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11-15)

 

  十一

  八月,理查德·戴弗先生和埃尔西·斯皮尔斯夫人坐在阿里埃露天咖啡馆的绿阴下,那些树上落满了灰尘。烈日烤过的土地使云母失去了光泽。海岸边刮来的一阵强劲的北风扫向埃斯特拉①,港湾中的渔船随之晃动起来,将一根根桅杆指向寂寥的天空。

  --------

  ①法国地名。

  “今早我接到一封信,”斯皮尔斯夫人说,“因为那些黑人,你们大伙的处境有多么可怕!但萝丝玛丽说,你是她心目中的英雄。”

  “萝丝玛丽应该获得嘉奖。那件事真让人烦心——唯一不受影响的人倒是艾贝·诺思——他飞往勒阿弗尔①了——他也许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呢。”

  --------

  ①法国北部港市。

  “我听说戴弗太太心情不好。”她谨慎地说。

  萝丝玛丽在信中写道:

  “尼科尔看来脑子出毛病了。我不想同他们去南方,因为我觉得迪克要操心的事够多了。”

  “她现在好了。”他说着有些烦躁起来,“这么说你明天要走了。什么时候动身?”

  “很快。”

  “天哪!看到你离开真让人受不了。”

  “我们很高兴到这里来。我们过得很愉快。你是萝丝玛丽中意的第一个男子。”

  又一阵大风从拉纳普勒①的斑岩小山间刮来。空中的气息使人觉得:地球正匆匆赶往另一种气候,不合时宜的盛夏季节已经结束了。

  --------

  ①法国地名。

  “萝丝玛丽有过一些恋人,但迟早她总是把她看上的男子交付给我——”斯皮尔斯夫人笑了起来,“捉摸一番。”

  “那我是免了。”

  “这与我没有多大关系。她在我见到你之前就爱上你了。我要她向前走。”

  他看出斯皮尔斯夫人的计划中并没有为他,或为尼科尔考虑的成分——他看出她的不道德行为源自她的退隐状态。这是她的权利,她的养老金,她自己的感情退下来就靠这些了。女人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战斗中老想占有一切,很难指控她们犯下了如男人所犯的叫做“残酷”的罪行。只要恋爱与痛苦的游戏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斯皮尔斯夫人就会以一个阉人般的超然和情趣旁观着。她甚至都不去考察萝丝玛丽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或者,她是否很有把握萝丝玛丽不可能受到伤害呢?

  “要是你这么说,那我也不认为这对她有什么害处。”他干脆把假面具戴到底,似乎他仍然不动感情地在为萝丝玛丽着想。“这件事对她来说已经过去了。还有——生活中的许多重要时刻,开始时似乎都是偶然的。”

  “这并非偶然,”斯皮尔斯夫人争辩说,“你是第一个——你是她理想中的那种人。她每封信上都这么说。”

  “她这是出于礼貌。”

  “你和萝丝玛丽是我见识过的最有礼貌的人,但这也是她的看法。”

  “我的礼貌只是出于习惯。”

  这倒是实话。从他父亲身上,他学到了内战后来北方的年轻的南方人的优雅举止。他时常表现它们,又时常鄙视它们,因为这种优雅的举止不是抗议丑陋的自私,而是对看上去多么丑陋的事物进行抗议。

  “我爱上萝丝玛丽了,”他突然对她说,“对你这么说可是一种自我放纵的行为。”

  在他看来,这事很怪,也显得很正统,仿佛阿里埃咖啡馆的每张桌子,每把椅子都会永远记住它。他已经感到她从天空中消失了。他只能想起海滩上她肩头为太阳晒红了的皮肤;想起在塔姆斯,他穿过花园时,践踏过她的脚印。此刻,乐队奏起《狂欢曲》,听上去像是去年的逝去的欢乐的回声,伴着乐曲,有人翩翩起舞,那仿佛是为她举办的一个小型舞会。在一百个小时内,她已掌握了世界上所有的黑色魔术,拥有令人目眩的颠茄,能将物质转化成充沛的精力的咖啡因,促使人产生和谐感的曼德拉草。

  他再次试图接受这样的玄想:他分享了斯皮尔斯夫人的超然态度。

  “你和萝丝玛丽其实并不一样,”他说,“她继承了你的智慧,并借以形成她的性格,形成她处世的面具。她不擅长思考,她真正的内心是爱尔兰式的、浪漫的和不合逻辑的。”

  斯皮尔斯夫人也知道,尽管萝丝玛丽容貌姣好,但她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妞儿,美国陆军上尉霍伊特军医就看出了这一点。要是将萝丝玛丽截为两段,那么就能看到硕大的心脏、肝脏,还有满腔的热情,这些都挤挤挨挨地塞在那可爱的外壳之内。

  说再见时,迪克意识到了埃尔西·斯皮尔斯夫人的全部魅力,意识到,她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他不愿丢弃的最后一点萝丝玛丽的形象。他能够虚构出萝丝玛丽来——但他绝不能虚构出她的母亲。即使萝丝玛丽离去时穿着的大氅、戴着的宝石是他送给她的,那恰恰相反,凭她母亲的优雅就可知道,这肯定不是他激发出来的。她有这样一种神态,仿佛是在等待一个人完成某种远比她本身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一场战斗,一次手术,在此期间,他绝不能匆忙,或被打搅。当这个人完事后,她仍在等,无怨无悔,坐在一张高脚凳上,悠然地翻着一份报纸。

  “再见——我要你们两个永远记住,尼科尔和我多么喜欢你们。”

  回到黛安娜别墅,他来到他的工作间,推开为挡住正午阳光而关上的百叶窗。在他的两张长桌上,整齐地堆放着许多他书写用的资料。记述分类的第一卷,已在获得资助的篇幅不大的一本书中发表,获得一些成功(他正在洽谈此书的再版)。第二卷大大扩展了他的第一本书《精神病医生的心理学》的内容。恰如许多人一样,他发现他只有一两个观点——他那本薄薄的德语版论文集现已出到五十版了,书中已包含了他日后所有学术的思想萌芽。

  但他仍为著书一事坐立不安。他为在纽黑文虚度的年月感到懊丧,但他感受最强烈的,还是戴弗一家日趋奢华的生活与显然是随之而来的炫耀心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想起他那位罗马尼亚朋友的故事,想起那位花了数年时间研究犹徐大脑的人的故事,他怀疑耐心的德国人正聚集在柏林和维也纳的图书馆的附近,期待着他。他几乎要决定按现有的条件,将手头的工作简化一下,以作为——一本不带文献的十万余字的书出版,作为对以后更有学术性的各卷的导论。

  他在工作间里边踱步边斟酌这一决定,近晚的阳光照进室内。按这一新的计划,到春天他就可以完稿。在他看来,一个精干的人,一年来不断受疑虑的困扰,这表明计划本身有某种缺陷。

  他将用作镇纸的抛光的锯条压在一叠笔记上。他清理起房间来,因为他不让仆人到这儿来。他草草地用良友牌清洁剂洗刷了一下厕所,修理了一扇屏风,又给苏黎世的一家出版社寄了一份订书单。随后他喝了一盎司兑了一倍水的杜松子酒。

  他看见尼科尔在花园里。不一会他就要同她见面,想到这里,他心里就感到沉甸甸的。在她面前,他必须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不仅现在,还有明天、下星期、明年。在巴黎,他整夜搂着她,她服了镇静剂仍睡得很不安稳。第二天一早,她刚显出烦躁不安的迹象,他便及时地柔声细语地安慰她,她又睡着了。他的脸靠着她唤着她头发的温热的香气。在她睡醒之前,他到隔壁房间用电话安排好了一切。萝丝玛丽要搬到另一家旅馆去。她要做“老爸的女儿”了,甚至都不想跟他们说声再见。旅馆老板麦克白斯先生要与那三只中国猴子相伴了。在成堆的盒子和一地的包装纸的房间里打点好行装,迪克和尼科尔于中午时分动身去里维埃拉。

