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聊斋志异》叙事修辞解构

作者:王修志




  第三,以重复核心词语表现观念冲突, 构建叙事主题,达到强化突出的叙事效果。
  《黄英》重复的核心词语是一对对立的词语:“贫”与“富”。不算文中使用的它们的同义词,光是“贫”、“富”就各重复了9次和7次,主要用于叙写马子才与陶氏姐弟观念的冲突,以造成读者心理上强烈的感受,引起读者的思考,突出叙事主题。作品在开头写马子才邀请陶三郎一块居住时借马氏之口叙述其清贫:“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接者写陶氏家“清贫”到“不举火”的境地,每天吃在马家。穷则思变,前文已提到陶三郎经过深思熟虑后对马子才说:“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为今计,卖菊亦足谋生。”于是有了“致富乐道”与“安贫乐道”观念的第一次交锋。马子才从“安贫”出发鄙薄陶氏:“仆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陶三郎从“富道”角度进行反驳:“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陶说理正,所以“马不语”,以陶胜告终。第二次“致富乐道”与“安贫乐道”观念的交锋是在黄英和马子才之间展开的。马子才虽然在第一次交锋中理屈词穷,但并没有因此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和黄英成家后“耻以妻富”,心理失衡,责怪黄英连累其“三十年清德”,声言“人皆祝富,我愿祝穷耳!”黄英反驳道:“妾非贪鄙,但不少置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故亦甚易。”“君不愿富,妾也不能贫也。”黄英并“于园中筑茅茨”供马氏居住,在事实面前马子才终于缴械投降。“致富乐道”终于拆解“安贫乐道”的观念而占据上风。文中“贫”、“富”词语多次的重复运用,启人深思。可以说每一次重复都在意义上达到一次增值,观念与情感表达一次比一次强烈,像螺旋式的攀升,以至直达叙事的中心。
  
  参考文献:
  [1]孙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501.
  [2]巴赫金.巴赫金全集(诗学与访谈录)[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56
  [3]王志民.蒲松龄屡试不第原因新探[J].蒲松龄研究.1987(1)
  [4]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36.
  [5]英伽登.文学的艺术作品[A].蒋孔阳.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下)[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257.
  [6]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M].香港: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73
  王修志,男,汉族,江苏淮海工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修辞学、诗学与明清文学研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