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杨福义 谭和平



  摘要 本研究以126名15~20岁的听觉障碍学生为被试,对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听觉障碍学生也同样存在内隐自尊效应,在其自我图式中存在一种积极的内隐自我态度表征;(2)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内隐自尊显著高于女性;(3)全聋和重听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性差异,全聋学生的内隐自尊显著低于重听学生;(4)听觉障碍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可以显著预测其内隐自尊,负性生活事件应激水平越高,内隐自尊越低;(5)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影响。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听觉障碍学生内隐和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母亲的拒绝和否认与听觉障碍学生内隐和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6)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母亲的拒绝和否认可以显著预测听觉障碍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
  关键词 听觉障碍学生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分类号 G762
  
  1 引言
  
  自尊(Self-esteem)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对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和情感体验。自尊作为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份之一,其发展状况不仅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对青少年整个人格和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自尊又作为一个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对青少年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均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自从W.James(1890)对自尊进行开创性研究以来,自尊及其相关问题成了一个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在自尊研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兴起,其研究取向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从1995年Greenwald A.G.和Banaji M.R.开创性地提出内隐自尊的概念以来,有关自尊的研究得以扩展,人们对自尊的理解和研究由传统的意识层面开始深入到无意识层面,内隐自尊逐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成为当今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内隐自尊(Implicit Self-esteem)是指个体对与自我相关或不相关的事物进行评价时,通过内省无法识别出或无法正确识别出的一种自我态度效应。内隐自尊的预期效应通常是,当事物与自我建立了联系时,就会对其产生积极的评价。也有研究者提出,内隐自尊是对自我这一对象的内隐态度。外显自尊是经过意识思考的、相对受控制的、自陈式的自我信念。而内隐自尊属于内隐自我评价的范畴,它是无意识的、相对不受控制的、经过度学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自我联系。内隐自尊一经提出,其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就成为研究者探讨的焦点之一。最近,杨福义等人(2007)采用多重内隐测量的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再次证实两者是相对独立的心理结构。近年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显示,内隐自尊及其与外显自尊的对应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交行为等均有着广泛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隐自尊越高的个体越能抵御和缓冲外界环境对自尊的威胁;内隐自我偏好的降低与高社交焦虑密切相关,还与非言语行为表现出来的焦虑状态有关;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组合方式与抑郁、焦虑、自我妨碍、自我增强等有关;Jordan C.H.等人(2004)甚至还提出安全型高自尊和防卫型高自尊的概念,前者指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都高,后者指外显自尊高而内隐自尊低。研究发现,防卫型高自尊的个体在面对负性反馈的威胁时更多地表现出自我防卫行为,自尊波动幅度较大,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恋现象。而且,防卫型高自尊个体表现出较低的生活幸福感;研究还证实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组合方式调节着消极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由此可见,内隐自尊对个体的心理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听觉障碍学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对象,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由于听觉功能的损伤,相对缺乏社会互动经验,在各种安置形式下,其社会交往模式和途径与健听学生相比通常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发现,听觉障碍学生普遍存在某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问题,自我意识发展滞后,这些问题可能与其自尊的发展有关。由于自尊(包括内隐自尊)对个体心理生活非常重要,因此,为了使听觉障碍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除了对其进行听觉言语康复之外,也要关注其与社会交往紧密相关的自尊发展特点。严吉菲、谭和平(2006)对听觉障碍学生的外显自尊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但针对听觉障碍学生内隐自尊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研究选择听觉障碍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听觉障碍学生内隐自尊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更加深人地理解和认识听觉障碍学生的自尊发展特点,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选取高中学生126名,年龄为15~20岁。其中男生66名,女生60名,全聋学生65名,重听学生61名。所有被试均熟悉计算机操作。
  
  2.2 测量工具
  2.2.1 内隐自尊测量
  
  采用Inquisit专业软件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测量内隐自尊,对该软件进行了必要的汉化和修改。IAT主要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个体对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在完成判断分类任务时,概念词(concept Words)和属性词(Attributive Words)之间有两种可能的关系:相容(Compatible)和不相容(Incompatible)。前者是指概念词和属性词的联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后者指概念词和属性词的联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当概念词和属性词相容,即二者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或二者联系较为紧密时,被试在快速反应条件下的判断分类反应更多的是依赖自动化加工,所以反应速度快,反应时短;当概念词和属性词不相容,即二者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或二者缺乏紧密联系时,往往会导致被试的认知冲突,此时被试的判断分类需进行复杂的意识加工,因而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长。不相容条件下与相容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之差即为内隐态度的指标。
  在自尊IAT中,概念词有自我词和非我词,自我词包括本人、我、自己等,非我词包括外人、人家、他人等;属性词有积极属性词和消极属性词,前者包括聪明、灵活、成功等,后者包括愚蠢、丑陋、失败等。研究表明,IAT是目前测量内隐自尊最好的方法,其间隔一个月左右的重测信度为0.69。
  2.2.2 外显自尊测量
  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简称SES),本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被试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分4级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