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一起了解关于预防和及时阻断艾滋病毒的知识。
今天是12月1日 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离你有多远? 很多人只是知道它的可怕, 但还不知道恶意传播它的人的可怕, 知乎上一个帖子火了, 一名答主分享了自己职业暴露的经历。
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漫画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难以想象, 这位医生要是没有及时吃上阻断药, 后果岂不是更不堪设想……
这个医生是不幸的, 和死神擦肩而过; 而他又是幸运的, 能在紧要关头得到有效救治。
但是, 还有许许多多感染了HIV的人,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艾滋阻断药, 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 任凭身体发展成了艾滋病。 提起艾滋阻断药, 医学中文网也有两篇关于它的报道, 今天我们来更加详细的 说说这个“救命药”的神奇之处。
在仔细跟大家科普这个药之前, 想跟大家先同步一下这个认知, 就是HIV≠AIDS, 染上艾滋病毒≠染上艾滋病, 感染HIV不意味着 就像感染了SARS一样, 没得治了。
HIV需要在体内发展一段时间 才会变成艾滋, 所以在这之前, HIV感染者完全是可以进行自救的。 怎么理解呢? 我们先用一段简单的漫画 了解一下HIV侵入人体的过程:
希望大家明白,
艾滋病是可以自救的,
只要72小时内服用这个阻断药,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
在艾滋病的预防工作中, 很多人抱有侥幸心理, 即使知道这个药的存在, 也选择不去吃, 以为自己会没事, 这一点很要命。
很多艾滋病患者 都是在得病之后感慨, 当时抱了侥幸心理, 但凡有点注意也不至于感染。 防艾不防爱
12月1日
今天是第33个 “世界艾滋病日”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数据,
2019年,
全球约有170万新发艾滋病感染者,
69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艾滋病, 威胁人类的头号疾病之一, 时至今日, 依然有不少人“谈艾色变”。 但其实艾滋病在本质上也是各类疾病的一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其传播途径已然明晰, 预防与治疗, 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案。 我们需要对艾滋病的传播保持警惕, 但绝不应该 放大对艾滋病的恐惧。 比艾滋病本身更可怕的 是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 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防艾路上, 世界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我们能做的却十分简单: 尊重与理解, 善意与笑容。 以爱抗“艾”,让爱发声! 学会保护自己 关于艾滋病有这些误区:
虽然有这些误区,
但千万别以为你离艾滋很远,
也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
第一,经常有高危性行为的人,如果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最好去检查一下。
第二,消化道感染,出现咳嗽腹泻等症状,最好也去检查一下。
第三,年轻的肿瘤患者,因为艾滋病常常合并恶性肿瘤,最好也去检查一下。
温馨提示, 阻断药虽然可以阻断艾滋, 但遏制艾滋病, 关键还是预防。
希望这个知识, 你一辈子也用不上。
团团有话说
熟悉团团的小伙伴们或许在今天的推送中找到了些许熟悉——是的,这篇推送团团在2018年12月27日曾推送过( “我是一名医生,染上艾滋的第22个小时,我完成了自救。” ),今天团团斗胆再把它掸掸灰, 从推送历史中找出来, 就是希望通过重复强调的方式,让文中提及的内容能够再次获得小伙伴们的足够重视。
国家卫健委今年4月发布的《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2019年全国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近 2.1万人 ,占甲乙丙类传染病死亡总数的 83% ,是报告死亡数居第一位的病种。数字是冰凉的,但生命却不是。
浏览今天的热点信息,大家一定能看到各类有关防艾的信息,对于这些息,多数人都做了“看客”,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许有时候,我们只要对这些信息稍加拓宽,尝试把它们带进我们的生活场景中,就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认知。
我们常说“防艾不防爱”,团团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阳光快乐的人,对守护自己的健康时刻心存警惕,也希望大家在遇见和对待感染者时能够摘掉有色眼镜,心怀爱心。
青年大学习
责编 | 曹胜男
编辑 | 游天保
校对 | 舒云飞、顾伟嘉
审核 |棒棒糖菇凉
来源 | 新华社、共青团中央、酷玩实验室、福建共青团、医学中文网等
声明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防艾不防爱,感谢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