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千锤百炼成精兵,功底扎实显技能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航天精神,是。航天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他们把质量作为航天工程的生命,把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作为工程建设、研制、试验的最高原则。通过狠抓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努力培育和锻造良好的科研作风,使每次发射试验都能真正做到设施设备零故障、技术操作零差错、组织指挥零失误。一名优秀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遵守规章制度,培养严谨的作风。
——
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化科学管理
人是载人航天飞行的核心,人能否在空间进行多天工作和生活,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中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神舟”六号担负着检验我国“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能力的使命。如果此次“多人多天”飞行顺利的话,无疑能为下一步的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器交会对接以及建立空间站打下坚实的基础。用于此次航天飞行的火箭与飞船型号与上次相同,但舒适性、安全性更高了。与“神舟”五号飞船相比,“神舟”六号飞船做了多达110项的技术改进,“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也有75项技术改进。这些改进,大多数是依据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中获得的感受做出来的。就像托举神舟升空的火箭需要一级级地接力助推一样,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推动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向更广阔的太空进军。从“神五”到“神六”,随着尚志、张柏楠、刘宇、陈善广等年轻一代走上各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岗位,戚发轫、黄春平、施金苗等“神舟”五号时的领军人物已退居二线,成为幕后顾问。两年前,独自一人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的杨利伟,65
没有从事科学实验操作,也没有走出返回舱。而这一次,由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组成的乘员组按预定计划飞行多天,而且还脱下航天服,从返回舱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活动。这是中国人真正尝试太空生活的开端,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步。从“神五”到“神六”,从飞船、火箭到人员设备,几乎每一个关节点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始终不变的,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用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所凝成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老五院”建院初期谁也没有见过导弹、火箭,更不懂怎么设计和生产导弹。不懂就学,边干边学。中国的航天史告诉我们,每攀登一级更高的新技术台阶时都需要攻克大量的技术难关,每次飞行试验的故障分析和排除不知要付出多少个不眠之夜。20世纪60年代,“老五院”各分院的科研办公大楼每晚都灯火通明,绝大多数的同志都自动来加班或学习,直到深夜。那时候是没有加班费和夜餐的。当时领导来到办公室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说服动员大家早些回家休息,但是往往赶也赶不回去。20世纪60年代初搞航天是平地起家,房屋一时盖不起来,航天人就住帐篷、睡通铺。没有地方办公,就在飞机库中工作,用手摇计算机进行计算分析和设计。那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人吃不饱,都浮肿了。创业难,
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化科学管理但难不倒航天战士。这是多么强烈的敬业精神!对于企业也一样,每一个员工都要苦练内功,增强服务意识,全方位地服务于客户,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同时,每一位员工要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志存高远,激情进取,全心投入。对工作要兢兢业业、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要专心致志,沉下心来,用心去做,一次做好。敬业必敬学,天天学习,天天进步,不“敬”则退。始终任劳任怨、自励自勉、自强不息。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永远向上。作为中国的第一代航天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经历了我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亲身感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感人的航天精神。他曾经讲过这样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左)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梁小虹(右)在一起,交流中国火箭技术发展未来。
件事:“我在美国有一个好朋友,他已去世了。我回国后,他仍留在美国。他是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也就是总工程师),我曾是航天工业部的总工程师。他的年薪是30万美元(20世纪80年代),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拥有高级别墅。我的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可能有人会问我对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我们干的导弹是保卫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我能够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块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白手起家,在相对国外差得多的条件下,用仅有西方国家几十分之一的投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立起一整套中国航天基业,使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排到前几名,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聂荣臻元帅曾在某试验成功后说过“四个现代化靠买是买不来的”。在高技术领域中,日本的方针是,在技术上使中国落后10年以上。美国、欧洲动不动就制裁,不发许可证。这就是科技领域斗争的现实。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以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要自立自强。航天飞船的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成型后的载人飞船,怎样安全地送入太空,并且能够在航天器的舱内外完成飞行监视、操作、控制、通信、维修以及科学研究等特殊的工作任务,达到在预定探测目标的基础上有更新的发现,需要的是能承受特殊的太空环境条件、具备优良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对航天特殊环境因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
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化科学管理熟练掌握航天器和完成飞行任务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航天员。因此,航天员的培养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一个优秀的航天员必须经过层层考核,反复进行专业、体能以及模拟太空环境的训练,对于航天员绝对是个毅力的考验。航天员的培训内容包括:体质锻炼、理论知识教育、心理训练、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训练、生存训练和航天器技术训练、航天医学工程技术训练、空间科学及应用知识和技术训练、生存训练以及综合训练等。针对航天员的类别和职业不同,其培训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也不同。职业航天员,如驾驶员和任务专家,其训练内容较多,要求也严,训练时间也较长,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非职业性航天员,如载荷专家或科学家航天员,其训练内容较少,时间也较短。除了上面说的,在发射前,航天员还要参与真实航天器的大型试验和全程序模拟飞行以及航天技术各大系统的综合试验和演练等,以使他们进一步从总体的高度上加深对飞行任务、计划、程序的理解和掌握。这不仅是航天员训练的重要内容,同时,航天员的参与以及他们对航天系统的意见,对于载人航天系统的研制是非常有益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飞船构造的提高,对航天员的素质要求更高。69
怎样才能达到要求?唯一的途径只有加强训练,不断地挑战航天员的潜在素质,提高太空工作的业务水平。而今,我们可以欣慰,中国的航天员是最棒的,他们驾驶着“神舟”六号,安全地返回了!“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并不是人人都要成为天才,但是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勤奋的汗水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作为一名员工,如果对自己的业务只是一知半解,或是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等待他的只会是被淘汰出局的命运。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于自身,员工只有加强训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可能得到领导及其他员工的认同,进而甚至被委以独当一面的重任,走上成功之路。航天精神告诉我们,市场竞争迫切要求每一位员工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具备专业素质;企业要有专业的队伍、专业的设备、专业的流程。要有专长、有技能、有诀窍。进而做到专业化、知识化、科学化。勤思考、善总结、苦训练。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技能,掌握新动态。创造专业术语,培养专业员工,提供专业服务。语言要专业,动作要专业,形象要专业。专业出效率,专业才能领先;专业出水平,专业方有品牌。每一位员工都要努力学习与专业积累,企业则把员工专业的进步当作公司的进步。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