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叶落归根 一、黄帝封禅及战争余波




  黄帝战胜了天下所有有能力与他争夺帝位的人,把他们杀的杀了,赶的赶到了南方瘴烟之地,或者那寒冷的北海。如今,那最后一个反叛者郴夭,也被他把他的头砍了下来,他这最后的后顾之忧,也不存在了,于是,他在轩辕之丘会盟天下诸侯,万帮会盟之后,他又驾上龙车,如文献上所说的开始了巡狩,以显示他这天子之威。

  伟大的黄帝,他战胜了他的兄长炎帝后,他曾经在西泰山会合天下的鬼神,然后在那里封禅。那时他坐在大象拉的宝车中,六条姣龙跟随在他的后面。毕方鸟给他驾车子——这毕方鸟,形状象鹤,人的脸,白色的乌嘴,青身子,红色的斑纹,足只有一只,鸣叫的声音就是“毕方、毕方”的,它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起烽火;蚩尤带领着一群群虎狼在前面开路;稍后一点是雨师和风怕打扫道路上的尘埃——风伯名叫“飞廉”,头像雀,长着一对角,身体象鹿,蛇的尾巴,豹子的斑纹,雨师叫“屏翳”,又叫“蓱号”,他的身体长得很奇怪,象一只蚕子,但这小东西却不能小视,只要他使法,天空中就会浓云密布,顷刻间就会降下倾盆大雨来,可惜这两个马前是瞻的人物后来却背叛了他,投入到蚩尤的怀抱里去了。而所有其余的鬼神们便通通跟随在黄帝的车子后面。这些鬼神,有的马身人面,有的鸟身龙头,有的人面蛇身,有的猪身牛足蛇尾……奇形怪状、种种不一而足,还有凤凰飞舞在天空,媵蛇(一种生有翅膀的神蛇)伏窜在地上,这支队伍的仪容是多么盛大而威严了。黄帝高兴起来,就制了一支名叫《清角》的乐曲,命乐师为他演奏。这乐曲悲凉激越,真是能够“动天地、泣鬼神”。

  黄帝的威武和尊严,这已经是他作天帝时候的光景了,在这以后,还有过一场与炎帝的部属蚩尤等作斗争的过程,直到把他们都战胜了,黄帝这才坐稳了中央天帝的宝座,成为天下至高无上的首领。

  作为天帝的黄帝,他又是中央的天帝,其余东西南北四方,各有一个天帝主管着。

  黄帝不仅有神荼、郁垒两个鬼头子为他值更,而且还有和神茶、郁垒这两个神有点类似的,在南方的荒野,又有十六个神人,一个个都是小脸颊、红肩膊,手臂和手臂互相挽连起来,在那里为黄帝守夜也就是要巡察巡察有没有什么妖魔鬼怪晚上出来惹事生非,以免惊动在某一处行宫里酣眠的黄帝吧。白天他们便隐去了,到晚上他们又开始出现,人们叫他们做“夜近神”。

  忽一日,黄帝驱车来到东海,登上恒山,如《云及七籖》卷一百《轩辕本纪》上称:“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黄帝就在桓山下的海滨得到一只白泽神兽,这兽能说人话,了解万事万物的情况。黄帝因向他询问天下鬼神的事情,凡是自古以来精气所凝聚而成为物象、游魂所接触而成为怪变的,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兽说了出来,黄帝便叫人把它们画为图画并加上说明文字,用来昭示天下。黄帝又亲自作了祝邪文字来咒咀它们。

  因为这白泽兽知道天下万事万物,所以,黄帝便从它口中得到了炎帝已死的消息。黄帝为了确证白泽兽的话的准确性,便派出快马到南方去打听。

  黄帝在巡游途中听了从南方赶回来的探子的报告后,证实了他的同父异母之兄炎帝已经死后,他既没有悲也没有喜。他悲不起来,炎帝是他的长兄,为与他争夺部落首领,落得此下场;他喜也喜不起来,因为他自己也老了,两鬓已经斑白了,再没有年青时候那种光彩了!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一件事就是:他成了真正的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必须在西泰山行封禅之礼。