  这时,有了一种反应。当他们在火车包厢里安顿下来时,迪克明白尼科尔在期待着。反应迅猛地来了,这时火车还未驶出环形路——当火车仍徐徐而行时,他的本能的反应便是跳下车,跑回去,弄清楚萝丝玛丽在哪儿,在干什么。他翻开一本书,夹鼻眼镜磕在书上折弯了,但他意识到尼科尔靠在车厢对面的枕头上看着他。既然无法看书,他就装作累了,合上了眼睛,但她仍然看着他,尽管她因为服药的缘故仍是晕晕乎乎的,但她感到轻松,甚或快活起来,因为他又是她的了。

  他闭上眼睛,情况则更糟,因为他在心里正和着火车的呕当声不由自主地默念:“得”、“失”、“得”、“失”……为了不显得心神不安,他就这样一直躺到中午。午餐时,情况好了一些——他们用膳通常少不了美味佳肴——他们无数次在酒店、饭馆、火车包厢、自助餐厅和飞机上用餐,要是合在一起,那真是一席无与伦比的盛宴。总是那么匆忙的火车侍者给他们端来小瓶葡萄酒和矿泉水,巴黎、里昂和地中海的山珍海味,这给了他们一种幻觉,似乎一切照常,但这几乎是他和尼科尔有过的旅行中最独特的一次:这是一次分手而不是团聚的旅行。他几乎喝了一瓶酒,除了尼科尔喝的那一杯。他们谈论了房子和孩子,然而车厢里又是一阵沉默,就如同他们坐在卢森堡广场对面的餐馆里沉默不语一样。从不幸中解脱出来,看来有必要从来路倒退回去。一阵莫名的烦躁向迪克袭来,这时,尼科尔突然说道:

  “就这样离开萝丝玛丽看来太不应该了——你看她没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她到哪儿都能够照顾自己——”生怕这句话会贬低尼科尔在这方面的能力,他接着说,“说到底,她是个演员,即使有她母亲撑着,她自己也得小心在意。”

  “她很迷人。”

  “她是个孩子。”

  “她确实迷人。”

  他们漫无边际地随便聊着,每个人都替对方说话。

  “她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聪明。”迪克认为。

  “她相当机灵。”

  “不怎么样,虽然——总有一种乖宝宝的味道。”

  “她非常——非常可爱,”尼科尔用稍带冷漠而又不容置辩的语气说,“我在想,她拍起电影来形象肯定不错。”

  “她受过良好的训练。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多少个性的东西。”

  “我觉得她有个性,我知道她对男子非常有吸引力。”

  他的心揪紧了。什么样的男子?有多少男子?

  ——你不在意我放下窗帘吧?

  ——请便,这儿也太亮了。

  她此刻在哪儿?同谁在一起?

  “过不了几年,她看上去会比你老上十岁。”

  “正相反。有一天晚上,我在一张戏剧节目单上给她画了张速写,我觉得她会芳容永存。”

  那天晚上他们都有些激动。一两天后,迪克会竭力驱散萝丝玛丽的幽灵,免得它会缠住他不放,但此时他还无法这样做。有时,让人摆脱痛苦比摆脱幸福更要艰难。思念之情缠绕着他,除了佯装糊涂,他一时也无事可做。这样做更加困难,因为他此刻有些生尼科尔的气,不管怎样,过了这些年,她应该能辨别精神紧张的征兆而注意防范。不到半个月,她已发作了两次,一次是在塔姆斯举行聚会的那个晚上,他发现她在卧室里狂笑,对麦基斯克夫人说,她进不了盥洗室,因为钥匙扔井里去了。麦基斯克夫人极为震惊,既生气又不知如何是好,但也有些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次迪克倒并不十分担忧,因为尼科尔事后很歉疚,她打电话去戈赛旅馆,但麦基斯克夫妇已经走了。

  另一次就发生在巴黎。这次发病与前一次显然不同,可能预示着一轮新的发病或一种新的病态。在她生下托普西之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他经受了作为一个医生的痛苦,不得不硬起心肠对待她,将病态的尼科尔和正常的尼科尔区分开来,而现在要分清他那自我保护性的职业性冷漠与某种新近才有的感情的冷漠则变得困难了。随着他抱有的超然态度,或逐步退缩的态度演变成一种空虚,他由此也就学着淡忘尼科尔,违心地以无谓和薄情的态度来对待她。有人写道,愈合了的伤疤,跟皮肤的病变只有一种松散的平行关系,但在个人生活中则不是这样。割开的伤口,哪怕已收缩到针孔般大小,也还是伤口。受伤害的程度不亚于断了一根手指,或瞎了一只眼睛。我们可能常年都不会注意这些疤痕,但如果我们注意起这些疤痕,那也有其必然的原因。

  ------------------

  十二

  她发现尼科尔双手抱着肩膀在花园里。她那双灰色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他,目光中有一种孩子般的探寻的好奇。

  “我去了戛纳,”他说,“我遇到了斯皮尔斯夫人。她明天就要走了。她想要来这儿跟你道别,但我打消了她的这个念头。”

  “我感到遗憾。我倒想见见她。我喜欢她。”

  “另外,你想我见到了谁?巴塞洛缨·泰勒。”

  “不会吧。”

  “我不可能看错他那张脸的,那个老谋深算的家伙。他在为西罗的动物展览寻找地方——他们明年会过来的。我怀疑艾布拉姆斯夫人是来打前站的。”

  “他们并不在乎到哪儿,所以,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老呆在多维尔。”

  “我们能不能散布一些霍乱什么的消息呢?”

  “我告诉巴塞洛缨,这儿有些东西像苍蝇一样死去——我告诉他,一个婴儿就如同战争中的机枪手一样短命。”

  “你不会这么说的。”

  “不会,我不会这么说,”他承认,“他是个很有趣的人。他和我在大街上握手的情景可真精彩,简直就像西格蒙·弗洛伊德和沃德·麦卡利斯特①相会一样。”

  --------

  ①沃德·麦卡利斯特(1827—1895),美国社会活动家,喜结交欧美社会名流。

  迪克并不想说话——他想要一个人呆着,这样,他可以用对工作和未来的思考来压倒爱的思念和对现状的忧虑。尼科尔也模模糊糊地知道这一点,并感到悲伤,她不加掩饰地流露出不满,然而,又想要摩挲他的肩膀。

  “亲爱的。”迪克柔声地说。

  他走进屋子,但忘了要做什么事,稍后想起是要弹钢琴。他吹着口哨坐下来,连乐谱也不看一眼就弹了起来。

  想一想你坐在我膝上——

  两个去喝茶,喝茶人两个

  我祝福你,你祝福我——

  弹着这段曲子,他突然想起,尼科尔听了会很容易猜到这走对过去的半个月的怀念。他随手弹了一个音,便起身离开了。

  他真不知道上哪儿去好。他打量了一下这幢房子,房子是尼科尔规划,她祖父出钱的。他只拥有他的工作间和建工作间的那块地皮,除了一年三千块钱的收人,他还有零星的稿酬,他用这些钱来支付他在穿着、个人消费方面的开销,还要支付酒钱和拉尼尔的教育费用,这点钱只够一个保姆的工资。衣食住行,迪克总要考虑他应承担的那部分费用。他生活得像个苦行僧一样,他一个人出门坐三等车,喝最便宜的酒,十分爱惜自己的衣服,对自己任何铺张浪费的行为都要加以责罚,这样,他维持着一种起码的经济上的独立。虽然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样做是困难的——一次又一次,他们发现有必要在一起商讨尼科尔的钱派何种用处。尼科尔想要拥有他,想要他永远保持原状,他稍有懒散,自然便给予鼓励,这样,他就渐渐地被汹涌而来的钱与物的洪流淹没了。一天,他们异想天开地精心设计出位于悬崖边的那幢别墅,这想法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某些力量使他们摆脱了最初在苏黎世所做的简单安排。

  “难道不很有趣,要是——”过去常这么说,而现在则说,“难道不很有趣,当——”

