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异化”?“归化”?

作者:陈 凌




  刘军平先生曾对中国文学迟迟难以走向世界有过非常精辟的见解,借用到这里同样发人深思:“恕我直言,中国古典及现代文学很少登上世界文学经典的圣殿,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译者拒绝将中国文学‘归化’为‘异邦’的番地,从鲁迅到杨宪益,从翟理士(H.A.Giles)到华逊(Burton Waston)无不亦步亦趋地采用逐字译法,其效果不言而喻。”{12}——诚哉斯言!
  3. 结 语
  综上所述,习语翻译不能一味照搬词典。而习语翻译的“异化”策略在文学语境中更需把握分寸,适可而止。毕竟,文学翻译是一门创造性的学问,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翻译技巧只是其中的一个题目,而任何“技巧”都是有依托的,“技巧”不可能单独存在。对两种语言没有深入的掌握,任何技巧都只能是空话,因为语言掌握的水平直接关系着翻译技巧的使用。但是,在翻译实践中,单纯的语言能力又并不等同于翻译能力,因为对于文学翻译,还涉及到文学的、艺术的、文化的、历史的等等方面的知识的积淀,而直接对理解一部文学作品起作用的,正是由上述各种因素构成的文学理解力和鉴赏力。缺少了这一点,就不存在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的目的是要再现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翻译的忠实也罢,文化差异的保留也罢,都应该首先服从于这个目的。惟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于原文本。须知,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艺术品。你可以从一件艺术品中分析出各种各样的最细微的要素来,但是所有这些要素加起来,却还是成不了一件艺术品。
  (责任编辑:水 涓)
  
  本文为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基金项目: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资助课题(编号202)
  
  作者简介:陈 凌,南京邮电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英汉语比较与翻译、英国文学。
  
  ①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3.
  ②李中和,李亚舒主编.简明英汉成语大词典[Z].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632.
  ③乐黛云. 独角兽——在寻找中西普遍性中的误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
  ④缪敏. 异化,不可偏执[J]. 英语辅导·疯狂英语教师版,2006,(10):36.
  ⑤⑥夏仲翼. 文学翻译与批评理论[J].中国翻译,1998(1):14.
  ⑦汉英大辞典[Z].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2929.
  ⑧陈文伯. 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222.
  ⑨梁一儒.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26.
  ⑩龚光明. 翻译思维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5.
  {11} 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280.
  {12} 刘军平. 翻译经典与文学翻译[J].中国翻译, 2002,(4):29.
  
  参考文献:
  [1] 张传彪.诗笔·译笔·钝笔[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 陈 凌.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创造[J]. 编辑学刊,2000:(6).
  [3] 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4] 陈 凌.通往巴别塔之路——论中西译学传统中的相似性[J].北京大学学报,2006:(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