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外国名著|寓言童话|武侠小说|百家讲坛|中外名人|故事传奇|名言警句|美文欣赏|散文|
|幽默笑话|礼仪知识|民俗风情|谜语大全|百科知识|教育成才|中国相声|期刊杂志|学生频道|其它阅读|诗歌|
 当前位置:应天故事汇 >> 姓名的故事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蒙古族的起源及其姓名

  蒙古,原是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上游的一个部落,后来迁居到斡难河(今鄂伦河)、克鲁伦河、土兀刺河(今拉河)三河源头,逐渐发展壮大。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初,铁木真征服了各兄弟部落建立了统一蒙古汗国。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边召开部落联盟大会,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号成吉思汗。《元史》称之为元太祖,是蒙古四大汗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分封长子术赤到钦察汗国,其封地西到多瑙河下游,东到今额尔齐斯河,南到高加索,北到保加尔地区。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也即西辽(辽被金灭亡后。辽皇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到天山南北及中亚一带建立政权,号称西辽)旧地。窝阔台汗国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方。伊儿汗国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儿子旭烈兀的封地,领有太和岭(今高加索)和宽田吉思海(今黑海)以南地方。四大汗国都是蒙古政权统一管辖的藩属,总称为蒙古大国,以后分别独立,到十四、十五世纪先后灭亡。

  四大汗国是成吉思汗西征胜利的结果,接着从1205到1227年多次攻西夏和金。1227年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向西夏用兵。第二年西夏亡。成吉思汗也在这一次战役中病死。他由一个部落的领袖成为震撼世界的人物,只不过二十二年的时间。他的骑兵勇敢善战,所向无敌,横跨欧亚大陆,蒙古族的兴起与衰落,简直像狂风骤雨一般,使中外史学家都迷惑不解,为之搜集中外史料,加以考释研究。由于语言文字不同,记载不一,这考释是不容易的。1229年窝阔台即位不久,就出兵征金。1234年金亡。以后蒙古全力对付南宋,它没有直接攻宋而是先向西南进军,征服了大理、西藏,然后对南宋造成大包围的形势。南宋官民坚强抵抗。1259年蒙哥汗在合州之役中伤亡。战争形势突然发生变化。忽必烈出于争夺汗位的目的撤师北返。1260年即大汗位。他以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境)为上都,燕京为中都,后称大都。1271年才定国号为元。

  蒙古并不是由一个单纯的部族形成的。《史集·部族志》所载“称为蒙古人”的各部落和元人陶宗仪《辍耕录》之《氏族》条所列“蒙古七十二种”大体反映了构成元代蒙古族的基本成分。第一类是“尼鲁温蒙古人”,即传说阿兰果火〔成吉思汗一世祖脱奔咩之妻)在丈夫死后感天光所生三子的后裔分衍的部落或氏族。这一类部落或氏族是大约九至十世纪之际迁到斡难河上游的一支蒙古部落发展而来,他们认为是出于同一祖先的血缘集团,是成吉思汗的亲族,因此不能互通婚姻,但是它们实际上吸收了许多非蒙古的成员,包括突厥人在内。第二类是“迭列列所蒙古人”,包括有兀良哈、弘吉刺及其分部。这些部落与尼鲁温蒙古人已无亲族关系,可以互通婚姻。第三类是先前不称为蒙古人的其他蒙古语族部落。其中杜刺亦儿人应是最早西迁的一支原蒙古人。

  蒙古人是否最初有姓,虽是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与汉人接触,已有以部落为姓的。如孛儿只吉,后来称为姓包;永谢部是部落名,因汉人永音与云音相近。称为姓云;弘吉刺部也是由部落名变为姓洪(弘与洪音同)。又有随名而姓或以名为姓,即以父祖之名为姓。如蒙人沙儿赤,随父出征,年只五岁,被宋军所俘,遂以沙为姓。蒙古现代诗人巴·布林贝赫,因其父名巴达玛宁布,因此认为他姓巴。还有蒙古姓名为复音节,改为汉姓就变为单音节的,如伯颜取首字为姓,伯白谐音,就成为白姓。元代晚期,蒙古人改汉姓者已很流行,如有朱、李、王、张杨、白、安、马等。

  然而我国的先秦史学者提出不同的说法,认为夏亡以后夏族的后裔中有一部分人向北迁徙,并与契丹、女真等族杂居《辽史》《魏书》中称为“室韦”的一族,就是夏的东韦氏,以善于养殖爬虫类动物龙蛇着称,也就是殷商所征伐的“韦顾既伐”之韦。东韦就是猪皮,这豕韦氏也善于养猪,用猪皮蔽身,做成衣服,遮盖屋顶。外人不习惯,则以为秽。或称为秽貉。后来秽貉又转为靺鞨,革就是皮革。这样一来。蒙古的族源姓氏也就成了争论的间题。《元史本纪》第一行就这样说: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这奇渥温氏就是上述“尼鲁温蒙古人”,这只是音译的不同,它是以部落之名作为姓名的。太祖就是成吉思汗。太祖以下至皇帝儿字即汉族所谓谥号,名铁木真,据说蒙古建立元朝以前是不甚避讳的。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他也就仿照汉族的习惯实行避讳,并且对于过去少数民族的正史如魏书、辽史、金史等不避讳的名字也改为避讳了(见陈坦《史伟举例》),谥号也增为十字。明清以后谥号(美称)更有增加,以致二十字。这奇渥温氏蒙古人,说明成吉思汗确是蒙古国和元朝的创始人,故称为太祖。忽必烈是元朝的建国者,则称为世祖。

  这奇渥温氏蒙古人,是以部落名作为姓的,但是也有异说。如有人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认为奇渥温并不是姓。

  该书列举许多部落之名不是姓为证。但是蒙古史学者却又这样说:“对蒙古人的姓氏源流的追溯,可以叙述蒙古人从家族、氏族系统姓氏的来源”,看来这一问题也尚待研究。然而成吉思汗以后,尤其是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蒙古族人渐渐以部落名作为姓氏终于普遍流行起来。

  (1)以部落名为姓,并由多音节一变为单音的汉字。如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李儿只吉歹,后来演变成包姓,因孛与包音相近。如永谢部后来演变成云姓,永云音近。如弘吉刺部演变成洪姓,弘洪音同。但是蒙古为游牧部落,不易聚居一地,因此父子不一定同姓,当然也就不能成为父子连名制。

  (2)以所崇拜的英雄人物或亲近的动物为名号。如蒙语巴图(亦作拔都、八都、伯秃等)是身体强壮结实之意,所以蒙古男人常以巴图为名。又如他们喜爱金银铜铁,则以金属为名。女子则喜爱花朵,在沙漠中一枝独放,既美且香,因此以花为名。

  (3)以喇嘛教教义为名。蒙古族最早征服西藏,关系也最密切,因此蒙古人请求喇嘛僧取名,祈祷一生吉祥、幸福、无灾无难。蒙古汗与贵族也以达赖赐名或赠名为最光荣之事。

  (4)以汉族的姓名为姓名。这我在前面已经谈到,这里只举改名字为例。如元代大中大夫,贵州路总督仍用蒙古姓名,但字公孟,号普安。如朵八直班,木华黎七世孙字惟中。脱脱是元代顺帝时的丞相,精通汉文,编修《辽史)《金史)。他名脱脱不改,而取汉字大用。察罕贴木儿,名不改,而取汉字廷瑞,改姓李。察罕没有亲生子,以扩廓贴木儿为子,名保保。以上可以说是蒙汉结合的方式。

 应天故事汇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