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 推动宣武特教内涵发展

作者:潘 镭 张延书



  我区特教中心由特教学校专业研究成员、巡回教师、康复咨询教师等组成,校长任中心主任 ,保证中心和普通学校连为一体,保证特教资源能够直接与中心、与普通学校共享。特教中 心承担组织研究特殊教育、培训专业人才、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及家长培训等任务,承担面向 社会、面向特殊需求的康复、咨询等任务。我区以特教中心为依托,组建了从行政领导到专 业人员、特教师资、普校校长、教师及至普通学生和家长等在内的特殊教育团队。
   我区还形成“组织推动”、“管理协调”、“实施实践”三维培训网络;形成了培训制度: 定时、定期、定内容、有任务布置、经验交流、观摩互动、专家报告、有评比 、有检查、有展示。特教中心承担随班就读亟需的多项内容、多种方式、多个实践的培训任 务, 分别进行个别化学习、差异分组学习、多元课堂设计、资源教师协同、信息技术辅助、层级 设标评价等问题培训与探讨;分别推出随班就读优秀学校的办学经验,分类提出学校的教育 质量落实点。特教中心先后把教师们实践的问题展示给大家,提出思考的切入点和实践的操 作点。例如:把差异教学中教学内容分成基础性、提高性、发展性三个类别;在分层施教上 ,教师从分层设问、分层练习、因人设问、个别指导,分别使用教具学具等切入点着手;在 分组教学上,出现自愿结组、灵活成组、课上组、课下组、特长结合组、完成任务组等分组 方式;教师为学生建立个体成长档案,制作个体成长袋,举办个体学习展览,增加个体训练 ,布置个性化作业等。特教中心通过多种形式,有计 划地对学校进行日常、专题、重点的视导,与行政推动连为一体,策划、组织、推动随班就 读机制运转,保证随班就读得到落实。
  
  2.4 资源优化策略
  在资源优化思想指导下,我区研究残疾学生的学习形态和学习需要,合理优化调试和有效开 发特殊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在使用中重组,在重组中增值,形成新的优类资源系统,满足随 班就读工作的发展需求。
  2.4.1 优化资源教室功能
  资源教室功能优化的关键是干部教师的特教意识和资源教师本人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我 区专门培训有资源教室的学校校长、特教干部和教师,指导学校专业管理人员制定校本的资 源教室制度和规范,引导管理人员通过资源教室的建设和使用实现师生、家长资源共享,使 资源教室成为普及特殊教育理念的基础性条件。从我区的运作情况看,资源教室实现了如下 功能:①诊断评量、建档咨询;②为特殊学生提供学习场所,实现教师、家长共同辅导,学 生共同学习;③为更多学习需要提供学习场所,为满足组别的、兴趣的、特质的学习需要服 务;④教师教育研究,校本共享;⑤区域教育研究,交流共享;⑥社区使用,家长居民共享 。根据工作需要,我区成立了资源教师教研组,一起设计活动方案。资源教师克服困难,有 的利用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机制,利用特教资源进行校本研究,形成校内的特教研究团队; 有的根据学校实际,将资源灵活地流动到办公室、教室、引入到家庭;有的接纳了自闭症、 脆骨症学生的单独训练任务,解决特殊学生集体学习和个别需要问题;有的将资源对不同学 习水平的学生有计划地开放,发挥了各类资源作用。实践中,我区适时总结了“创建中使用 、使用中发展、发展中提高”的资源教室建设与运作经验。
  《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第1期(总第91期)2.4.2 优化校园环境资源
  特殊教育走向人本化、生态化就特别需要营造以人为本的、以关爱为核心的校园环境。我区 随班就读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将对校园环境的改善和对校内人际互动的环境结为一体, 重视物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的整体建构。有的小学接纳多个类别的残疾学生 ,学校提出“构建全纳学校,爱满校园”的文化建设思路;有的小学将环境支持策略定 为:布置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健残 接纳合作、共融互助;有的小学专门研究随读生和普通生一起参与学校生活,研究健 残相 异的双胞胎兄弟性格互补、学习互助等策略。我区残疾学生有机会参加特教中心组织的特奥 融合活动;参与“启明星”特殊教育艺术团组织的艺术活动;特教学生有机会参加每年一度 中小学合唱、诗歌、科技、劳作等比赛活动,有机会参与和资源共享结对学校联谊的手拉手 活动。不同范围内的互动,有效激活物质和人际资源。
  2.4.3 优化家庭和社区资源
  家庭和社区是特殊需要学生必须依靠的永久性支持和辅助,家长和社区人士是残疾学生最直 接、最持久的教师和支持者。我区随班就读学校把培训家长,争取家长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困 难,学会在家庭训练和帮助孩子,和教师形成共同支持孩子的伙伴关系作为扩展特殊教育资 源的战略任务。通过把家长请入学校和教师共同训练学生,或者到学生家庭里面开展“小伙 伴之家”活动,使家长逐渐减少冷淡和排斥。同事,随班就读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与社区 活动,利用助残敬老、爱牙爱耳、安全交通等主题活动日,在迎奥运的各项活动中,让学校 和社会衔接起来,在自然的、健康的、轻松的环境里,给残疾学生提供了许许多多的资讯信 息和参与体验。
  
