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外国名著|寓言童话|武侠小说|百家讲坛|中外名人|故事传奇|名言警句|美文欣赏|散文|
|幽默笑话|礼仪知识|民俗风情|谜语大全|百科知识|教育成才|中国相声|期刊杂志|学生频道|其它阅读|诗歌|
 当前位置:应天故事汇 >> 姓名的故事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畏吾儿与回族的分化触合

  忽必烈建立元朝,这是隋唐以后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它以战争中征服的先后为序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显而易见,这不是按照民族的来源、皮肤颜色、血统体质及历史的发展来划分的,如汉人和南人同是汉族而划分为两等,就不是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又色目人中包括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畏吾儿人、回回人以及契丹人、女真人等,显然也不是源出一个民族。因此蒙古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并不是真正统一的国家,然而从另一方面,蒙元时期它加强了对北方的契丹、女真的统治,在西北和西南加强了对西藏、大理以及畏吾儿、回回族的统治,尤其是因为色目人大量的内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这都要比隋唐宋辽金更加显着和多样化。元朝立国的时间不到百年又被汉族的农民起义推翻,代以明朝(1368-1644),接着又是北方满族(女真族)为主的清朝(1644-1911),这已经是最后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了。现在我们特别叙述一下回回族的历史及其姓名。虽然它没有建立过政权,但是它对中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回纥,原居蒙古漠北,先后隶属于匈奴、鲜卑和突厥。隋时回给逐渐强盛。在唐灭东突厥、西突厥的过程中,回纥都曾出兵协助。840年(唐文宗开成五年)回纥被黯戛斯灭亡,回纥人向西迁徙。到新疆吐鲁番盆地建立政权,即所谓高昌回绝,占领了现在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方。由于当地已经居住着被称为畏吾儿的人,音名相似,遂被混称。其实畏吾儿人主要来自中亚的突版人,畏吾儿人信仰佛教,与天山东部的回纥人信仰伊斯兰教也不相同,因此至元朝时已把畏吾儿截然分别称呼。《中国通史·元史卷》编者说:“元朝境内回回人的来源主要是成吉思汗西征以来中亚、波斯、阿拉伯各地被俘来的工匠和其他平民”元时回纥已被称为回回,专指散布在青海甘肃陕西等地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而对居住在新疆维吾尔地区的人民,仍称为畏吾儿。但是后来畏吾儿人也由信佛教改为信伊斯兰教了,因此容易紊淆。

  元时回回人以善于经商深得蒙古皇族和贵族的信任,他们一面经商,一面宣传宗教,很快地与汉族人民形成亲密关系。如能讲汉语,能阅读汉人的经典,后来由西北到沿海各省城市(如广州、泉州、杭州等)都有回教的寺院,长期居住,不再回去。这样回民就愈来愈多,被称为“土生蕃客”。如传说最早来华的阿拉伯人为撒哈八、撒阿的斡葛思,宋时泉州清真寺的卜哈丁,都用阿拉伯波斯原名。

  回回族人不但善于经商,而且把当时阿拉伯文化传人中国。如他们有很好的天文历法、医药技术、仪器。元朝曾经设有回回司天监,用回回人管理天文观察。回回人札马刺丁还制造了一套天文仪器。明代仍继续参用回回人的历法,设“回回司天监”。元代设“回回药物院”。当时回回的医术、药方,都深得汉人蒙古人的信任,普遍使用。当时有《回回药方》一书,用波斯文和汉文对照的形式编成。另外,在纺织方面,有一些回回工被迁徙到内地以后,专门让他(她)们编织波斯流行的“撒答刺欺”纺织品。

  回回人与畏吾儿人都认为他们自古以来就投有姓氏。如元代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全名为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原为阿拉伯语。

  “赛典赤”意为荣耀的圣裔;“赡思侗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意为长寿,都只称名而没有姓氏。又如元世祖时的财政家阿合马,回回国子监创始人之一亦福丁哈鲁丁,天文学家扎马刺丁,建筑学家也黑迭儿丁,伊斯兰教经师夏不鲁罕丁,制造回回炮的名匠阿老瓦丁和亦马因等,都是回回名而没有姓。

  从十三世纪中叶到十四世纪中叶,这时回回已经在中国境内形成,他们不但长期居住在中国,而且与汉族互相通婚,精通汉族儒家的经典,与汉人一样做汉诗文、戏曲小说、绘画、书法,他们一方面保留回回名,另方面取汉姓,并用汉名、字、号,简直就如汉人一样。如元代作曲家马九皋,原回回名薛超吾儿。或俄薛超吾,已与汉姓名一样。后来他又取字昂夫,号九皋,汉姓马,又称马昂夫。如果不知其为回回,那就一定认为他是汉人了。或说他姓马,是取穆罕默德的“穆“字,穆马音近,故后来变做马姓了。诗人萨都刺,他的诗词以沙漠为背景,使人读后起一种苍茫无际的感觉,他的后人居住福建,近人物理学家萨本栋就是他的后裔,还有学海军的,都很有名。

  宋末元初有一位蒲寿庚,负责提舶使的工作,这蒲家也是回人。“蒲”,为阿拉伯语“阿蒲”之省,故蒲非汉姓,寿庚则为汉书。据回族友人告诉我,萨都刺为阿拉伯语,意为真主的赐福,故名萨都刺,字天锡,号直斋。再如谙都刺,阿拉伯语,字瑞芝,与名意义相应。总之,回回名字的变化,反映了回汉两族人民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反映了回回人在保持原有文化习俗的同时,不断吸收了汉族文化。不仅如此,元亡以后,回回人仍为汉族皇朝明代服务,如郑和下“西洋”(南洋)的郑和,就是回人,航海家,他不但使明朝扬名海外,而且招来了许多南洋以至非洲的小国酋长,发展了海外航线和贸易。另外,我们还要提到明代王学左派李货字卓吾,他也是回族。由于他主张个性自由开放,男女平等,为讲究宗法组织伦理道德的理学家所不能接受,故给他种种莫须有的罪名,结果死在狱中。又还有一个海瑞,也是回族,是着名的清官。他的一生遭遇坎坷,“文革”时期甚至说“清官比贪官还坏”。“文革”以后拨乱反正、谬论仍未澄清,使人们至今引为遗憾。

 应天故事汇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