  这并不很有趣。他的工作因尼科尔的麻烦而受到干扰,另外,她的收益近来增长很快,相比较之下,他的工作显得微不足道。还有,为了治愈她的病,他多年勉强自己过一种他眼下正有所偏离的严格的家庭生活,这种违心之举在悠闲的家居生活中变得更困难起来,他无可避免地要受到细微的审视。当迪克不再弹奏他要在钢琴上弹奏的曲子,这表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正变得优雅起来。他在大房间里呆了很久,聆听着电钟的指针的走动声,聆听着时间的流逝。

  十一月,颜色变深的海浪冲上海边堤岸,漫到岸边的公路上——残存下来的夏季生活气息被冲刷得于于净净,北风夹杂冬雨使海滩呈现出一派荒芜凄凉的景象。戈赛旅馆因整修和扩建关门歇业,位于瑞昂莱藩市的夏季游乐场的脚手架越来越高大雄伟。在戛纳和尼斯,迪克和尼科尔结识了一些新朋友——管弦乐队的队员、饭店老板、热心园艺的人、船主——因为迪克买了一艘旧的小游艇——及法国旅游业联合会成员。他们很了解家中的佣人,也考虑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到十二月,尼科尔看上去又健壮起来,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发生情绪紧张、嘴唇紧闭的现象,也没有看到古怪的微笑和莫名其妙的呓语,因而他们前往瑞士阿尔卑斯山过圣诞节去了。

  ------------------

  十三

  迪克进门前先用帽子掸去深蓝色滑雪装上的雪花。大厅的地板上尽是二十年来鞋钉踩出的凹痕,为了举行午后茶间舞会,大厅已打扫干净。四十余位住在克希塔德①附近学校里的美国青年,随着“别带鲁鲁来”的欢乐曲子蹦蹦跳跳,或者跟着查尔斯顿舞①最初的打击乐狂喊乱叫。这儿是年轻人、冒失鬼和浪荡子的聚居地,而有钱人则在圣莫里茨②巴比·沃伦觉得她同戴弗夫妇在这里见面是一种自我克制的行为。

  --------

  ①瑞士西部城市。

  ②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一种起源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巾黑人舞蹈的交谊舞,

  ①瑞土地名。

  在陈设雅致、微微震撼的大厅的对面,迪克很快找到了姐妹俩——她们穿着滑雪衫,尼科尔是天蓝色,巴比则是红褐色,看上去真像招贴画人物,十分刺眼。那个年轻的英国人正同她们说话,但她们心不在焉,显然被那些小伙子的翩翩舞姿吸引住了。

  尼科尔看见迪克过来,被雪吹打过后发热的脸庞越发神采奕奕。

  “他在哪儿?”

  “他没坐上那班火车——稍晚我去接他。”迪克坐下来,晃动着搁在膝上的穿着笨重靴子的脚,“你们两个在一起看起来很引人注目。我老忘了我们是一伙的,每次看见你们,总不免要大吃一惊。”

  巴比是个身材修长,面容姣好的女子,有着快到三十岁年龄的种种气象。她显然从伦敦拉了两个男子跟着她,一个刚从剑桥来,一个则是有维多利亚遗风的老古板。巴比有老处女的一些特性——她不习惯被人触摸,要是有人突然碰了她一下,她会惊跳起来,像接吻和拥抱这类缠绵的接触,会通过皮肉直接传导到她的意识的表层,她很少用她的身体做出合适的姿态——相反,她几乎用一种老派的方式跺脚和晃头。她津津乐道朋友们因不幸而预尝到死亡的滋味——她坚持认为尼科尔的悲剧是她的命。

  那位年轻些的英国人陪伴着女士们滑过平缓的山坡,并跳着跑着侵扰着她们。迪克在做弓步式回转时过于性急扭了脚踝,只好跟孩子们在“幼儿坡”沿着玩,或者跟旅馆的一位俄国医生一起喝克瓦斯酒。

  “高兴些,迪克,”尼科尔鼓励他,“你为什么不见见这些小妞,下午跟她们跳跳舞?”

  “我同她们说些什么呢?”

  她低沉而稍显刺耳的声音提高了几度,弄出一副伤感的轻薄腔,“你就说,‘小妞,谁最可爱?’是了,你想说什么呢?”

  “我不喜欢这些小妞,她们闻起来有股橄榄皂和薄荷的味道。跟她们一起跳舞,我觉得我像是在推一辆童车。”

  这是一个危险的话题——他意识到这一点,便小心地将视线投向远处的那些少女。

  “事情真不少,”巴比说,“首先,家里来信说,那份产业,即我们叫做车站产业的,起初铁路部门只是买下了它的中心部分,现在他们全买下来了,这份产业是属于母亲的。这是一个投资的问题。”

  那个英国人装作因交谈转向俗气的内容而不感兴趣,便向人群中一位姑娘走去。巴比是个多年来一直崇拜英国的美国姑娘,她瞪着茫然的眼睛望着他离去,随后我行我素地说下去:

  “这是一大笔钱。光一项就是三十万。我可是十分关注我自己的投资,但尼科尔对证券一窍不通,我想你也不懂吧。”

  “我得去车站接人了。”迪克避开了这个话题。

  出了门,他呼吸着被雪花湿润了的空气,在渐渐暗下来的天空中,已看不清那纷飞的雪花了。三个孩子用某种奇怪的语言喊着当心,从他身边滑过去了。他听见他们在下一个弯道处喊叫,稍后,他还听到爬坡的雪橇的铃声从夜幕中传来。节日的车站洋溢着期盼的氛围,男孩子和女孩子在等着新来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火车到站时,迪克已适应了这种氛围,他在弗朗茨·格雷戈罗维斯面前装出他只是从没完没了的游乐中溜出来半个小时,但那时弗朗茨抱着某种强烈的目的,毫不理会迪克的心境。“我可以动身去苏黎世呆一天,”迪克在信上写道,“或者你设法到洛桑来。”弗朗茨设法一路到了克希塔德。

  他四十岁,有健康成熟的外表,也有一套讨人喜欢的体面的处世方式,然而,他最感到自在的还是某种平稳的安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可以鄙视那些他给予再教育的精神崩溃的富人。他的科学禀赋也许可以给他拓展更宽广的世界,但他似乎有意选择下层社会作为立足点,他择偶的行为就表明了这种选择。在旅馆,巴比·沃伦将他草草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任何值得敬重的特征,也没有找到特权阶层彼此认可的那种更为雅致的美德或谦恭有礼的举止,因而,她把他当作二等人物来对待。尼科尔总有点怕他。迪克喜欢他,就像喜欢朋友一样,对他毫无保留。

  夜幕降临,他们坐雪橇从山上滑到村子里,这种小雪橇所起的作用如同威尼斯的贡多拉①。他们想找一家这样的旅馆:有老式的瑞士酒吧,木头结构,有嗡嗡的回声,房间里有挂钟、啤酒桶和鹿角。一群群人坐在长条桌旁,乍看还以为是一场盛大的聚会呢。他们吃着什锦干酪——一种不易消化的威尔士干酪,还喝了加香料的热酒。

  --------

  ①来往于意大利威尼斯河上的小划船。

  大厅里一片欢乐的气氛。那位年轻的英国人提到这一点,迪克也承认确实如此。喝了点劲头大的烈性酒,他周身通泰,竟然认为这世界又一次由在钢琴旁做多重唱、从黄金般的九十年代过来的白发老人,及在烟雾缭绕的大厅内的年轻人的声音和亮丽的服饰组合起来的。有一刻,他觉得他们是在望得见陆地的一条船上。所有姑娘的脸上也呈现出一种此时此刻会有的对种种可能性的天真的期待和神往。他放眼望去,想知道那个独特的姑娘是否在场,在他印象中,她就坐在他身后的桌子旁。过后他又忘了她,天南地北地扯了一通,尽力让同伴快活地消磨时光。

  “我得跟你谈谈,”弗朗茨用英语说,“我在这儿只能呆二十四个小时。”

  “我猜想你心里有事。”

  “我有个计划,是个——了不起的计划。”他的手放在迪克的膝头上,“我有个计划,可以使我们俩有机会获得成功。”

  “是吗?”

