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兵法第五条:用身体说出真心话



  小李的故事

  自从戴上这一只世界名牌手表,小李就觉得信心大增。尤其是今天,要跟“心仪“已久的王董事长碰面,觉得格外有光彩。

  想想,现在商场上的大老板,哪一个不戴名表?虽然那表怎么看都又大又重,而且厚厚的,上点也没有现代感。外面还加上一圈花花的、像齿轮一样的装饰,看起来好招眼。

  可是,戴这名表不就为招眼,就为“秀”,表示老子有钱、够分量吗?

  不招眼还有什么意思?

  过去每次跟商场的朋友碰面,人家个个举起杯来敬酒,腕上的“满天星”闪闪发亮,只有小李最寒酸,有一阵子他甚至把表藏在口袋里,别人问,就说忘记戴了。

  不戴,都比戴个烂表有面子!

  当然,今天是不一样了,小李走进王董事长办公室时,就举起手看表。

  “您下面有急事?”王董事长一面请小李入座,一边也看看手表,问小李。

  王董戴的不也是这种金表吗?

  “没事、没事。”小李说,又举起表看了看,还故意抖了抖手腕,让那金表链抖出一串声音。接着打开箱子,拿出准备许久的资料,双手伸得长长地递给王董,左手尤其伸得长些,露出那只新表。

  王董一页一页地翻。小李静静地看,想起手上的表,心又怦怦跳,觉得好神气:“像我这种贫苦出身,才创业三年的小子,有几个戴得起这种表中之王。”

  小李又故意理了理西装、伸了伸左手,让金表从袖口露出来,再托着自己的下巴,把手背向外转,使王董不时抬起的头,能看到自己的新表。

  突然,王董不翻了,把资料还给小李,笑笑说:

  “好构想!好构想!但是需要时间慢慢商量,我看您也很忙,咱们改天再约吧!”

  接着按对讲机,叫秘书进来送客了。

  “我不忙、我不忙,您可以慢慢看。”小李举着手里的资料,急着说。

  “我看您下头一定有要事。”王董把资料挡了回去,“我也很忙,等大家都空的时候再说吧!”

  不可随便看手表

  看了这个故事,您有什么感想?

  小李为什么没能抓住这重要的机会?王董事长为什么一直觉得小李另有急事?

  “你既然下面有急事,从进门,就猛看手表,何必来谈呢?早早约好的,你如果重视这个约会,就应该先挪出时间,从从容容地谈,你是不是要赶三点半?怕银行跳票?从一进门,你就已经表现出毛躁不可靠的样子了嘛!何况,在我王董面前,你猛看表,是耍大牌吗?”

  如果您是王董,会不会这么想?

  特殊的敏锐

  每个在社会上闯久了懂得人际沟通的人,都具有一种特殊的敏锐,也就是:

  从最细微的地方观察对方

  他有没有偷偷看手表,显示时间已到?

  他有没有用手摸脖子后面,表示不耐烦?

  他会不会在坐着的时候抖腿?表示他的不安?

  他握手时,手上是不是又湿又泠,显示他的紧张?

  他说话时敢不敢果着我的眼睛,表现他的诚意和自信?

  身体信息

  要知道,你与人沟通的成功与否,不目在于你会不会说话、会不会用言词表达,也在于你“身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我有个同学,曾经在餐馆打工,他说如果有一群客人走进来,只要从门口走到桌子坐下,这么短的时间,他就能看出谁是当天要付账的主人。

  “这人可以从头到尾都不怎么说话,他甚至自己不点菜。但是坐在那儿,感觉就不一样。”我的同学说,“如果这群人是分摊付账,你也可以看出谁是主客,或分量最重的人。”

  请问,他凭什么判断?

  凭对方的“身体语言”。

  请人捉刀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曹操场认为自己长得矮小,不中以压住匈奴。于是教威武的崔季圭装扮起来,代替他接见使者。曹操自己则握着一把刀,站在崔季圭座位的旁边。

  接风完毕,曹操令派在使者身边的间谍问:“您觉得魏王怎么样?”

  匈奴使者答道:

  “魏王看起来很文雅,但是站在他旁边拿着刀的人,可真是个英雄啊!”

  想想,如果那侍卫硬是顶替国君去谈事情,可能谈得好吗?

