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德莱塞小说中的城市空间透视及其意识形态
作者:方 成 蒋道超
当代法国著名文化理论学家博度(Pierre Bour-dieu)曾说,“社会空间”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征”。它就像一幅地图,是人们按照一定的主观意图建构起来的,目的在于给予普通的使用者提供一个观察社会的俯瞰点或透视观念。作为一种社会空间,德莱塞的城市空间提供了人们俯瞰当时社会观念的透视点。通观整个作品,读者深深感到这样一种作者空间透视模式:德莱塞总是俯视城市而透视城市空间,当然能够看清城市空间存在的种种危机,也能够看清其中存在的种种陷阱和弊病;相反,嘉莉妹妹则总是平视城市,总是看到城市空间的表面,不能够看到城市空间的深层;后者往往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并试图进入这个图画,揭开图画的神秘,体验图画提供的享受,而前者仅看到的是深渊或陷阱,并时刻警告到城市谋生的人们不要看到表面的光环而走向歧途。作为一种小说情节发生的故事背景,城市空间本身就获得了一种“言说”自己的意义。那么,城市的街道、商店、剧院、住宅、灯光、餐厅、写字楼、工厂等等空间就也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话语模式,给予作品丰富的含义。
《嘉莉妹妹》城市空间的透视方式对于后代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孕育了一种城市生活的实证主义研究。作者在细腻地描述城市现实的基础上,暗含了传统道德与社会传统在城市文明作用下迅速解体的趋势,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新空间和新生活的恐惧。更重要的是,它关注城市空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个人经历探索城市生活的本质,解释了城市普遍存在的物质主义、经济失衡以及社会冷漠,为二十世纪小说奠定了基本的认知方向。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方成(1964-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英美文学研究;蒋道超(1963-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从事美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1]Blanche Housman Gelfant. The American City Novel [M].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54.
[2]Roland Barthes. Semiology and the Urban [A]. M. Gottdiener, and Alexanderros Ph. Lagopoulos, eds, The City and the Sign: An Introduction to Urban Semiotics [C].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3] Mikhail M. Bakhtin.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C]. M.Holquist, ed, C. Emerson and M.Holquist, trans. Austin: University Press of Texas Press, 1981.
[4]Theodore Dreiser. A Book about Myself [M]. New York: Boni and Liveright, 1922.
[5]Theodore Dreiser, Sister Carrie [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1.
[6]Pierre Bourdieu and L. Wacquant. An Invitation to Refelctive Sociology [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2.
[7] Peter Brooker. Cultural Theory: A Glossary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9.
[8]Hana Wirth-Nesher. City Codes: Reading the Modern Urban Novel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9]Richard Sennett, ed. Classic Essays on the Culture of Cities [M]. NJ: Prentice Hall,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