  “迪克——有一家诊所,我们可以合伙来经营——就是楚格湖区①的老布兰诊所。除了某些方面,这家诊所的设施都很先进。老布兰病了——他想去奥地利,在那儿寿终正寝,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和我——多么好的一对!你先别开口,等我把话说完。”

  --------

  ①位于苏黎世湖西边。

  看到巴比眼中发亮,迪克明白她在听他们的谈话。

  “我们必须联手把诊所盘下来。这不会过多地束缚你的手脚,相反,它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工作基地、一个实验室、一个中心。你可以住上,这么说吧,不超过半年,当气候宜人的时候。冬天,你可以去法国或美国,利用诊所的临床经验给你的著述补充新的材料。”他压低了声音,“而且,为你家人的康复着想,手上有家诊所也是适宜和方便的。”迪克的表情并不鼓励这种说明,因而弗朗茨飞快地舔了下嘴唇改了话题。“我们可以合伙。我来出任常务经理,你做个理论家,做个出色的顾问什么的。我了解我自己——我知道我没有天赋,而你有,但就我来说,我还是被认为是一个能干的人。我完全有能力掌握最现代的诊所管理方法。有时一连几个月,我实际上是这家诊所的主管。教授说这个计划非常棒,他建议我就这么做。他说他要长久地活下去,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迪克在做出实际的判断前,先在脑海里做了一番想象。

  “钱从哪儿来?”他问道。

  弗朗茨动了动下巴,扬了扬眉毛,额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他的手,他的肘,他的肩膀都跟着动了一下。他绷紧了大腿的肌肉,这样,他的裤子鼓了起来,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他的话就要脱口而出了。

  “我们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钱!”他沮丧地说,“我没有什么钱。盘下诊所需要二十万美元。革新——”他不无疑虑地回味着这个新字眼,“——步骤,你会赞同这是必要的,要花费两万美元。但这诊所是座金矿——我告诉你,我看过账目。只要投资二十万美元,我们就要把握收人——”

  巴比十分好奇,于是迪克就把她拉到了谈话中。

  “依你的经验,巴比,”他问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欧洲人急于要见一个美国人,多半是同钱的事有关吗?”

  “这是怎么回事?”她不知就里地问道。

  “这位年轻的无薪大学教师①认为,他和我应该开创一项大事业尽力将那些神经崩溃的美国人吸引到这儿来。”

  --------

  ①指日尔曼语国家中报酬直接来自学生学费的大学教师。

  弗朗茨不无忧虑地盯着巴比,这时迪克又接着往下说:

  “但我们是谁,弗朗茨?你倒是大名鼎鼎,我也写过两本教材。这就对人们有足够的吸引力了吗?我也没有那么多钱——就是十分之一我也弄不到。”弗朗茨苦笑了一下,“老实说,我没有钱。尼科尔和巴比例限克罗伊斯①一样富有,但我至今没有动用过她们的钱。”

  --------

  ①克罗伊斯(?一546),吕底亚末代国王,敛财成巨富。

  此刻,他们都在听这场谈话了——迪克心想,那个坐在后边桌子旁的女孩是否也在听呢。这个想法吸引了他。他决定让巴比为他说话,就像人们经常让女子去高声谈论那些她们并不做主的事情。巴比一下子成了她的祖父,冷漠,老成持重。

  “我认为你应该考虑这一建议,迪克。我不明白格雷戈里医生在说什么——但在我看来——”

  他后边的那个女孩身子向前没人一个烟雾的圆圈中,她正在地板上捡什么东西。他瞥见了坐在桌子对面的尼科尔的脸——她的美丽,她那种暂时的安适姿态激起了他的怜爱之情,唤起了他要保护她的决心。

  “考虑一下吧,迪克,”弗朗茨激动地催促道,“你要撰写有关精神病学的书,就应该有实际的临床经验。荣格写书,布洛伊勒①写书,弗洛伊德写书,福雷尔②写书,阿德勒③写书——他们也保持同精神病患者的接触。”

  --------

  ①布洛伊勒(1857一1939),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②福雷尔(1848——1931),瑞士精神病学家。

  ③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迪克有我呢,”尼科尔笑着说,“我常想,即使对一个男子来说,也足以被认为是精神病了。”

  “那是两码事。”弗朗茨谨慎地说。

  巴比在想,要是尼科尔住在一家诊所的附近,那她对尼科尔就可以放心了。

  “我们必须仔细全面地考虑一下。”她说。

  虽然对她的自以为是感到好笑,但迪克不想加以鼓励。

  “这事跟我有关,巴比,”他温和地说,“你是否好心好意地要给我买一家诊所?”

  意识到她在多管闲事,巴比忙不迭地朝后退。

  “当然,这完全是你的事。”

  “像这样重大的事情要过几个星期才能做出决定。我奇怪我是多么喜爱尼科尔的这张相片,也奇怪会住在苏黎世——”他转向弗朗茨,抢着说,“——我知道,苏黎世有煤气站、自来水和电灯——我在那儿住过三年。”

  “这事我就留给你好好考虑吧,”弗朗茨说,“我有信心——”

  一百双五磅重的靴子开始向门口走去,他们也加入了这沉重的脚步声中。在门外清寒的月光下,迪克看见那个女孩正把她坐的小雪橇拴在前面的一辆轻便雪橇上。人们爬上各自乘坐的雪橇,在清脆的鞭子声中,马儿撒开蹄子冲进茫茫的夜色中。有人奔过来,往雪橇上爬,雪橇上的年轻人和跑着的年轻人互相推搡,有人跌落在柔软的雪地上,随后有人气喘吁吁地跟在马后边,筋疲力尽地爬上一辆小雪橇,有的人则抱怨他们被丢弃了。两边的田野一片静谧,雪橇队经过的空间十分高旷,一望无际。荒野更加宁静,他们仿佛已好久没有这样聆听莽莽雪原上的狼嚎了。

  在萨能①,人们拥向市政府举办的舞会,这里挤满了牧羊人、旅馆服务员、小店主、滑雪教师、导游、游客及农夫。在野外,人会产生泛神经质的原始情感,而一旦进入到温暖的室内,就难免会在内心响起恢复某种虽荒诞但又动人的骑士风度的呼声,这呼声如同战场上皮靴跺地的隆隆声响,也像足球鞋钉踩在更衣室水泥地上那么清脆响亮。有人在用传统的真假嗓音变换法唱歌,熟悉的曲调使迪克心里一下子没了刚置身这场景时感受到的浪漫情调。最初他以为这是因为他将那个女孩从他的意识中驱逐的缘故,后来,他想到这就是巴比说话的那种方式:“我们必须仔细全面地考虑一下——”这话的潜台词便是:“我们支配你,你迟早会承认这一点。硬撑独立的门面是荒谬的。”

  --------

  ①瑞士地名,萨能山谷出产著名的无角短毛乳用山羊。

  多年来迪克一直克制着憎恶他人的情感——最初是在纽黑文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他恰好要写一篇题为“大脑卫生”的科普文章。此刻,他对巴比大为恼火,同时亦极力在心里抑制这种情感,虽然也讨厌她的冷漠和那种富人的傲慢。几百年才会出现一个女中豪杰理解这样的事实:只有男子的自尊心才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像一件随便丢弃的一经破损便无法修复的东西那样脆弱——虽然有人口口声声对此给予关注。戴弗医生修复另一种破壳鸡蛋的职业使他害怕破损,但是:

  “太讲究礼节了。”在坐着平稳的雪橇回克希塔德的路上他说。

  “噢,我觉得挺不错。”巴比说。

  “不,不是的,”他执拗地对裹在一团不知是什么皮毛中的巴比说,“谦恭有礼就是承认大家都很脆弱,因此必须以礼相待。现今,人类尊敬——你不能随便把人叫做懦夫或说谎者,但要是你纵容人的情感,满足他们的虚荣,你这样做,你便不能区别他们中间什么是应当尊敬的。”

  “我觉得美国人看待礼节过于严肃。”那位年长的英国人说。

  “我猜也是这样,”迪克说,“我父亲信奉一种礼节,他是从那个你‘先开枪后道歉’的时代继承来的。那时人们全副武装——嘿,你们欧洲人自从十八世纪以来,就从不在日常生活中携带武器——”

  “实际生活中不带,也许——”

  “岂止实际生活中不带,是真的不带。”

  “迪克,你总是这么彬彬有礼。”巴比好意地说。

  女士们不无惊讶地注视他,她们的目光掠过穿毛皮大衣的人们恍如穿越动物园似的。那位年轻的英国人不理解——他是那样一种人,总是喜欢冒险出风头,仿佛觉得他在操纵一条船——他在去旅馆的路上,讲了一个颇为荒唐的故事,说的是他与他的好朋友之间的一场拳击赛。一小时之内,他们既互相疼爱,又彼此殴打,但总是有所保留。迪克觉得滑稽可笑。

  “你是说,他每打你一下,你就认为他作为你的朋友更亲近了?”

