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驴效斑马如法炮制,猴开除驴两败俱伤(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猴子已经到公司任职三个月了。他忽然间意识到,不知从何时开始,他的主要精力已经不再是思考如何编刊物了,而是思考如何对付各种人和事了。
猴子的心思每天仍然全部集中在公司的工作上,仍然寝食难安。但是,他此时的寝食难安,不再是为一个栏目的设计,一篇好文章的约稿而激动不已,而是为各种人际的困扰而疲于应付了。
就在这时,编辑驴,又将猴子再次带入困扰当中……
驴就是那位被猩猩一开始误留下来,后来又被猴子保下来的编辑。
当猴子努力让大家不要叫他"老师"或"主编",而要直呼其名的时候,只有驴从一开始就叫猴子的名字,不需要猴子去更正。
大多数编辑的"改嘴"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猴子和每个人迅速地熟悉和亲近起来,彼此间没有任何距离地相处,叫猴子才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
驴却不需要这样的过程。甚至,有时当着猴子的面给作者打电话约稿时,驴也会说:我们这里的猴子如何如何。这反而让猴子觉得有些不爽,因为他要求大家彼此之间直呼其名是一回事,而一位编辑对外约稿时,直呼自己的名字又是另一回事,给外人的感觉有一种轻蔑主编的意味,不利于刊物的整体形象。这绝对是一种不足,因为你对领导的不以为然如果暴露在企业潜在合作者的面前,对企业的合作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情。因为人家会觉得,领导没有威信,或者员工对领导不尊重,这样的公司合作不好。但猴子也只是瞬间闪过这念头,并未去更正。
驴不太听指挥,自我意识很强,比如布置了什么事情,编辑鹿、编辑马等人会认真地忠实地去做,而驴往往会提出异议,但如果她的异议确实很有道理,猴子也会立即接受,并立即夸奖她。
猴子一度认为她是一个很有头脑,很不错的编辑,即使在开会的时候,猴子也常夸奖她。驴对此好像完全不领情,不以为然,那表情好像是在说:猴子就应该这样,我确实应该被夸奖。
多年以后,猴子讲管理心理学的时候,对学生们说:驴这样的心态对于一个下属来说,是相当危险的,说明她没有摆正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无论如何,员工都应该对领导者的美意做出回应,而不应该自以为是。
猴子想:或许,驴是一个民主思想和平权意识很强的人?
前面讲到,斑马暴跳如雷,把一摞稿件摔向猴子的那天,所有在场的人都很吃惊,只有一个人很诡秘地笑了笑,这个人就是驴。
猴子不知道她为什么笑,是觉得斑马可笑,还是觉得整个这件事可笑?但是,当驴效仿斑马,如法炮制的时候,猴子明白了,驴当时是在嘲笑猴子。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猴子策划了一个"男性也受性骚扰"的选题,由他最欣赏的驴负责落实稿件。驴向一位女学者约了稿子,那位女学者措辞非常偏激地嘲笑和反驳了"男性也受性骚扰"的提法,文章中有一句写到:"如果一个女人骚扰你,你兴奋吗?如果你不兴奋,怎么能判定是骚扰?如果你兴奋,你自己快乐了,还能算骚扰吗?"
猴子被这种思维逻辑弄得哭笑不得。许多性骚扰真的让男人痛苦和反感,并不是所有来自女人的性骚扰都会让所有的男人快乐。猴子认为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而一些极端的人偏执地看男人,忽视了男人自身的感受。进一步讲,人的性反应,与他的自愿性,不是必然地联系在一起的,被动接受的性行为,有时也会有性反应。
猴子激动之下,写了一篇反驳的文章。猴子准备将那位女学者的文章和自己的文章发在同一期,以便引起争鸣。在猴子看来,这是件非常自然和简单的事,他自己的文章就被这样处理过,而且他并不认为有任何的不妥。
出于礼貌以及对那位学者的尊重,猴子让驴将这一决定告诉她。但是,出乎猴子的意料,那位学者做出了强硬的反对。猴子让驴将他的文章发给那位学者看看,以便让她了解,这只是一种不同声音的交流,但是,那位学者甚至拒绝看。
学者说:"如果发反面的文章,就不要发我的文章。"
猴子无奈,只能决定两篇文章都不发。因为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猴子实在无法忍受那位学者那样偏激的观点出现在自己主编的刊物上。
事情本来应该就此过去,但是驴这时强硬地反对,驴坚持要求猴子编发那位学者的文章,而不发猴子反驳的文章。
猴子解释自己的理由,说:"不行。"
驴说:"还是要发。"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