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用生命祭奠的人性尊严

作者:袁 韵




  关键词:杜十娘 茶花女 悲剧 尊严
  摘 要: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共同的身份、相似的悲剧性命运使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了可供比较性阅读的参照意义。在对造成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根源的探究中,以往论者多强调造成其悲剧的社会根源,而忽略了她们的悲剧结局更多的是一种自主性选择。她们同是用最宝贵的生命祭奠了人性的尊严,也正是在这种放弃和牺牲中,彰显出高贵的人性之美。
  
  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尽管一个生活在十六世纪末封建社会的中国明代,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国,但共同的身份、共同的社会地位、一度拥有美好的爱情又突遭变故而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性人生,使得这两位女性形象具有了可供人们进行比较性阅读的参照意义。
  在对两位女主人公悲剧根源的探究中,研究者往往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门第观念和等级制度①。毋庸置疑,以李甲之父李布政和阿尔芒之父迪瓦尔为代表的封建思想、传统偏见的确是酿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中,我们不应忽略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尽管杜十娘与茶花女的爱情都遭遇了来自外在的、社会的、他人的阻力,但这些并没有成为导致她们死亡这一悲剧结局的最直接因素。换言之,外在的一切并没有直接将她们置于死地,究其实,应该说是她们自己主动放弃了生存的机会并最终选择了死亡,这悲剧性的人生结局事实上是她们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的一种自主性选择。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她们做出了这样残酷的最终选择?在对悲剧结局的自主性选择中究竟彰显了怎样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无意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茶花女》两部名作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比较,而仅想通过对两位女主人公悲剧结局的重新审视与思考,以期对这两个经典女性形象的悲剧意义和人格价值做出自己的阐释。
  