  “我更敬重他了。”

  “这个道理我倒不懂了。你和你的好朋友为了一件小事打起来——”

  “要是你不懂,我也无法解释给你听。”年轻的英国人冷冷地说。

  ——要是我开始说出我所想的,这就是我会得到的东西,迪克在心里说道。

  他不愿愚弄人,他意识到,这个故事的荒唐之处在于讲故事的人不够成熟,而叙述方法则是老练的。

  他们精神亢奋,随着人群走进一家烤菜餐馆,一位突尼斯籍的酒吧侍者根据音乐对位法在操纵灯光,溜冰场上的明月通过硕大的窗户朝里张望,又是一番情调。灯光下,迪克发觉那个女孩精神委靡,无精打采——他转身欣赏起夜色来,当灯光闪着红色,烟头成了绿色和银白色,当酒吧的门打开又关上时,白色光柱扫过那些溜冰者。

  “现在,告诉我,弗朗茨,”他问道,“通宵坐在这儿喝啤酒,你认为能返回去向你的病人证明你有个性吗?你难道不认为他们会把你看成一个饭桶?”

  “我要去睡觉了。”尼科尔宣布。迪克陪伴她走向电梯的门口。

  “我应该跟你走,但我必须向弗朗茨说明,我不打算做临床医师。”

  尼科尔走进电梯。

  “巴比很有头脑。”她幽幽地说。

  “巴比是一个——”

  门砰的一声关上了——只有一阵机械的声音,迪克在心里把话说完,“——巴比是个琐碎自私的女人。”

  但两天后,迪克和弗朗茨一同坐雪橇去车站,他承认他觉得这计划有可取之处。

  “我们开始兜圈子了,”他承认,“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心理压力,尼科尔承受不了。里维埃拉的田园牧歌的夏日光景已有所变化——虽然明年仍会有一个旅游旺季。”

  他们经过冒着寒气的溜冰场,那儿传来悠扬的维也纳华尔兹乐曲,有许多山区学校的旗帜在淡蓝色的天空飘扬。

  “——我希望我们能把这件事干好,弗朗茨。要不是你,我是不会想做这种事的。”

  “再见,克希塔德!再见,陌生的人们,冷艳的花儿,夜幕中纷飞的雪花!再见,克希塔德,再见!”

  ------------------

  十四

  迪克做了一个长长的有关战争的梦,五点钟醒了过来,他走到窗前,眺望窗外的楚格湖。梦开始时军情峻急,场面可观,身穿海军蓝制服的军人穿过一片黑乎乎的广场,前边是吹奏着普罗科菲耶夫①《对三个橘子的爱情》歌剧第二场的军乐队。接着梦中出现了消防车,这是灾难的象征,又有在绷扎所的伤残士兵发动的一场可怕的暴动。他打开了床头灯,将这一切记了下来,结尾是一个带着嘲讽意味的句子:“非战斗人员炮弹休克症。”

  --------

  ①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前苏联作曲家。

  他坐在床边,觉得这房间,整幢房子,连同黑夜是一片虚空。隔壁房间,尼科尔发出一阵凄凉的嘟哝声。他为她睡梦中感受到的孤苦无助而难过。他觉得时间停滞了,接着每过几年,时间又冲刺般地加速起来,犹如电影的快速倒片一般。而对尼科尔来说,岁月是通过钟表、日历和生日消逝的,而与日俱增的是对美貌已去的哀伤。

  即使对在楚格湖的这一年半的生活,她也觉得是虚度时光,只有走在路上的工人的衣着才稍许表现出季节的变换:他们五月穿粉红色衣服,七月是棕色,九月黑色,春天时又穿上白色衣服。她怀着新的希望,挺过了第一次的发病,心中有着许多的期盼,然而除了迪克,任何维系生存的东西都被剥夺了。抚养孩子,她也只是装出疼爱的样子,只当他们是被指导的孤儿。她喜欢的人,多半是一些放荡不羁的人,他们打扰她的生活,对她并无好处——她在他们身上寻找那曾使他们具有独立精神或创造才能或坚强意志的生命活力,但这种寻找是徒劳的——因为他们的秘密已深埋在他们已经忘却的童年时的斗争中了。他们对尼科尔的外表的和谐和风度更感兴趣,这恰恰是她病情的一个方面。尽管她拥有着不愿被别人拥有的迪克,但她仍过着孤寂的生活。

  他有几次想放手不去管她,但都没有成功。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曾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娓娓长谈,但每次他转身离她而去,留给她的只是手中的虚幻,可以凝视它,呼唤它,但她知道,这只是一种希望,希望他很快就回来。

  他重重地压着枕头躺下来,像日本人那样将后颈枕在上面,减缓血液的循环,又睡了一会。稍后,他在刮脸时,尼科尔醒了,她到处走动,对孩子和仆人发出简短明了的指示。拉尼尔进来看他父亲刮脸——住在一家精神病诊所的边上,他已产生了对父亲的非同一般的信赖和崇敬,而对其他大多数成人则有些不屑一顾。在他看来,那些病人要么举止古怪,要么像没有生气、唯唯诺诺的木偶。他是个英俊、有出息的男孩,迪克在他身上了花费了许多时间,父子俩的关系如同一个怀有同情心但又严厉的长官与一位恭敬的土兵。

  “咦,”拉尼尔问,“你刮脸时总要在头发上沾一点肥皂沫?”

  迪克小心翼翼地张开涂了肥皂沫的嘴巴,“我倒从来没有发觉。我也常纳闷。我想,这是因为我的食指沾上了胡子上的肥皂沫,不过,手指上的肥皂沫怎么弄到头发上去的,我也不知道。”

  “我明天来看着。”

  “这是你早餐前唯一关心的问题吗?”

  “我并不真的认为它是一个问题。”

  “这是你的事了。”

  半小时后,迪克出门去行政办公楼。他三十八岁了——仍不愿留胡子,然而比起在里维埃拉的疲惫之态,他此刻周身洋溢着更浓郁的医生的气息。十八个月来,他住在诊所——当然是欧洲设备最完善的诊所之一,这是现代型的诊所——不是那种孤零零、黑乎乎的可怕的建筑,而是一座小型、分散而又浑然一体的村落——迪克和尼科尔在诊所情调的营造上煞费苦心,把诊所布置得令人赏心悦目,路经苏黎世的心理学家都要来看看。若再有一处物品存放间,就是一家很像样的乡村俱乐部了。“大普薇”楼和“山毛榉”楼是为那些陷于永久的心灵黑洞的患者建造的,一片小树林把它们与主楼隔开来,犹如经过伪装的据点。后面是一大片种蔬菜的农田,患者在这儿参加一些劳动。用于工作疗法的工作间共有三间,都在一幢房子里,戴弗医生在那儿开始上午的巡诊。木工房里洒满阳光,散发着木屑和陈年老木的香味。那儿总有六七个人钉呀刨呀锯呀——他们沉默不语,在他走过时,抬起头来庄重地望着他。他自己就是一个优秀的木工,他有时会用平静、亲切而又兴致勃勃的声音同他们讨论某种工具的效率。隔壁是书籍装订工场,在那儿工作的是些情绪多变的病人,然而,他们并不总是最有希望康复的人,最后一间是用来做珠子编织和做铜玩艺的。这里的病人脸上有一种长吁短叹的神情,为那些解决不了的难题忧心忡忡——但他们的叹息只是另一轮无休止的推理过程的开始,当然,这种推理常常不是那种线性的,而是绕着同一个圈子。绕呀,绕呀,绕呀,绕个没完,但是他们制造的物品色彩亮丽,使陌生人产生一种短暂的幻觉:一切正常,如同幼儿园一样。戴弗医生进来时,这些病人显得很高兴。他们大多喜欢他,胜过他们喜欢格雷戈罗维斯医生。那些曾在上流社会生活过的人无疑更喜欢他。也有几个人认为他忽视他们,或者认为他不够坦率,或有些装腔作势。他们的这些反应同迪克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反应并非不同,只是在这儿,他们的心态有些反常和扭曲。

  一位英国女子总要对他谈她感兴趣的话题。

  “今晚我们听音乐吗?”

