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
编辑委员会 ……………………………………………………………………… 1 |
编者献辞 ………………………………………………………………………… 2 |
出版说明 ………………………………………………………………………… 3 |
第一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4000年前) |
导语 ……………………………………………………………………………… 4 |
第一节 石器及其孕育的科学知识 …………………………………………… 5 |
第二节 弓箭的发明 …………………………………………………………… 6 |
第三节 钻木取火 ……………………………………………………………… 7 |
第四节 神农作耒耜 …………………………………………………………… 8 |
第五节 制陶技术 ……………………………………………………………… 9 |
第六节 构木为巢 ……………………………………………………………… 10 |
第七节 水上活动的肇始 ……………………………………………………… 11 |
第二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奠基(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前) |
导语 …………………………………………………………………………… 12 |
第一节 “炉火纯青”话冶铜 ………………………………………………… 13 |
第二节 生铁冶铸技术的勃兴 ………………………………………………… 14 |
第三节 从《吕氏春秋》看中国传统农学和耕作技术 ……………………… 15 |
第四节 治水与水利工程 ……………………………………………………… 16 |
第五节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 17 |
第六节 算筹和筹算 …………………………………………………………… 18 |
第七节 规矩与准绳 …………………………………………………………… 19 |
第八节 从“小儿辩日”话历法 ……………………………………………… 20 |
第九节 《墨经》中的光学和力学 …………………………………………… 21 |
第十节 墨家的认识论和时空观 ……………………………………………… 22 |
第十一节 阴阳与五行 ………………………………………………………… 23 |
第十二节 医学经典《黄帝内经》 …………………………………………… 24 |
第十三节 名医扁鹊 …………………………………………………………… 25 |
第三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秦汉—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1年) |
导语 …………………………………………………………………………… 26 |
第一节 千锤百炼 百炼成钢 ………………………………………………… 27 |
第二节 西汉古纸和蔡伦造纸 ………………………………………………… 28 |
第三节 独领风骚的万里长城 ………………………………………………… 29 |
第四节 探索宇宙结构的“言天三家” ……………………………………… 30 |
第五节 “灵台”故址话天文 ………………………………………………… 31 |
第六节 “无坚不钻”的科学家张衡 ………………………………………… 32 |
第七节 漫话《九章算术》 …………………………………………………… 33 |
第八节 圆周率和祖冲之 ……………………………………………………… 34 |
第九节 从《山海经》到《水经注》 ………………………………………… 35 |
第十节 马王堆地图和裴秀“制图六体” …………………………………… 36 |
第十一节 “巧思绝世”的机械制造家马钧 ………………………………… 37 |
第十二节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 38 |
第十三节 几部医药经典 ……………………………………………………… 39 |
第十四节 元气学说 …………………………………………………………… 40 |
第四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隋唐宋元时期,公元581—1368年) |
导语 …………………………………………………………………………… 41 |
第一节 “文明之母”——印刷术 …………………………………………… 42 |
第二节 指南针与航海 ………………………………………………………… 43 |
第三节 火药和火药武器 ……………………………………………………… 44 |
第四节 丝绸与丝绸之路 ……………………………………………………… 45 |
第五节 “千峰翠色”话名瓷 ………………………………………………… 46 |
第六节 长安城和大运河 ……………………………………………………… 47 |
第七节 一行、郭守敬和大地测量 …………………………………………… 48 |
第八节 浑仪、浑象、漏刻和圭表 …………………………………………… 49 |
第九节 沈括和《梦溪笔谈》 ………………………………………………… 50 |
第十节 古代数学发展的高峰 ………………………………………………… 51 |
第十一节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 52 |
第十二节 金元四大医家 ……………………………………………………… 53 |
第十三节 造船技术成就 ……………………………………………………… 54 |
第十四节 奇巧固护的赵州桥 ………………………………………………… 55 |
第十五节 万安济众的泉州洛阳桥 …………………………………………… 56 |
第五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衰落(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 |
导语 …………………………………………………………………………… 57 |
第一节 盛况空前的远航壮举 ………………………………………………… 58 |
第二节 算盘和珠算 …………………………………………………………… 59 |
第三节 十二平均律 …………………………………………………………… 60 |
第四节 “火龙出水”和“飞空砂筒” ……………………………………… 61 |
第五节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 62 |
第六节 温病学说和种痘术 …………………………………………………… 63 |
第七节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 64 |
第八节 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 …………………………………………… 65 |
第九节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 66 |
第十节 利玛窦与近代科学的传入 …………………………………………… 67 |
第十一节 《崇祯历书》和《时宪历》 ……………………………………… 68 |
第十二节 康熙皇帝的科学活动 ……………………………………………… 69 |
第十三节 《数理精蕴》的编译 ……………………………………………… 70 |
第十四节 全国地图的测绘 …………………………………………………… 71 |
第十五节 清初中国学者的科学研究 ………………………………………… 72 |
第十六节 乾嘉学派及其对科学的影响 ……………………………………… 73 |
第十七节 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 …………………………………… 74 |
第十八节 徐寿和华蘅芳 ……………………………………………………… 75 |
第十九节 清代末期中国近代科学组织的建立 ……………………………… 76 |
辅文列表 |
附录 辅文图片 …………………………………………………………………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