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国内外关于聋生语音意识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朝兵 张共瑜 余 林



中进行的长期追踪研究中,发现该聋生逐步发展起了押韵意识。
  2.3.2聋生音位意识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为了迫使聋生在音位水平上使用语音编码策略,研究任务大多为读出或者拼写非词,测试材料主要是书面文字而不是图片。Miller(1997)在实验中使用图片任务考察了聋生的音位意识,他发现如果正字法不支持语音判断的话,聋童作出音位判断就更困难,他们的成绩显著低于听力正常的同龄人,但在机遇水平之上。Dyer,Szezerbinski,etc.(2003)在实验中采用与Sterne,A.etc,(2000)相同的实验范式,要求聋生选择与图片名读音相同的假词,结果两者的实验都证明聋生有音位意识。
  2.3.3聋生音节意识的研究
  Olson&Nickerson(2001)以双音节词为刺激材料考察了聋大学生对音节边界的敏感度。每个单词以红、蓝两种颜色书写。单词里颜色改变的位置分为与音节边界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要求聋生判断目标字母的颜色。结果表明聋大学生具有很强的音节意识。
  2.3.4聋生音节意识、押韵意识和音位意识的综合研究
  由于已有的研究大多未从语音意识的三个水平对聋生的语音意识作全面的测查,因此,Sterne,A.,&Goswami,U.(2000)通过三个实验全面测试了平均年龄为11岁的聋生是否具有音节意识、押韵意识和音位意识以及语音意识的这三个水平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的获得。并且为了了解聋生在作出语音判断时是基于语音还是基于正字法作出的判断,在三个实验中都将实验材料分为正字法一致和正字法不一致两类。结果发现虽然聋生在正字法不一致任务中的成绩低于正字法一致的成绩,但都在机遇水平以上。聋生的音节意识与其同龄的听力正常儿童相当;在韵脚判断任务中,聋童的判断能力在机遇水平之上,但不及比他们年幼的阅读水平匹配组的听力正常儿童;他们也能对非词进行语音编码,且在机遇水平之上。这表明,聋生能够发展语音意识,只是他们的语音意识落后于听力正常的儿童。
  2.3.5聋生语音编码能力的研究
  Leybaert&Alegria(1993)使用Stroop效应研究了聋生的语音编码能力。他们使用颜色词的同音假词与非同音假词进行比较,研究Stroop效应是否会在聋被试中产生。结果聋生在对颜色词的同音假词和非同音假词的字体颜色命名时的正确率相差不大,但对颜色词的同音假词命名时比对颜色词的非同音假词命名时慢得多,这说明是语音干扰的结果。该实验结果表明聋生的词汇表征中既有正字法信息,也有语音信息。但Stroop效应任务与日常阅读任务中的语音编码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于是Transler,C.&Reitsma,P.(2005)使用同音假词研究了荷兰聋童在单词辨别任务中是否同样具有语音编码,实验结果同样支持聋生具有语音编码能力的观点。Harris&Moreno(2006)通过对比语前失聪的聋童中阅读成绩好者与差者的阅读技能,结果发现阅读成绩好者在拼写任务中所犯的语音错误更多,更能正确地指出单词的音节数目,这表明好的阅读者所具有的语音编码能力是他们阅读成绩好的一个因素。
  总之,国外的研究者通常通过考察聋生的某些言语和认知技能中是否使用了语音编码来验证聋生是否有语音意识,并通过与听力正常的年龄匹配组和阅读能力匹配组的对比来探讨他们的语音意识。然而,关于聋生是否具有语音意识,目前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不过对于年龄较大的聋大学生,研究结论还是比较一致的,即认为他们有语音意识,而且他们的语音意识比同龄听力正常者落后。导致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测试材料、方法、任务和被试特点不同有关。比如,Campbell和Wright(1988,1990)在他们的实验中是否向聋生被试解释清楚韵脚的概念、被试对此概念理解得如何以及他们未对用于实验的图片进行前测,结果导致被试在完成实验任务时未使用正确的图片名称等,都会影响聋生的反应成绩。这提示我们,在对聋生的语音意识进行研究时,应注意克服由于实验的操作过程不当、实验材料的选用与聋生的特点不符合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4聋生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的关系研究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语音意识对于听力正常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一个有效预测儿童读写能力的指标,在儿童早期尤其如此。而且语音意识是导致听力正常儿童阅读滞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聋生在学习阅读时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大多数聋生都不具备应对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读写能力,他们的阅读水平普遍较低,在高中毕业离校时,大多数聋生的阅读通常比同龄听力正常儿童晚五年(Lewis,1996)。聋生的语音意识与阅读的关系如何以及语音意识的滞后是否是导致聋生阅读严重滞后的因素之一?西方研究者们在此研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语音意识对聋生的阅读非常重要,语音意识是预测聋生阅读成功的因素。如,Musselman(2000)的研究表明,阅读时使用语音信息是熟练的耳聋阅读者和一般阅读者的显著变量,这说明较好的语音意识是使他们获得更高水平的阅读成绩的重要因素。Luetke-Stahlman&Nielsen,(2003)对31位7-17岁的聋生在包括语音意识在内的15项言语及读写测验上的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语音意识与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关,其中音位合成和音节意识与阅读理解能力的相关最高,而且阅读水平好的聋生的语音意识也好。而研究者(Miller,1997;Izzo,A,2002)的研究中,却发现聋生的语音意识与阅读之间无显著相关。导致以上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被试以及测试任务与方法的不同有关。例如,Izzo(2002)的实验中考察阅读水平使用的是复述故事的任务,而这就需要使用一些高级的语言加工技能,如归纳、记忆等。由于证实聋生有语音意识的证据主要来自于聋大学生和聋青少年,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语音意识在聋生中主要是作为阅读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像听力正常者那样是作为阅读学习的前提发展起来的。
  由于目前的研究还无明显的证据能证明语音意识在聋生读写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者就考察了其它与阅读可能相关的技能,如词汇知识、短时记忆等。聋生的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目前的看法也不尽一致,需要研究者认真考察双方在被试、材料、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找出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才能对聋生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的进一步研究开辟道路和做好铺垫。
  
  2.5聋生语音意识的干预研究
  尽管目前国外关于聋生是否具有语音意识尚存在争议,但一部分研究者不仅支持聋生具有语音意识的研究结论,而且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提高聋生的语音意识,并在此领域展开了对聋生语音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