  2.5 融合创新策略
  近年来,我们 审势度势,分析区情,不断诠释和创新区域特殊教育理念。2006年10月,区政府召开第五次 特殊教育大会,赋予特殊教育“零拒绝”新的内涵:坚持全纳教育理念,在提高残疾学生义 务教育质量的同时,发展和完善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的亮点工程,把随班就读的研究范围向有 特殊需要学生拓展,建构全员性、全程性、一体化的特殊教育模式,为残疾学生的终身学习 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创造条件,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均衡。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将原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兼顾差异、使每 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发展为“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突出融合、协调发展”的模式。意思是 ,在全纳思想指导下的融合课堂,根本的问题是研究不同发展水平、学习需求、学习方式的 学生要在同一课堂学得到、学得好的问题。把“兼顾差异”改变为“照顾差异”旨在突出教 学设计要突破目标分层、进度有异、学习方式不同的问题。要求教师不要再把学生只分为正 常和残疾两个类别,而要突出不同资质、不同参与方式、评量方式、学习速度的儿童在优势 互补、情感互动、扬长补短、成果分享中逐步地实现融合的学习,实现协调的发展,使各类 儿童在情意的、智能的、方法过程的学习中都能和谐地发展。
  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分层设置 学习内容;科学、合理、连贯地体现对目标的分解;体现对层级学生教学内容的适度调整; 体现为各层次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方式;体现教学过程中的生态化、自然化的评价; 体现灵活多样,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体现提倡使用教具学具辅助支持学生学 习的做法;体现多角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人人均有提高的教学效果。我们深知在这方面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但我们将大胆地、一以贯之地朝着这一目标不懈追求。
  
  3 宣武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主要成效
  
  3.1 宣武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主要特征
  一是行政性。“行政推动”一方面保证了随班就读在我区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不管 是哪一所学校,遇到残疾学生入学,都要尊重家长的选择,接纳和采取特殊的方式保证学生 的学习;另一方面保证了随班就读在我区是有制度规章可循的,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研究 地进行的重要工作。二是整合性。随班就读工作整合了各级政府及教育、残联、民政、财政 、工青妇、医疗、宣 传、文化等部门的共同参与;整合了各类专家和专业人士的力量,把方方面面可以为残疾学 生的发展提供教育、训练、康复支持的力量联系到一起;整合了不同类型学校的人力资源和 物力资源,将教育资源最大化、最优化地开发,尽可能地为残疾学生和不同学习需要的特殊 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三是激励性。我区为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性平台,激励有志 在特殊教育做突出贡 献的学校提早获得规模扩大、设施完备和资源共享的发展优势;激励业绩优秀的学校和教师 获得创新性的工作业绩和师德师能的多方面提升;激励学校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优先获得社会赞誉。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