  “我不知道,”他回答,“我没有见到利亚德斯兰医生。你喜欢昨晚萨克斯夫人和朗斯却克特先生给我们演奏的音乐吗?”

  “不过如此。”

  “我认为相当不错——尤其是肖邦的钢琴曲。”

  “我觉得不过如此。”

  “你什么时候给我们奏一曲?”

  她耸耸肩膀,几年来她听到这个问题总是很开心。

  “过些时候吧,不过我的演奏水平一般。”

  他们知道她根本没有演奏过——她有两个姐姐,都是出色的音乐家,但她们年轻时在一起,她从来没有学出个名堂来。

  从工作间出来,迪克去巡访“犬蔷薇”和“山毛榉”楼。从外表看,这两幢楼同其他楼一样,宽敞明亮。因为需要隐蔽的格栅和不便移动的家具,尼科尔就亲自设计房间的装饰和家具。她的设计富于想象力——这种创造能力,人们原先并未在她身上看到,但她的设计本身恰恰表现了这种能力——不明就里的访问者做梦也不会想到,窗户上轻盈、雅致及细巧的饰物原是一道坚硬、不易弯曲的栓栏。那些反映现代特征的圆形饰品要比爱德华时代的厚实的建筑更牢固——甚至花卉都放置在钢铁的手掌中,每件看起来随意的饰品和摆设都像摩天大厦里的大梁一样必不可少。她不知疲倦的眼睛使每一间房间都具有了最大的实用性。有人恭维她,她就干脆称自己是一个出色的管子工。

  在那些抱有偏见的人看来,这些楼里有许多怪异之处。戴弗医生在“犬蔷薇”楼常感到有趣。这是专门收治男病人——这里有个矮个的喜欢裸露的怪人,他认为要是他不穿衣服,也不受干扰地从巴黎的星球广场走到协和广场,他就能解决许多问题——而迪克倒也觉得,他的话也许不无道理。

  他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则是在主楼。这儿有个三十余岁的女患者,她来诊所六个月了。她是个美国画家,曾长期侨居巴黎。他对她的发病史并不十分了解,她的一个表兄偶然地发现她疯得厉害,她曾去巴黎市郊的一家主要用来收治观光客中的吸毒者和酒鬼的诊所用欢乐疗法治疗过,但效果不佳,于是,他设法将她送到了瑞士。她来的时候,尚是个美人,而如今形如行尸走向。所有的血液化验都未能获得阳性反应,无奈只好将她的病症诊断为神经性湿疹。两个月来,她一直幽居在主楼里,如同置身于铁女架①之内。在她特殊幻觉的范围里,她思路清晰,见解不凡。

  --------

  ①指旧时一种女子形状的刑具,内置尖钉。

  她是他主治的病人。在她情绪极为亢奋的时候,他是唯一能“接近她”的人。几个星期前,在她经受了许多痛苦的不眠之夜以后,弗朗茨成功地对她施行催眠,让她有了几个小时的必要的休息,但以后他的催眠术不再有效。迪克不太相信催眠术,也极少使用,因为他知道,他并不总是能在心中唤起那种情感——他曾在尼科尔身上试过催眠术,但她不屑地嘲笑过他。

  他进门时,二十号病房内的女患者看不见他——因为她的双眼肿得很厉害。她说话时声音响亮,圆润深沉,有些发颤。

  “这要持续多久?没完没了吗?”

  “不会太久的。利亚德斯兰医生告诉我,整块地方都消肿了。”

  “要是我知道我做了什么应得到这种报应,我倒可以泰然处之了。”

  “将病想象得过于神秘是不明智的——我们承认这是一种神经现象,这同脸红有一定关系——你小时候是不是很容易脸红?”

  她面对天花板躺着。

  “自从我懂事起,就发现没什么可脸红的了。”

  “你有没有犯过一些小小的过失和过错呢?”

  “我可没有什么要责备自己的。”

  “你真是幸运。”

  这女子想了一会,她的声音从脸部扎着的绷带里传出来,透出一种凄苦的韵味:

  “我的命运就是我们时代敢于向男子挑战的女子的命运。”

  “但让你大吃一惊的是,这种挑战恰如其他一切战斗一样。”他回答时也采用了她的正式用语。

  “正像所有的战斗一样,”她又思考了一番,“你要么轻而易举地取胜,要么获得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或者你遭殃乃至毁灭——你成了断壁残垣中的一个孤魂。”

  “可你既没有遭殃,也没毁灭,”他对她说,“你能肯定是参与了一场真正的战斗吗?”

  “看看我!”她愤怒地喊起来。

  “你吃了不少苦,但许多女子在把她们自己错当成男子之前,也曾吃过苦。”交谈变成了一场争论。于是他让步了,“不管怎么说,你不能把一次的失利当作最后的败局。”

  她哼了一声,“多漂亮的言词。”这句从痛苦的伤疤中道出的话语使他觉得十分惭愧。

  “我们很想弄清楚你来这儿的真正的原因——”他刚开始说,但她打断了他。

  “我在这儿是有某种象征性的。我想也许你会知道这一点。”

  “你病了。”他呆板地说。

  “那我几乎就要发现的是什么?”

  “一种严重的病。”

  “就这些?”

  “就这些。”他讨厌自己说谎,但此时此刻,这话题纵使能说上千言万语也只能压缩成一句谎话。“除此以外,只有糊涂和混乱。我不想教训你——我们非常清楚你身体受的痛苦,但只有面对每天会有的问题,不论这些问题多么琐碎和乏味,你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此后——也许你就能再次审视——”

  他慢慢地说,以免把话一下子说完,“——意识的边缘。”艺术家必须探索的意识边缘从来与她无缘。她过于琐碎,心胸狭窄——她最终可能会在某种宁静的神秘主义那里找到归宿。探索精神适合那些具有庄稼汉的血气的,五大三粗的人,他们可以像吃面包和盐那样承受每一寸肌肤和精神上的刑罚。

  ——这不适合你,他几乎要说出口来。这玩艺对你来说太艰难了。

  但在她那种令人敬畏的深厚的痛苦面前,他又对她满怀同情,几乎是一种怜爱之情。他想把她搂在怀里,就像他常常搂住尼科尔一样,他甚至欣赏她的缺陷,因为这缺陷是深藏于她体内的一部分。橙黄色的光线透过窗帘,照到床上她那犹如石棺般的躯体,她的脸庞,她的声音好像在探究她疾病背后的那片虚空,所得到的只是一片虚无缥缈的思绪。

  “事出有因,”她喃喃自语,“背后肯定有问题。”

  他停下来,吻了吻她的额头。

  “我们都应该尽力而为。”