  这一次到西泰山,却没有第一次那么威武雄壮的排场了。因为过去前扶后拥的人,死的死了,背叛的背叛了,不过为他驾车的却是四匹宝马:夸父国的首领在秦山得到的,献给了喜欢巡游天下的黄帝。秦山的北边有一片周围好几百里宽广的桃林,据说是他们前首领夸父追日渴死后扔下的手杖变化成的。这片桃林形成后,上天的玉皇大帝,便把他的那些多余的不中用的马遗弃到这里,所以,这里便有了野马,那些野马,原都是在天宫里受到宠幸的骏马的后代子孙,虽然变得野性更加难驯了,可是它们英武高贵的禀性还在。不过黄帝有这四匹宝马驾车,也够威风了,这些马奔驰起来,如腾云驾雾似的。其实,这些宝马原本就是上帝有意把它们赶下界来,好为黄帝驱使,只不过假夸父国新首领之手罢了。

  此时的黄帝也不像他年轻时乘坐龙车,在这车中总是嫘祖与素女陪伴着他,如今这车中空出来一个位子,就他和草原美女。他虽然有三位妃子,然而,他对她们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了,车中的另两个位置就永远留给他的爱妃嫘祖和素女罢!他的龙车在前面飞驰,后面紧紧跟随着他的卫队和随从们的车子。

  在西泰山上,因为要修封禅台,黄帝又想到了被闲置的仓颉,所以便起用仓颉前来监工,先期修好一座高五丈,长与宽各九丈的封禅台。台的高、长、宽取八卦的九五之尊之象征。

  黄帝由草原美女扶上封禅台,坐上那华盖之下的宝座。

  乐队首先演奏《棡鼓曲》,以壮声势。前面已叙述过,此曲共分为十章,有什么“雷震惊”、“猛虎骇”、“灵蘷吼”、“雕鹗争”……等等。单从这些歌曲的名目看,已经可以想见那勇武和雄壮了;又还配以“棡”这种特制大鼓,就更是气势不凡了。

  黄帝的随从,那些来受封的人及观光的百姓一齐跪下恭听。

  乐师是没有资格登上封禅台的,他们只能在台脚下演奏。

  台前专门修建了一块平地,可以容纳数百人。这块平地不仅有乐队的地方,而且还有表演的人的位置。这时,十几个青年男子,头戴面具,伴随着音乐的节拍便在那场中央舞了起来。

  黄帝的大臣岐伯、天老、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容成、仓颉、浮丘公兄弟等一干人就跪在最前面。

  这种音乐当然不是庆功,而是一种悦神音乐舞蹈,特别是那鼓由黄帝的那些大力士敲得震天响。棡鼓声不仅在那山涧回漩,而且还在那云彩间缭绕。这如此大的鼓声正是要让坐在那灵霄宝殿中的上帝听听!

  封禅台的四周插着五颜六色的旌旗,这些旌旗却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蚕女献的那两束丝编织的!实际上,一方面是对嫘祖的怀念,另一方面也是对神的崇拜!

  红日当空照——太阳神炎帝的英灵好像特意来护佑黄帝似的!那飘浮的彩云,如同飞翔的凤凰,笼罩在黄帝的华盖之上。

  棡鼓声停止了,封禅也就开始了。

  台下的人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宣读“封禅书”的人竟会是炎帝的大巫师,那个善于投机钻营的小人。一阵惊奇之后,只能理解为“巫师”那是代表“神”的旨意。

  蚩尤在涿鹿被杀后,大巫师也无处可逃了,他本想逃到夸父国去,然而,却在黄帝的包围圈中当了俘虏。这位大巫师姓姜,单字驾,在炎帝时代,已经没有人敢直呼他的名字了,只称他的官名“大巫师”。在炎帝时代,他就穿梭于华夏两大部落间,实际上充当了外交家的角色,所以,黄帝部落的上层人物谁不认识他?正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他当了俘虏,黄帝的士兵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因为他在人们眼中简直成了神。

  在如何处理这位大巫师的问题上,黄帝的大臣们一致要求处死这背主叛道的奸诈小人,只有一个人为姜驾求情,那就是黄帝的右史大夫。可黄帝却不赞同大家的意见,不仅没有处死姜驾——这大巫师,而且还恢复了他原来的职务。这一回,许多跟随黄帝多年的老臣都迷惑了:是不是黄帝老糊涂了!

  其实黄帝怎么会老糊涂呢?只是各自处的地位不同罢了,——小人也有小人的用场!

