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毕达哥拉斯曾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担任幕僚时,左宗棠的身上就发生了一件不快的事。
当时,一位二品总兵没有向他问好,两人也由此而结怨。其实,除了心系国家和怀有民族大义之外,左宗棠还是一个比较好面子和较真的人。
遇到二品总兵如此怠慢,以为已经职业上轨了的他不禁怒火中烧,无奈于不知往何处发泄,所以一直等待的机会,打算给对方来一个下马威。
后来,他的如意算盘终于实现了。不过,由于得罪许多人,这也给他的生命带来了威胁。那么,当时发生了什么?
一、当众骂人
同样是带领着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而崛起,左宗棠与曾国藩的发展轨迹却完全不一样。曾国藩比较木讷,多次考试都没有获得好的名次,凭借着建立起来的湘军队伍和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功绩,用10年的时间成为晚清重臣。
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在湖南湘阴出生,生性聪慧,被人评价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庆二十一年(1816年),跟随父亲到省城长沙读书,并在1816年(1827年)的长沙府试中考取第2名。在后来的各项考试中,虽有坎坷,但遇到很多的贵人,他的老师贺熙龄认为他是“卓然能自立”,因而以“以国士见待”。
咸丰三年(1853年),受人举荐,他跟随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亮基进入湖南都督府,成为张亮基的幕府。张亮基被调到山东后,他才重返家乡。
咸丰四年5月(1854年4月),受到新任湖广巡抚骆秉章的邀请,他成为了骆秉章的巡抚幕府,任职时间长达6年。期间,正是太平天国的崛起,清政府在湖南地区的统治岌岌可危,在太平军的猛烈攻击之下,很多城市相继沦陷。
权衡之后,他站在清王朝一边,全力辅佐骆秉章,开展“内清四境”和“外援五省”的系列活动,让局势逐渐出现好转。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也因为一件事儿差点掉脑袋。
任职期间,他深得巡抚骆秉章的信任和喜爱,基本上都让他处理军政要务,名义上是幕府,实际上做的是湖广巡抚的事。
1859年,零陵总兵樊燮被朝廷调动,要到四川去带领川军。临行前,樊燮特意到巡抚府进行道别。当时,骆秉章和左宗棠一起会见樊燮。
樊燮到巡抚府后,只对骆秉章行礼和问好,而对就坐在骆秉章旁边的左宗棠不加问候,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虽然当时还没有成为清朝的顶梁柱之一,但左宗棠的办事能力和影响力一点也不亚于作为湖广巡抚的骆秉章,面对着作为武官的樊燮的傲慢,他的内心也感觉有些不爽。
于是,愤怒之下,他直接呵斥樊燮的傲慢无礼,认为湖广两省的武官见到自己都问好,樊燮是不懂规矩的人。樊燮虽然是武官,但在朝廷中是二品级别的官员,如果湖广巡抚骆秉章没有依照惯例被授予兵部侍郎衔,他的级别也只是从二品,比樊燮还要低一级,所以樊燮与骆秉章属于同一级别人物。
听到左宗棠的质问后,他不由得勃然大怒,马上回驳说:“安有武员拜师爷之惯例乎?吾亦朝廷之二品也。”一句话说得左宗棠无以回复。
虽然左宗棠是举人,又深得骆秉章得信任,代行湖广巡抚之权,但他毕竟不是朝廷的内编人员,更没有级别之说,自然要比樊燮低几个等级。依照常理,他应该给樊燮问好才对。
不过,两者闹僵之后,樊燮作为一个武官,没有像文官那样委婉,对一些繁缛的礼节不加以琢磨,所以并没有给左宗棠一个下台的机会。
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左宗棠直接叫樊燮“滚蛋”。樊燮本是鲁莽之士,对如此的侮辱更是怀记在心,从此以左宗棠结下深刻的矛盾。
二、纠起大案
樊燮虽然粗鲁,但他有理,所以报复左宗棠是易如反掌的事。为赶在樊燮的前面,左宗棠马上派人纠查樊燮的背景和旧账,结果就是其中大有问题。
樊燮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出生于湖北施恩,仅比左宗棠小一岁,由于很早从军,所以曾经担任永州总兵、零陵总兵等重要官职。缺于管束,他和军队中的一些将领一样,有了权力之后就堕入腐败深渊。
