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铁凝早期小说的审美探析
作者:吴延生
朴素而不华丽,自然而不矫情,清新而不雕饰,晓畅而不胶滞,明快而不晦涩,端庄而不庸俗,幽默而不轻佻。这些就是铁凝散文诗式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此外,在铁凝的小说里,追求节奏感和旋律美也是其语言运用中的一大特点。“作品的节奏,包括情节的发展,感情的张弛,气氛的强弱,句式的变化等等。其中语言的节奏是作品节奏的基础。”(26)如《哦,香雪》中写道:“它(火车)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辗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也好像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东山下的风景》:“他们面前是很富层次的大山,重重叠叠,叠叠重重。”《银庙》中关于描述姑娘的歌谣:“大姑娘,你咋不洗脸呀?没有胰子碱呀!你咋不叠被呀?晚上还要睡呀!你咋不梳头呀?没有桂花油呀!”《失眠》:“记住,数的时候,要黑的白的错开,就是说,一只黑羊,一只白羊;一只黑羊,又一只白羊。”铁凝小说语言的节奏还表现在人物对话上。乍看,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语言是处处相通,有内在的联系的。语言像树、树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摇了百枝摇,它是‘活’的。”(27)“话与话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在谈一种立意和境界,同时,也包含了语言之间的搭配。如《远城不陌生》里郁南妮与杨秋伏的一段对话:“我有事找你。”南妮语气果断,两手插进连衣裙口袋。“有话快说,我可没有那么多工夫。”杨秋伏不时移动着双脚,尽量显出一种急不可待的样子。“我也没那么多工夫。”南妮盯住她身上一个什么地方。再如《棉花垛》的小说,通篇几乎全用短促的人物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
铁凝的小说语言有的是调整情绪,有的是改变情节发展的原有轨道,有的是在张弛扭动中,有的是在抑扬抗衡里等等。它们是为了更逼真地接近和体现生活本身的无限的丰富和规律。清人刘海峰在《论文偶记》中说:“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银瓶乍破声中,间之以花底流莺的声声啼啭,才有节奏美感。铁凝深谙此理,其小说在通体布局上注意高低疾徐,要有起承转合,正像一部音乐作品要有抑扬亢坠一样。仅就其语言上的旋律震撼美,足以展示出生活的发展动态和生活的各个侧面,发挥小说作品审美力量的鲜明作用。
任何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探索历程。铁凝早期的小说创作在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作品不全是精品。与陆星儿、王安忆、张辛欣、张洁等相比,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不够;由于作者是天真的,她所结交的大多是一些天真善良的“女朋友”。致其小说描写的同类女性人物在性格上显得单调些,人物画廊也不够丰富,人物描写尚欠力度,如有的不够清晰细腻,像《村路带我回家》中宋侃的形象较模糊;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方法不够多样化,构思上如《那不是眉豆花》欠精密,照应也难以周全;语言上,在其中篇小说里有过于堆砌的毛病。
在走过了创作上的“夜路”之后,她继续进行探索,努力寻求自我突破。“在九十年代的写作中,铁凝一直坚持着其《哦,香雪》等早期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艺术完美性的高度敏感,并在《孕妇和牛》这样的小说中升华到了一种比较纯净的境界,而与此同时,铁凝也没有放弃对自己艺术创作多维性的探索和尝试。”(28)可喜的是,其小说由早期的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转为九十年代以后关于人性的批判,《无雨之城》《大浴女》等长篇的问世,说明她的孜孜追求和苦苦探寻将逐步指向了更高层次的美学品位。
作者简介:吴延生,淮阴工学院人文系副教授。
①(1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61-362.361.
②钱谷融,俞元桂.中国新文学(上册)[M].上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496.
③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89.
④⑨金燕玉.小说家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47.39.
⑤⑩金燕玉.“罗衣”与“诗句”——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价值[J].长春:文艺争鸣,1999(5).72.71.
⑥谢廷秋.中国当代文学究竟有没有精魂[J].贵阳:贵州大学学报,2003(4).96.
⑦陈超.写作者的魅力——我眼中的作家铁凝[J].铁凝小说精粹[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70.
⑧张卫中.新时期小说的流变与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236.
(11)(14)劳承万.审美中介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238.228.
(12)王海燕.对立与和谐——论铁凝的短篇小说[J].北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2000(12).130.
(15)(16)(18)(23)(25)张德林.现代小说美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139.339.68.336.334.
(17)铁凝.我愿意发现她们[J]. 北京:青年文学,1982(2).43.
(19)李景江,王树海.文学与写作艺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190-191.
(20)(21)易光.诗性写作:叙事的窘迫和对叙事传统的叛离[J].长春:文艺争鸣,1999(2).71.74.
(22)李计谋,王居瑞.中国现当代文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562.
(24)陈娟.记忆和幻想——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13.
(26)曹布拉.王蒙近期小说的语言风格散论[J].全国大学生毕业论文选编[M].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92.
(27)傅腾霄.小说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285.
(28)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