  “封禅书”本是仓颉为黄帝起草的。此时跪在台下的仓颉,盯了一眼那趾高气扬的姜驾,却原来“为人作嫁衣裳”!这位一贯埋头苦干,不为名不为利的“史皇”也在心中愤怒了……姜驾是个什么东西,也配读我写的“封禅书”?

  仓颉年轻时,已经是陈仓部落的英雄了,正因为他是英雄,所以,才遭到姜酋长的百般迫害,幸得黄帝相救,最终脱离苦海,到夏国作了史官,虽然右史大夫经常给他小鞋穿,但有黄帝的庇护,也逃过了种种劫难。如今,他的大克星终于出现了,不知为什么,他再把姜驾看一眼,他浑身不由自主的发抖了。——抑或他这样颤颤惊惊的过日子惯了,还是弱者的条件反射?

  那封禅书是他写的,他当然知道里面的内容。实际上,书中内容只有他与黄帝两人知道,他首先写了封黄帝的儿子们,其次,是嫘祖家族,接着是炎帝家族,最后是有功大臣们也包括自己在内,但黄帝看后,恰恰打了颠倒,首先封岐伯等一批元老重臣,接着封他的同父长兄五姓:神氏、农氏、列氏、厉氏和柱氏;元妃嫘祖一族为王氏;最后才封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封姓者十四人。仓颉并没有听大巫师的宣读的封赠,他在想他自己的未来的退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这大巫师以前布下的关系网。

  当大巫师宣读到封黄帝之子时,那些跪在大臣们后边的二十五子,便齐声高呼:“父王万寿无疆!”

  躲在那华盖下的黄帝,听到儿子们的祝福,在那张久经风霜的老脸上绽开了一丝丝笑意,两个侍女不停地挥动着那巨大的用孔雀羽毛做成的大团扇。烈日之下的高台,虽然凉风煦煦,可侍女却暴露在烈日之下,为了给黄帝扇凉,她们自己已经是汗流浃背了。黄帝封他的二十五子,后世文献多有记载。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上曰:“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晋语四》有相同说法:“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葳、任、苟、僖、姞、儇、依是也”。

  黄帝和别的天帝一样,也有许多子孙,有的是神,有的是下方的民族。例如人的脸,鸟的身子,耳朵上挂两条黄蛇的海神禺貌,就是黄帝的儿子,禺貌又生了禺京(就是禺强),也是海神,他们一个管领东海,一个管领北海。此外如象从天上把“息壤”偷下来替人民平治洪水的大神鲧是黄帝的嫡孙,颛顼也是黄帝的孙子,“绝地天通”的重和黎是黄帝的五世孙,犬戎北狄、苗民这些荒远的民族都是黄帝传下的后代,黄帝实在是人和神共同的老祖宗,我们因此知道他为什么在人们的传说中是那么伟大了。

  那些在烈日之下受封的人,虽然汗流满面,跪在地下的膝盖如同针在锥似的,只要黄帝不开金口,他们就一直得跪着,因为上天赐给了人两条腿,一是来走路,二是来下跪的!

  大巫师把“封禅书”宣读完了,然而却没有自己的分。这一例外,又使那些不解的大臣们一惊!——黄帝是否忘记了给这位新贵封地敕姓了?

  然而,黄帝却没有忘记封敕他的大哥炎帝的子孙,因为,不论是谁,只要臣服于他,就会在他的子孙的间隙中找到一块立锥之地的。正因为他这样遍地都分封诸侯,加之权力在手的黄帝的子孙们总比权力失落的炎帝的子孙们高一等,所以,他两兄弟的子孙们后世又展开了一系列的权力争夺战。

  虽说是战争余波,却并不是小小的微波,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层层波澜,壮阔可观。刑天战死之后,便是那个和颛顼争神座的共工,斗争的结果致使地陷天倾,也算是远古时代的一次重大战事。

  炎帝之子临魁很快就成了南方部落联盟首领,传到他的后代共工时,其势力又与中原黄帝后代的势力旗鼓相当了。水神共工,他的形貌是人的脸,蛇的身子,红头发。当时世界的形势是陆地占十分之三,海洋江河湖泽池沼占十分之七,共工就利用水的优势来控制天下,以与颛顼一决雌雄。