平日里,樊燮基本上作威作福,有很大的架子。身为武官,但他却享受着文官的待遇,出门从不骑马,通常都是令人八抬大轿地抬出,甚至在阅兵的时候,也是坐在轿子里。也因此,湖广的民众特意为他编出一句谚语,曰:“樊总兵阅兵:坐着看。”
官僚主义风气盛行在清朝是普遍现象,乱用公权才是军中的大忌。他经常私自调集士兵到家中做杂役,更甚的是通过手中的权利克扣粮饷、中饱私囊。
永州知府黄文琛实在看不惯他的腐败,因此而进行多次的重告。奈何两者处在的体系不同,樊燮又与当时的湖广总督官文的五姨太有亲戚关系,所以黄文琛的举报都石沉大海。
与黄文琛相比,左宗棠既不受到朝廷体制的限制,权力也要比黄文琛多得多,而且樊燮的亲戚早就调离湖广总督的岗位,所以他并不畏惧樊燮的淫威。
在账目的调查中,左宗棠很快查出樊燮的猫腻。经过对比,樊燮在担任零陵总兵期间,私自挪用900多两白银。清朝总兵一年约有1500两白银的俸禄,普通士兵如马甲每月只能领二两,即一年的放入是24两,这就意味着,一个营近一年的军费都被他私吞;此外,他还挪用了铜钱3300串。
左宗棠马上将樊燮的这些罪状罗列成奏折,经过巡抚骆秉章签名以后,上奏朝廷。咸丰皇帝很快就看到调查的结果,下令取消樊燮的职位调动,将其押赴长沙后审。
接到旨令后,樊燮马上想到亲戚官文,希望得到相应的帮助,否则两人都会被处以连罪。出于亲戚关系,又为保证自己的利益,官文无法拒绝樊燮的要求,参与到案件中。
当时,湖南布政使文格并不满意左宗棠的处事方式,认为他“独断专行”,且“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早有将他踢出湖南政坛的打算。所以,官文和文格一拍即合,挑起了轰动一时的“樊燮京控案”,左宗棠的命运由此而受到影响。
三、步步惊心
清朝入关后,虽然积极促进民族融合,重用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才,但是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总有等级和偏差。在咸丰皇帝以前,八旗子弟兵仍然是清朝的镇国之柱,但在此后就变得腐败和堕落,失去了往日的战斗力,所以统治者不得不重用汉军和汉人官员。
为巩固统治,统治者也对其加以提防。爆发“樊燮京控案”后,咸丰皇帝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没有及时给出审判的结果,在暗中观察着局势。左宗棠控诉樊燮私自贪污军费,官文和文格认为他是“劣幕”,通常滥用职权,破坏体制。
当时正处于用兵之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首要任务,而清军之中又很少有樊燮一般的将领,他虽然贪污和作风不好,但也会打一些仗。所以,在万般权衡之下,咸丰皇帝决定撤去左宗棠的幕府职位。
这么做主要有几个好处,一是稳住地方官员官文和文格,保住在军中混迹已久的樊燮;二是左宗棠只是幕府,即现如今的参谋和军师,不属于朝廷正编,劝退之后不会给朝廷带来影响,之后也可以在地任用。
在处理左宗棠的过程中,曾经有人建议将他处死,理由是他诬告军官,给军队带来不良影响。出于左宗棠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有很大的贡献,咸丰皇帝否决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命才得到保住。
结语
有人说,由于朝廷的干涉,才让清朝没有出现昏庸的皇帝。其实,清朝还真的是没有昏庸和无能的皇帝。咸丰皇帝时期,虽然出现八国联军侵华和太平天国起义,导致国家出现内忧外患,但他是一个历经图治者,一心想要将所有的问题都除掉,从而达到复兴的目的,奈何他体弱多病,英年早逝。
在后来的几个皇帝中,由于宫斗的原因,手中没有什么实权。光绪皇帝在掌握实权的一段时间里,曾经想要通过改革的方式去除慈禧太后带来的影响,同时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奈何顽固派太强,只能落得个黯然收场。左宗棠虽然被劝退,但咸丰皇帝很爱惜他的才华,没有将他除掉,这才有后来收复新疆的历史。
参考资料:
《清史稿》
《左宗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