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第二课堂对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作者:陈光华 于政泉



  美术小组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聋生知识、提高绘画技能。活动内容从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开始,以临摹素描画为主进行教学。教师既可以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了解学生的心态,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疏导。
  舞蹈小组的主要内容是把基础的舞蹈技艺与舞蹈组合融会贯通。聋童的心理特点是具体、形象的,生理特点又表现为活泼、好动,而舞蹈正是通过人体的动作、造型和表情,形象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因此活动的目的不是传授多少舞蹈技艺,而着重于培养聋生对舞蹈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今后产生影响的稳定素质和能力,如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理想。例如,由大学生与聋校教师指导聋生排练自编的手语舞蹈《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表现的是孩子们在国庆这天为祖国祝福、歌颂伟大的祖国这一主题。排练以后,同学们很受感动,甚至在作文中写到:“美丽的白鸽从风雨中飞过,我爱你祖国。我们身残志坚,我们为你而舞蹈。”可以看出,通过人体的动作、表情和舞姿,通过反映学生自己生活情趣的具体形象来认识五彩缤纷的世界,来区分真善美和伪恶丑,明白简单的是非道理,这对聋生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健康心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小组以计算机为媒介,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学会动脑。正如恩格斯所说:“手并不是孤立的,随着手的发展,头脑也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聋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键盘操作外,还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绘图程序和技巧,既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又充满着趣味性和实践性,更富创造性。
  2.4.3 开展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
  在传授知识、技巧的同时,还要对小组每个聋生的个别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时疏导聋生的不愉快心境。经常与班主任教师沟通、与聋生的家长协调好聋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每次活动结束后,每个主试将个案资料整理成一篇活动日记,及时记录这一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聋生心理和行为。
  2.5 干预时间
  干预活动持续一年。除暑假和十一假期外,一个活动小组每周活动一次,一次约45分钟。
  2.6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干预之前,实验班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的结果如下:
  
  由表1可见,聋生SCL-90九个因子分的均值,都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印证了“聋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听人的”说法。按照阳性因子(呈现“有症状”的项目)的出现率,聋生的症状表现依次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恐怖、精神病性、焦虑、抑郁、敌对、躯体化。
  3.2 第二课堂活动对聋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
  经过一年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实验组前测和后测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被试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如下:
  
  由表2可见,实验组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但从平均数差异来看,经过一年时间的干预,聋生心理健康的症状表现有所下降,这也可以在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得到证明,见表3和图1。干预后聋生在躯体、抑郁、偏执三个因子症状上显著降低,尽管其它症状的降低水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也说明了干预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4 讨论
  
  4.1 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极需全社会的重视
  综合如上结果,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聋学生由于长期寄宿在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与外界的交流渠道不畅,与同龄正常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差异,较为突出的表现在抑郁、冷漠、自私、焦虑、恐惧、悲伤、沮丧、自卑、敌对、孤傲、偏执、敏感、犹豫、多虑,社会交往能力低下、自我意识不强、耐挫能力差等方面。学校是聋生步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儿,也是社会态度对聋生成长发生作用的过渡阶段,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为聋生提供更多的社会适应方面的实践机会,在他们真正进入社会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不断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4.2 第二课堂活动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与聋生的接触及与教师的交流,我们发现通过这一段第二课堂的实践,尽管数据分析的心理健康结果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聋生的主观表现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4.2.1 第二课堂使聋生广交朋友,增强感情交流,促进身心健康
  美国社会学家罗文认为,朋友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机会,更可以帮我们分忧解难,有益于身心健康。我们的第二课堂是不受班级、年级限制的,在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增多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聋生之间接触机会,丰富多样的形式使聋生彼此互通信息,广交朋友;特别是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大学生们丰富的学识、热情的关爱、青春现代的时代气息都使聋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羡慕和学习的榜样,聋孩子更喜欢同他们喜爱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述说心事,这样一来,也使大学生有机会了解聋生的想法,通过有的放矢的心理辅导转变了他们悲观的人生观;对遇到的某些不顺心事,也通过个别化辅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例如舞蹈小组的大学生助理(勇老师)的日记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天,胡某与一个女孩争抢第一排,虽然她们没有明显的推、拉等动作,但从面部表情能看出她们不想退让。学舞蹈动作时,两人还相互瞪眼。原来是胡某认为自已跳舞跳得好,喜欢站在离勇老师最近的地方,不喜欢别人挨着她。当勇老师冷处理了胡某“受宠”的依恋心理后,也成为了胡某最好的诉说心事的朋友:“我总觉得自己与正常人不一样,总少点儿什么,如果我不上进以后不知会怎么样……”在第二课堂活动结束时,她拉着勇老师的手说:“以后我也考大学”。此外,第二课堂对培养孩子们的吃苦精神,增强完成任务的决心以及树立集体主义思想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2.2 为聋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满足特长爱好,增强了信心
  第二课堂由学生自愿报名,自己感兴趣的特长活动组成,这不仅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为展示学生的才华,使聋生获得了更多的成功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活动中主动、活泼、和谐地发展。体育小组的大学生助理在日志里这样写道:“训练在孩子们看来是一种乐趣,他们穿着短袖,在操场中用肢体语言、用眼睛沟通着,足球篮球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没有语言他们一样可以过得很好!郭某,16岁,是因为涉及偷东西、打架被普通学校开除后转入聋校。他告诉我,他喜欢周一体育小组的活动时间,因为这样他可以感觉自己有动力。有一次下着小雨,他们在风雨中坚持锻炼了2个多小时。聋校老师说,“这是常有的事,看着他们在雨里紧靠跑步训练,衣服都湿透了,可他们给人的感觉依然像风中的树木一样坚挺有力”。
  4.2.3 第二课堂的直接兴趣提高了聋生在第一课堂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一次成功的第二课堂活动所能解决的问题,胜过十次空洞的说教。因为课堂对聋生的视觉注意力要求较高,所以他们较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等问题,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甚至厌学。而第二课堂作为课程内容的必要补充,对提高学生在第一课堂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助理上的一堂美术课:“在教学中,我很注意调动学生的愉快情绪,其目的就是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我在上课时分别拿出装着红、黄、蓝三种颜料的玻璃杯,然后将他们两两相混,奇迹出现了:玻璃杯里的颜色全变了,完全变成了另外的三种颜色:绿、橙、紫。学生们非常惊奇,纷纷示意要动手做一做。这时,我就放手让同学们自己涂出这三种颜色。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完成这一练习。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结果在这节课中学生们不但认识了三原色,而且还了解了三间色。并且对于这些颜色记得特别牢固。美术课不仅活化学生的心灵,而且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同样,参加计算机小组的聋生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他们往往能创造出很有新意的构图,这也使他们在几何课上的表现好多了,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