  离开病房,他叫了一个护士去照料她。他还有另外一个病人要去探视。这是一个十五岁的美国女孩,在儿童生活应充满快乐的原则下成长起来——他去看她,是因为她刚用一把修指甲的小剪刀把她的一头秀发给绞了。对她的病没有什么良策,她的家庭有神经机能症病史。她以往的经历中又缺乏可以信赖的稳定因素。她父亲精神正常,为人小心谨慎。他想方设法让娇嫩的孩子免遭生活的风吹雨打,其结果只是阻碍了他们面临生活的不可避免的挫折时调节能力的发展。迪克无情可说,“海伦,你遇到麻烦务必去找护士,你必须要学会向别人请教。答应我,你会这么做的。”

  要一个脑子有病的人答应管什么用呢?他顺道去看望了一个来自高加索的身体虚弱的流亡者。这位患者被牢牢地缚在一张吊床上,而吊床又浸在一缸药物性的热水中。他还看望了一位葡萄牙将军的三个女儿,她们几乎不知不觉地患上了一种麻痹性痴呆症。他走进隔壁房问,告诉一位精神崩溃的精神病医生说,他的病情已有好转,一直在好起来。这位医生极力想从他的脸上来找到证明,因为他之所以还抓住这个世界,只是靠着从他人那里发现这种保证,倘若没有了这种保证,他就要从戴弗医生的声音里去证实了。此后,迪克解雇了一名懈怠的勤杂工。这时已是吃午饭的时候了。

  ------------------

  十五

  同病人一起进餐是一件他觉得了无趣味的事。当然,一起进餐的人不包括“犬蔷薇”或“山毛榉”楼里的患者。这种聚餐初看很平常,但总弥散着一种浓重的郁悒气氛。医生们夸夸其谈,但大多数病人仿佛是劳碌了一个上午,或是感到压抑,他们很少开日,只是埋着头吃饭。

  午餐后,迪克回到家里。尼科尔在客厅里,一脸怪异的神情。

  “读读这个。”她说。

  他打开一封信。信是一个新近出院的女子写来的,这女子出院时,有些医务人员对她的病情仍然很不放心。她在信中明白无误地指控他勾引她的女儿,她女儿是在她病情严重时来看护母亲的。信中说她相信戴弗太太或许愿意知道这一情况,了解她丈夫的“真面目”。

  迪克又把信读了一遍。尽管信是用清晰简洁的英语写的,然而他还是辨认出这是一封出自躁狂症患者的信。曾经有过一次,他答应她女儿,一个轻挑的黑发小妞的请求,带她一起坐车去苏黎世,晚上又带她回到诊所。在一种随意。有些迁就的情况下他吻了她。后来,她很想趁机发展下去,但他不感兴趣,以后,也许就是这个缘故,这女孩怨恨他,并将她母亲带走了。

  “这封信全是疯话,”他说,“我跟那个女孩根本没有这种事。我甚至都不喜欢她。”

  “是的,我也尽可能这么想。”尼科尔说。

  “你肯定不会相信的,是吗?”

  “我一直坐在这儿。”

  他压低声音,换了种责备的口吻,坐在她身边。

  “真是荒唐。这封信是一个精神病人写的。”

  “我也曾是个精神病人。”

  他站起来,断然说道:

  “我们别再谈这种无聊事了,尼科尔。去把孩子们叫来,我们出门走走吧。”

  迪克开车,他们坐在车里沿着湖的小岬行驶。太阳和湖水辉映在挡风玻璃上,金光灿烂。汽车穿过一片常青树林。这是迪克的雷诺车,车身矮小,除了孩子,大人们个个都像要把车身顶破似的。家庭女教师坐在后排孩子们中间,犹如竖立着的一根桅杆。他们对这条路非常熟悉——他们会闻到松针的清香味和火炉的煤烟味。高高的太阳迎面照射到孩子们戴着的草帽上。

  尼科尔沉默不语。迪克在她冷冷的瞪视下颇不自在。跟她在一起他常常感到孤寂。她时常会拿那些本应留给她自己去琢磨的个人方面的隐秘来麻烦他,“我喜欢这个,我更喜欢那个”,但这天下午,要是她喋喋不休、唠唠叨叨地说上一阵,让他从中了解她的想法,他会觉得高兴的。要是她陷在她的思绪里,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情况是最令人头痛的。

  在楚格,家庭女教师下车离开了他们。戴弗一家前往阿吉里集市,途中超车经过了仿佛为他们开路的庞大的蒸汽压路机。迪克停好车,见尼科尔看着他并不动身,便说:“来吧,亲爱的。”她嘴唇咧开,猛地挤出一个阴郁的笑容。他的胃部一阵痉挛,但他装作没看见,又招呼道:“来吧。孩子们也好下车。”

  “哦,我马上就来。”她回答说,像是从她心里编织的某个故事中抽出一句话来,他听了摸不着头脑。“别着急,我就来——”

  “那么来吧。”

  他走到她身边时,她扭过头去,但那嘲笑的、缥缈的笑容仍从她脸上闪过。只是在拉尼尔几次跟她说话后,她方才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谈的话题上来,那是关于“潘趣和朱迪”的木偶演出的。只有围绕这个话题,她才能慢慢静下心来。

  迪克在想该怎么办。他对她的看法具有两重性——既是丈夫的,又是精神病学家的——这使他越来越无能为力。在这六年之中,她好几次使他超越了对她应有的界限,通过激发他的强烈的同情之心,或以充满智慧的言行——怪诞的和不相干的——来解除他的戒备。只是事过之后,他才一方面感到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同时意识到,她比他良好的判断更高一筹,又赢了一局。

  同托普西讨论了那出木偶戏——戏中的潘趣是否就是去年他们在戛纳看过的那个潘趣——之后,全家又一路光顾起两旁的露天货摊来。女式呢帽置于丝绒背心上,摊开的瑞士各州产的各式衬衫色彩绚丽,它们摆放在黄色和橙色的货车及陈列架上,倒也有模有样。他们还听到一种挑逗性的女子舞蹈表演中的吼声和丁当声。

  尼科尔冷不了地跑开了,如此突然,迪克一时都未反应过来。他看见她黄色的衣衫在前面的人群中闪动,犹如飘动着的一条神奇的黄色绸带。他拔脚追上去。她悄无声息地跑着,他不声不响地追着。她这一跑,他更觉得这个火辣辣的下午阳光刺眼,闷热难忍了。他忘了孩子。接着他转身往回朝孩子们跑去。他一把抓住孩子的手臂向前走,眼睛不停地往一个又一个货摊扫过。

  “太太,”他对站在一台白色摇奖机后面的一位少妇叫道,“我可以把孩子交给你照看一会吗?我有急事——我给您十个法郎。”

  “好的。”

  他把孩子领进摊位。“——跟这位好心的太太呆在一起。”

  “好吧,迪克。”

  他又冲出去,但不见了她的身影。他围着旋转木马绕圈,不停地跟着跑,后来发现他在边上跑的时候,眼睛始终盯着同一匹木马。他在酒吧间的人群中挤着往前走。接着,他想起尼科尔的一种嗜好,便一把掀开一个占卜者的帐篷的门帘,朝里面张望。一个嗡嗡的声音在跟他打招呼:“在尼罗河生下的一个排行第七的女子的第七个女儿——请进,先生——”他放下门帘,朝位于湖边的一家游乐场跑去,蓝天下,一架小型费里斯转轮①慢悠悠地转着圈。他看见她就在那儿。

  --------

  ①一种垂直转动的巨轮上挂有座位的游乐设施。

  此刻,她正孤身一人处于转轮的顶部座舱。当她的座舱降下来,他看见她兴高采烈地大笑着。他悄悄地躲在人群当中。当转轮又转了一圈,人们发现尼科尔在歇斯底里大发作。

  “瞧我这模样!”

  “瞧这英国人的样子!”

  她又一次降下来——这次转轮在音乐声中慢慢减速。十几个人围住她的座舱,她的怪笑引得他们全都嘻嘻哈哈地痴笑起来,但尼科尔一见到迪克,笑声立马消失——她做了个开溜的手势,转身就走,但他一把拽住她的手臂,紧紧地抓住,旁观者散去了。

  “你为什么要如此失态?”

