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作者:陈久金·杨怡


第四节 彝历



  现在的彝历平年有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属于阴阳历,置闰法也与汉历没有区别,但它以十二生肖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彝族地区曾经普遍使用过一年分为10个阳历月的纯太阳历,并获得了几部用彝文写成的专著,其中出于滇南弥勒县的《天文历法史》誊抄于1895年,记叙了远古的彝族首领创立十月历的经过。研究表明,彝族十月历非常古老,现已证实它与《夏小正》同出一源。彝族自古以来一直使用十月历,直到明清改土归流以后才改用农历,但某些偏僻地区甚至到1949年仍在使用这种历法。

  古彝历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共360天。以十二生肖循环纪日,即每月有三个生肖周,每年有36个生肖周。余下的五天或六天单独作为过年日。古彝历一年有两个新年,大年称为星回节,大致在汉历的十二月份;小年叫火把节,大致在汉历的六月份,大年与小年固定相差185天,整整半年。无大小月之分。整齐划一,是古彝历的重要特征。

  在彝族古籍中,还记载了一年中日月行星的出没方位和日月食规律。彝族对星空的划分基本上按照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命名过的星有148颗。在彝语支的纳西族地区还流行着奇特的二十八宿二十七宿轮流纪日的制度,即28天为大月,27天为小月,循环交替。彝族地区稍有不同,以两个27天接一个28天作循环周期,平均月长27.33日,从天文学的角度看,这个月长相当于一个恒星月。恒星月纪日制度虽然在其他民族中不曾听说过,但在彝族和纳西族中的影响非常大。这种纪日制度一般仅用于宗教祭祀或占卜吉凶。至于恒星月纪日的起源和流传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应天故事汇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