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国内外关于聋生语音意识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朝兵 张共瑜 余 林



意识的干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又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聋生具有语音意识的研究结论。
  Trezek&Malmgren,(2005)认为聋生通过明确、系统而又有结构性的教学策略,他们的语音意识能够得到发展。他们将《正确的阅读解码教程A》(the Corrective Reading-Decoding A curriculum)根据聋生的特点进行改编后,教师通过发音练习、发音介绍以及单词阅读等三个活动训练聋生的语音意识。研究表明,受训学生能够获得并生成所学语音技能,语音教学能使聋生和听力障碍学生获益,而且语音技能的获得与听力损失的程度无关。Most,Aram,Andom(2006)考察了将聋童单独编人普通幼儿园与将几个聋童一起编入普通幼儿园这两种教育体系下,聋童的语音意识和早期读写能力的特点。结果发现单独编入普通幼儿园的聋生比几个聋生一起编入一个幼儿园的聋生的读写能力和语音意识要好得多。这表明在学前对聋生的语言环境进行干预从而提高语音意识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研究者们认为:对聋生进行语音意识的训练能提高他们的语音意识,对他们的语音意识进行的训练应该是多维度的,即既要包括音一形训练,也要包括发音-拼写训练等。同时需要教育机构从宏观上调控适合聋生特点的教学策略、教育体系与教育环境等。
  
  3 国内对聋生语音意识的研究
  
  汉语是表意文字,中国聋人的汉语正字法是否受语音意识的影响?他们是否有语音意识?他们的语音意识的发展特点如何?虽然一些国内学者对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几乎都只限于听力正常的儿童,对有聋生的语音意识的研究较少。目前只检索到一例(张丽君,2005)较全面地对聋生的语音意识进行的实证研究,该研究对上海某聋校二、四、六、八年级共103名听力障碍学生的音节意识和首音一韵脚意识进行了测试,发现:听力障碍学生的语音意识测验成绩随年级和阅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且年级差异与阅读水平高低差异的程度与趋势基本一致,女生对声、韵母意识的感知好于男生;听力障碍学生的首音一韵脚意识的发展比音节意识的发展要好,且听碍学生普遍存在对字形、声调学习和掌握的困难。这个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听障学生进行语音教学非常必要,特别是教会聋生更有效地学习声调、提高对字形相似词的辨别性、注意性别差异等,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另外,赵微(2004)在其博士论文中,在研究汉语阅读困难学生语音意识与视空间认知的实验研究中,比较了汉语阅读困难学生的语音意识与听力障碍学生的语音意识。她认为听力损伤学生由于视觉的补偿作用,视觉空间认知能力比常人好,文字的视觉加工的能力也会比正常人强。听力损伤学生的阅读困难是由语音障碍所引起的,而这种语音障碍又主要是由听力障碍引起的,但他们在视觉过程中,可能不会如阅读困难学生那样表现出语形加工的困难,相反,其阅读困难主要是语音加工困难造成的。
  谭和平、昝飞和刘春玲(2003)采用韵母相同、声母相同、音异形似和音同形似四类汉字字组,对使用手语聋生、使用口语聋生和正常大学生进行了自由回忆和词序位置记忆实验。发现聋生不论在汉字字组的自由回忆中还是在汉字次序信息的记忆中,对汉字的记忆效果都与字组类型有关,而且受到了语音干扰,存在语音混淆现象。证明聋生在汉字加工过程中使用了语音编码。昝飞,谭和平(2005)在他们的同音判断实验中发现聋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语音编码;在启动实验中,聋生有语音混淆现象。这就从语音编码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聋生具有语音意识。
  总之,国内对聋生语音意识特点的研究较少,而对于聋生是否有语音意识,涉及到该领域的研究也都是采用实验发现聋生在汉字识别的过程中有语音编码,从而间接推论认为他们有语音意识的。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考虑到了聋生的听力障碍问题,但未从聋生具有阅读困难这个因素考虑,设计能有效的测查他们的语音意识的材料和测试方法。
  
  4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关于聋生是否有语音意识以及它与阅读的关系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对目前的研究主要可从研究对象特点、语音意识任务、材料呈现方式、干预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从研究对象特点看。已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母语为英语或其他语言的聋生进行的,对母语为表意文字的聋生的研究较少。而且,在研究对象的年龄上,关于聋生语音意识的研究几乎是在读写指导开始后进行的,而受过读写指导的聋生对书面语中的正字法规则很敏感,那么他们在做出语音判断时就很可能依赖于正字法。
  第二,从语音意识任务看。目前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都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语音意识任务,因此该研究领域中所使用的大多数的语音意识任务在难度及语言学复杂性上都不一致。而实验任务的不同所揭示的语音加工也可能不同,如stroop效应反映的是语音的自动激活;而需要语音编码才能完成的任务是语音的较强而又直接的测试,反映的是语音的强迫激活。以上因素一方面导致了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另一方面影响了研究结果之间的相互比较。这提示我们在设计语音意识的测试任务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将语音的自动激活和强迫激活任务结合在一起对聋生的语音意识进行考察。
  第三,从测试材料的编制以及呈现方式看。由于聋生具有听力障碍和阅读困难以及主要依靠字形识别文字等特点,因此应采用能控制字形对聋生做出语音判断的影响的实验材料,并以图片呈现的方式对他们的语音意识进行测查。当然,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形音问的规则没有属于拼音文字体系的英语的形音规则性那么强,聋生在对汉字做出语音判断时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了正字法还需要实验验证。我国虽有少数的研究者研究了聋生的语音意识,但无论从呈现材料的方式上还是从测试材料本身来看,都未考虑聋生语言发展的特异性,而是采用几乎与测试听力正常者相似的材料和方法。
  第四,从对聋生语音意识的干预研究来看,虽然对聋生的语音意识的干预研究是国外近一两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对聋生语音意识的研究还很少,直接对聋生语音意识进行的干预研究还没有。国外研究中发现有多种方式可促进聋生语音意识的提高,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对这些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上进行系统的探讨、归纳和验证。
  总之,国内外对聋生语音意识的研究,从研究对象、语音意识任务、测评方法、实验材料及其呈现的方式以及干预研究来看,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未来的研究中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对聋生的语音意识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科学的评估,从而为帮助聋生提高言语能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责任编校 叶立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