  “你很清楚为什么。”

  “不,我不清楚。”

  “这真是怪事——放开我——把我当成了没有一点灵性的白痴了。你以为我看不出那女孩是怎样瞧你的吗——那个黑皮肤小女孩。哦,真是好笑——勾引一个孩子,她还不到十五岁。你以为我看不出来?”

  “在这儿歇歇,安静点。”

  他们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她眼睛里充满了疑虑,她的手在眼前摆动着,仿佛有什么东西挡着她的视线。“我要喝一杯——我要白兰地。”

  “你不能喝白兰地——要是你想喝酒,你可以来杯啤酒。”

  “我为什么不能喝白兰地?”

  “我们别争了。听我说——关于那个女孩的事是个误会,你明白什么是误会吗?”

  “每当我看见你不想让我看见的事,你总说这是误会。”

  他有一种噩梦中会有的负疚感。在噩梦中,我们常被指控犯有某种罪过,而这种罪过又同某种我们难以否认的经历有关,然而,一旦惊醒过来,我们又发现并未犯过如此的罪过。他把目光移开,以免同她对视。

  “我把孩子留给了货摊上的一位吉普赛人。我们该去接他们了。”

  “你以为你是谁?”她追问道,“斯文加利①?”

  --------

  ①英国小说家莫里耶尔笔下一个用催眠术控制女主人公使其唯命是从的音乐家。

  十多分钟前,他们还是一家人。此刻,当他极不情愿地用肩膀把她挤到一个角落时,他明白他们全家大小只是一个充满着危机的偶然事件的产物。

  “我们回家去吧。”

  “家!”她吼叫道,声音狂暴,以致她的尖叫有些发颤和嘶哑了。“坐下来,想一想我们都在腐烂,孩子们的尸骨在我打开的每一只盒子里腐烂,不是吗?真是肮脏!”

  几乎是同时,他如释重负地看到她的这番话也吓着了她自己。极为敏感的尼科尔看到他脸上有退让的神色,她自己的脸色也温和起来,她恳求道,“帮帮我,帮帮我,迪克!”

  他感到一阵揪心的痛楚,这多可怕。一个如此娇美的身躯竟然站立不住,只能吊着,吊在他身上。在一定程度上这又是对的,男人就得这样:挑大梁、拿主意、当家理财。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迪克和尼科尔已成为一体的、平等的,既不是对立的,又不是互补的。她就是迪克,是他骨子里的伤痛,他不可能旁观她精神崩溃而无动于衷,他天生的温情和怜悯从心底汩汩流出——他只能采取具有现代特征的步骤:干预疗法——他打算从苏黎世雇一个护士,今晚就照料她。

  “你能帮助我。”

  那悦耳但又有些生硬的话语吸引着他,“你以前帮助过我,现在你也能帮助我。”

  “我只能像以前那样来帮你。”

  “总有人能帮助我。”

  “也许是的。最能帮助你的是你自己。我们去找孩子们吧。”

  有许多带白色摇奖机的货摊——当迪克走到第一台摇奖货摊前打听却遭到人们否认时,他不禁惊慌起来。尼科尔站在旁边,眼露凶光,不想承认是她的孩子,抱怨他们是她力图搅混的那个世界的一部分。此时,迪克找到了孩子们,他们被一群把他们当作洋娃娃而细细打量的女人围着,还有一些乡下孩子盯着他们。

  “谢谢,先生,呵,先生心眼真好。这真让人高兴,先生,太太。再见,我的孩子。”

  他们驱车回家,忧伤之情向他们涌来。汽车也似乎因为他们全家的忧虑和痛苦而沉重了许多。孩子们因为失望而嘟着嘴巴。不幸呈现出它那可怕、黑色的不祥色彩。在楚格附近,尼科尔好不容易才说出一句话,这是她以前说过的有关一座雾气朦胧的黄色房子的话。这座房子远离公路,看上去像是一幅还没干的画,然而说这句话也不过是试图抓住飞速抛出去的一根绳子而已。

  迪克想要歇一会——他知道一回家就会有争执,他也许要花费很多时间,把事情整个儿向她细细解释。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理由被称为人格分裂者——尼科尔是这样一个人,要么无需解释,要么无法解释,所以需要以一种积极和肯定的持之以恒的方式对待她,对她现实的道路永远敞开,使逃避之路难以通行。然而伴随着疯狂而出现的才思敏捷,多才多艺就如同丰沛的雨水渗进、漫过和冲刷着堤坝。这需要许多人的齐心协力的配合。他觉得这一次尼科尔需要自我治疗。他准备等待,直到她回忆起先前的经历并感到厌恶。他煞费苦心地筹划,想重新采用一年前放松下来的饮食节制疗法。

  他驾车朝一座小山开去,那是到诊所的一条近路。他脚踩油门加速驶上一段与山坡平行的笔直的山路,这时汽车左倾右斜剧烈晃动起来,迪克还听见尼科尔尖利的喊叫声,他赶紧把那抓住方向盘的疯狂的手扳开,扶正方向盘,汽车又偏转方向,向路边冲去。汽车碾开低矮的灌木丛,又颠簸了一下,最后成九十度地撞上了一棵树木,这才慢慢停下来。

  孩子们惊叫起来,尼科尔也尖叫着,咒骂着,手挥舞着要抓迪克的脸。迪克首先想到的是不知道汽车倾斜成什么样,他无法估量,因而他设法推开尼科尔的手臂,爬上车身,再把孩子们抱出去。这时,他看到汽车停在一个稳固的位置。他站在那儿身子发抖,气喘吁吁,一时也顾不上做别的什么事。

  “你!”他喊道。

  她乐呵呵地大笑着,对发生的事不内疚,不害怕,也不放在心上。无论谁来到现场,都不会想到她就是肇事者,她就像一个孩子搞了个恶作剧似的笑着。

  ‘你害怕了,是不是?”她取笑他,“你想活命!”

  她这么一说,惊魂未定的迪克倒怀疑他是否在自相惊扰——但孩子们一脸的紧张,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见此情景,他真想把她那张挂着冷笑的脸碾个稀巴烂。

  就在他们上方有一家小店,走曲折的山道上去约有半英里,而爬山则不过一百码,透过山林可看见小店的一侧。

  “抓住托普西的手,”他对拉尼尔说,“就这样,抓紧点,爬上那个山头——看见那条小路了吗?你到了店里,就告诉他们说‘我们的汽车坏了’,一定要叫个人下来。”

  拉尼尔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他对暗下来的天色和这以前从未见过的事情充满了疑惑,便问道:

  “你们要干什么,迪克?”

  “我们呆在这儿看着汽车。”

  两个孩子谁也没看母亲一眼就动身走了。“经过上边那条路的时候要小心!注意着两边!”迪克在他们身后喊道。

  他和尼科尔互相瞪着,犹如同一座房子但隔着一块天井的两扇喷着烈焰的窗户。随后,她取出一只粉盒,照了照盒中的镜子,理了理两边的鬓发。迪克又望着爬山的孩子,直到他们消失在半山腰的树林中。随后他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察看车子的损坏情况,盘算着如何把车子弄回到路上。在沙土上,他可以找出汽车摇晃着冲过一百英尺距离的痕迹。他内心充满了并非是愤怒的强烈的厌恶感。

  几分钟后,店老板跑下山来。

  “天哪!”他叫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开快车了吗?还算幸运!要不是那棵树,你们就翻下山去了!”

  趁店老板埃米尔在场,利用汽车宽宽的黑色挡板及他脸上的串串汗珠的掩饰,迪克不露声色地向尼科尔示意,让他来帮助她离开汽车。于是,她从汽车下倾的一侧跳下去,但在山坡上失去了平衡,跪倒在地,接着又爬起来。她看着两个男人力图搬动汽车,露出了不屑的神态,即使这样,迪克也不去计较,说:

  “到孩子们那儿去,尼科尔。”

  她刚走开,他便想起她曾经要求喝白兰地酒,山上的小店里就能喝到白兰地。他告诉埃米尔别管汽车了,让司机和大卡车把它拖到路上去,说完他们匆匆向小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