  共工有两个臣子,一个名叫相柳,又叫相繇,也是人脸蛇身,浑身青色,长着九个脑袋,九个脑袋需要同时吃九座山上的食物;另一个名叫浮游,他生前的状貌是怎样,我们已经不知道了,只知道他死后曾经变化做一头红熊,跑到晋平公的屋子里去,躲在屏风后面,探头缩脑地向屋里窥看,结果把晋平公骇出一场大病。共工还有一个不知名的儿子,死在冬至这天,死了以后变成厉鬼,在人间作祟。这鬼什么都不怕,却单怕红豆。聪明的人们了解他这种习性,就在每年冬至这天作了红豆粥来禳拔他。厉鬼一见红豆粥,就骇得只好远远地逃跑开去。这帮人的形象自然都不太好,倒是他另外一个名叫的儿子还好,这位公子秉性恬淡,没有别的嗜好,只是喜欢漫游各地,观览名山圣水,只要是车子、船或步行能够到达的地方,都有他快乐而潇洒的游玩。人们对于这位公子的观感还不错,他死了以后,大家就奉祀他做了祖神。祖神,就是旅行之神的意思。古时候人们每逢出门旅行,定要先祭祖神,称为祖道或祖饯,附带设了酒宴,给出门的人送行,取神灵护佑,一路平安之意。

  共工和颛顼的战争,总的说来,是黄帝和炎帝战争的继续和余波,作为炎帝后裔的共工和作为黄帝后裔的颛顼都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表面上是为失败的炎帝复仇,骨子里却是共工起兵,继蚩尤、刑天之后为了争夺统治大权。共工和颛顼的战争之时,黄帝早已乘神龙离开了凡间回到了天宫。

  颛顼本是昌意的儿子,当黄帝在万帮会盟后便把他留在了中原,当他要到黄山去炼丹时,便让他正式继承了天子之位。在颛顼统治时期,曾经有过许多暴政,最没有道理可讲的,就是他把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控系在北方的天空上,让它们永远固定在那里,丝毫也不能移动。这么一来,大地上有的地方永远明亮得连眼睛都睁不开,有的地方却永远黑暗得伸手不见五指,教人们感到生活非常不便,万分痛苦。横暴的颛顼,不但用他严酷的专制压迫着大地上的人类,也压迫着天上一部分有所不满的神。北方的水神共工,这个在黄炎之战中败北者的炎帝的后裔,自然也是被压迫者。后来,共工再也忍受不住颛顼的高压了,又兼受到祖辈失败耻辱的刺激,就暗中约集天上同受压迫的众神,以自己为盟主,统领着炎帝的余部,突然发难,起来推翻颛顼的统治,夺取颛顼的宝座。

  神国的这一场战争自然是很猛烈的,共工的臣子相柳、浮游,以及颛顼的几个儿子和他的属神禺强等也都投入了这场战争。他们从天上打到凡间,一直打到西北方一座叫做“不周山”的山脚下,双方的军队还在那里鏖战不息。

  这不周山,山形最是奇崛突兀,它恰象一根巨大的柱子,直上云霄,何止万丈,也不生什么苍松翠柏,尽是一层层堆垒上去的赭黄色的峥嵘的岩石。说它象柱,一点也不错,它原本就是一根撑天的柱子,是身为上帝颛顼维持他宇宙统治的主要的凭借之一,说不定也就是女娲时代用以撑天的四只大乌龟足中的一只所变化的呢。总之,双方的军队打到这根天柱下面来了,打得难解难分,不分胜负。

  共工一时不能取胜,陡然怒发冲冠,火冒三丈,猛地一头向不周山碰去。这位天将在神国素来以身长力大闻名,不周山经他这么一碰,只听得轰隆哗喇一声巨响,霎时间便把这根撑天柱子拦腰碰断,横坍下来。引起大地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大地震之后,天柱既然已经折断,整个宇宙便发生了一场大变动。西北的天空失去撑持,倾斜下来,使本来被控系而固定在北方天空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再也不能在它们原来的位置上站住脚,都不由自主地纷纷挣断系缚,朝着倾斜的西天跑,这样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解除了当时人们所遭受的白天永远是白天,黑夜永远是黑夜的苦难。另外一方面,东南的大地受了山崩的巨烈震动,也陷下一个其大无比的深坑,从此大川小河的水,也都不由自主地要急急忙忙朝那儿奔流去,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海洋。

  黄河再也流不进四川内陆海了,它冲破今天的三门峡,一直向东奔驰而去,挤进那轩辕之丘的大河,投入进了那大地震中陷下去的深坑——东海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