  一
  
  让我们先来看杜十娘在命运转折关头可以做出的人生选择。在惊闻李甲听从孙富的劝说而有意将她卖掉的消息之后,杜十娘并非只有死路一条——
  她可以做出的第一种选择是:顺从李甲的安排,以一千两银子的价值完成李甲与孙富之间的交换,成为孙富的妾。有人可能会马上提出质疑——杜十娘一直深爱着李甲,她绝不可能顺从这种安排,这不符合杜十娘的性格逻辑。然而,这种质疑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是李甲背叛爱情在先!当李甲听从孙富的劝说决定将她卖掉之时,这种交易本身已经完全瓦解了所谓的“爱情”。既然如此,杜十娘做这种顺应命运安排的选择也就无须承受任何所谓“背弃爱情”的指责和自己的良心重负。而且,相对于妓院的非人生活来说,这种无须选择的选择毕竟也是一种“从良”;对于一位出身贫苦的柔弱女子来说,在那个女性只能依附男性而生存的古代社会,这毕竟也是一种出路和归属,然而,杜十娘没有顺应命运的这种安排。
  她可以做出的另一种选择是:不从李甲与孙富的交易,从情理上跟李甲讲明白,继续跟李甲生活在一起。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我认为是有的,原因有二:
  首先,从李甲的性格因素分析,在李甲与杜十娘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虽然懦弱无能,但并非老谋深算、阴险狡诈之辈。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他虽然在孙富“句句在理”的劝说下动了心,却并没有当即答应孙富,而是说:“但小妾千里相从,义难顿绝,容归与商之。得其心肯,当奉复耳。”②可见,李甲对杜十娘并没有到完全丧尽天良、恩断义绝的地步。回到船上,李甲并没有对十娘蓄意欺瞒,还是希望与十娘商量、得到她的许可后再作决定的。既然这样,十娘也就完全有机会拒绝不从。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她对李甲的负心薄幸进行一番义正词严的痛斥,或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当初李甲几次得到十娘救助后所说的“若不遇恩卿,我李甲流落他乡,死无葬身之地矣!此情此德,白头不敢忘也”的前言相塞,那么从李甲那向来懦弱无主见的性格推断,他很可能会对十娘愧悔万分甚至马上后悔自己荒唐的做法的。
  其次,这种推论可能成立的更重要的理由是:李甲之所以会为孙富的言辞所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对两人的未来茫然无计:一方面惧怕严父不肯接受十娘,两人不能为家庭所容;另一方面自己早已一贫如洗,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以后两人该怎样安身立命?与杜十娘对未来的胸有成竹相比,李甲的内心是空虚的、恐慌的、没有着落的。李甲所以能为孙富的言辞所动,在表面的绝情之下实有着对二人生存问题的无奈和苦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杜十娘向他及时道出百宝箱的秘密,可以说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用百宝箱“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凭借着巨大的金钱力量就有可能让李父回心转意;万一李父仍不接纳,这价值万金的百宝箱也完全可以使他们生存无虞。另外,小说结尾处杜十娘将珠宝沉江后李甲“大悔”“恸哭”的反应,也从反面证明:如果李甲及早知道百宝箱的秘密的话,故事很可能会是另一种结局。然而,杜十娘没有这样做。她明明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她完全来得及挽回一切,但是她却没有做挽回自己命运的哪怕是些微的努力,她没有给自己机会,也没有给李甲机会。在听了李甲的话后,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马上说:“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错过机会……” ——没有一句话的挽回,没有一句话的劝阻,甚至没有一句话的反抗与斥责!杜十娘的决定何其速也!
  由此可见,如果仅仅是为了生存,杜十娘完全没到在这世界上没有一条活路的地步。不管怎样,她毕竟已经逃脱魔窟、实现了原来“从良”的理想。进行第一种无须选择的选择,跟着盐商孙富,虽然没有爱情,她至少也不失锦衣玉食的生活;进行第二种选择,在关键时刻及时向李甲道出百宝箱的秘密,彻底打消李甲对二人生存问题的危机意识,也极有可能继续跟着李甲,衣食无忧地度此一生。总之,杜十娘之死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任何外在的、社会的、他人的因素,而是她本人在成熟、理性的思考之后所作的自主选择。那么,杜十娘为什么非要选择死亡呢?为什么一定要将生命与爱情一起捐弃?无疑,这正是探究杜十娘悲剧意义的关键之所在。
  我认为,杜十娘的死是为了人的尊严。可以说,她是用生命祭奠了最宝贵的人性的尊严。
  对身为妓女的杜十娘而言,恢复人的尊严的强烈愿望是与对真正爱情的追求分不开的。在多年的妓女生涯中,她有心积攒了珠宝,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从良,找一个真心相爱的人共度一生。不妨说这种真诚执著的信念就是支撑她七年来备受屈辱而生存下来的唯一的力量,是闪耀在杜十娘暗无天日的妓院生涯中的一点希望的火花。终于,七年的等待,她等来了一个李甲。我们看到,她所看中李甲的,首先不是李甲的“财”——她已为自己积蓄了下半生的生活资本,完全不需依仗对方的经济力量,而且越是后来李甲到了囊箧空虚、衣衫典尽的地步时,十娘越是“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其次,也不是李甲的“才”,从小说中我们丝毫看不出李甲有什么文才武略,而且也并不见杜十娘劝他去专心科举、博取功名,像其他许多文人与妓女的恋爱故事一样。那么,杜十娘所看中李甲的到底是什么呢?——只是他的“忠厚志诚”!以杜十娘的绝代风华、颖慧过人,为什么她所看中的不是意中人的风流倜傥、潇洒儒雅、才华出众,而单单仅是“忠厚志诚”而已呢?原因只能是,多年的风尘生活,使得杜十娘对那些寻花问柳的花花公子们厌恶已极,而不论有才者还是有财者大都风流成性,都不是可以仰仗终身的人。而她最向往的就是一份平静稳定的家庭生活,因而对方的忠诚厚道、老实可靠才是她最为看中的。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