从作者读书探寻他的某些思想背景,如他读《活动变人形》(王蒙)、《百年孤独》(马尔科斯)、《古船》(张炜)、《罗马戈人》(谢尔顿)以及《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科斯)、《中国近代史》、《兴起与衰落》、《日本人》、《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梦的解析》、《美的历史》、《艺术创造工程》等,还有作者对自然、对社会现象的思索,对艺术实验的探索,都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户。
陈忠实的多种形式多侧面的生命体验,他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积累和实践,挡不住他成为一位有分量的作家的步伐,他的想象力,他的长句子,他的灵动的描写,他的语言形式,他的语言感觉,尤其是高密度的语言形式,长段落,汪洋恣肆的文辞、气势,与他的厚积薄发等创作个性是相一致的,另外还有陈忠实散文关注的女性题材和自然题材也是饶有兴味的,他的散文的小说化倾向,等等,由于篇幅的限制,就不在本文研讨之列,是为记。
程尚,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等学术组织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