  所以我们在与人沟通之前,一定得充实自己的住心,使自己感觉有分量。这住心可以从两方面来充实,一个是你真要“艺高人胆大”,由于准备充足,而能显示自信。另一个是如同许多球员上场之前,会彼此拍拍、打打气。你可以在出门之前,尽量想想自己的长处、鼓励自己,对自己说:

  “我办得到的。我相信自己办得到。”

  只有你带着这种“我相信自己办得到”的心情出马才能显示你的力量,也才能让人信服。

  约定俗成的语言

  “身体语言”除了是一种自然的感觉,在许多高级社交圈也成为“约定俗成的语言”。

  像前面故事中的小李,只因为看表,就使王董事长觉得他有急事。如果换成一般人,恐怕不会那么“敏感”。

  这是因为在那个繁忙的圈子,大家已经用看表来当做说“时间到了”。

  所以,如果你只想知道现在几点,就应该很有技巧地偷偷看表。其中最好的方法,是不看自己的手表,而“不经意”地看对方手上的表。

  你只要稍稍让对方觉察你在看表,他一定会不安。

  更严重的是,如果你看表的动作太明显,或次数太多,则是明明白白地表示“我的时间不够了”。

  如果你是主人,对方会急着告辞;如果你是客人,对方会急于送客。

  手的语言

  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体语言是“手的位置”。

  我有一位同学失业。他父亲的朋友听说了,很愿意安排个工作给他,并叫他支谈谈。

  我的同学兴奋得很,跑去谈,可是回来之后,久久没有回音。请自己父亲去问,对方说:

  “你的儿子是非曲直错,我也想好好用他,但是恐怕他并不喜欢那个工作。”

  “他说他不喜欢?”那同学的父亲问。

  “没有,但是当我跟他讲他的工作时,他把两只手抱在胸前。”

  “以手抱胸”表现的是“敌意”,也是“不安”。

  因为我们身体重要的器官都在前面,最重要的心和肺,更在胸部。所以当我们遇到危险,要自我保护时,一定会抱胸。

  自我保护表现的是不安全感、是敌意、是排斥,也是“我对你不看法不能苟同”。

  所以当你与一群人说话时,那些“以手抱胸”的人总会给你一种压迫感。同样的当你有一天做老板,向部属训话时,你当然对那些坐在下面以手抱胸的职员,心里会有些不痛快。

  就算你没有不痛快,如果你了解身体语言,也应该会想:“他或她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知道了这一点,当我们与人交谈时,能不时时提醒自己“不可随便抱胸”吗?

  双手负背的自信

  与抱胸相反,当你把双手背在身后的时候,表现的则是自信。

  因为你把身体最重要的位置,都“不设防”地摊在对方前面,你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十足的把握,岂敢这样做?

  所以当你做领导人训话时,把手背在身后,常最能表现力量。

  如果你是晚辈,在听长辈训话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最好把两只手垂在身侧。或在坐着时,放在腿上。你绝对不能抱胸,更不能用手不断摸脖子后面。因为那表现了另一个重要的身体语言

  你的脖子痛,实在疲累、不耐烦。

  脖子不可随便转

  谈到脖子,也就讲到头。

  请试着做做看:

  你坐着,把两手放在一条腿的膝盖上,正面看着你正前方的人。

  是不是感觉亲切?

  现在,如果那个人不是坐在你正前方,在而是坐在你左侧方或右侧方。

  如果你身体完全不动,只把头扭过去看“他”。

  你是不是表现了“怀疑、傲慢、姑且听这”的样子?

  但是,当你把身子也同时转向对方的时候,情况就作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成为:

  “我很重视你说的,转过身来看着,要好好听清楚。”

  想想,如果你某日跟一群朋友在一起,突然想到个点子,提出出来,大家都身体不动,只把头转向你,其中却有一人,把身子转过来,听你说,你是不是对“那个人”特别有好感?

  手势不可乱比

  说话时比手势也是如此。

  试试看!

  你盯着右前方的人说话,并且用右手比手势,比向前方。

  它显示的是你在强调自己的话。

  但是现在,你如果手的位置不变,还指向右前方,却把头转向左前方。

  坐在你左前方的人,会感觉你的手势“很大牌”。表现了“我不在乎!有什么稀奇!这件事,水到渠成!”

  原来坐在右前方的人,只见你的手指向他,面孔却不看他,则感觉被轻视。

  由此可知,无论你不手势或身体,都应该跟着你的脸动、跟着你的眼睛走。

  眼神、眼神

  提到眼睛,学问就更大了。

  我父亲对我说过一件往事。

  有一次他去演讲,并在演讲后为读者签名,由于读者非常多,从台子上排到礼堂外面,又有许多人要握手,使他为赶时间,不得不一边握、一边签,连头都没抬起来。

  事后有读者写信给他,说他握手时没看着读者的眼睛,很可惜。

  “不只是可惜!”我父亲说,“是失礼,想想一个人跟你握手时,你的眼睛却在看别的地方,或招呼下一个人,是多么坏的感觉。”

  从那以后,他每次跟读者握手,一定看着对方。他说:“那四目交会的一瞬间,感觉真是好极了。”

  人很妙,你走在街上,眼睛掠来掠去,可以看上千百人,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突然间,一双眼睛跟你正好“对上”,就会有一种“我注意到他,他也注意到我了”的感触。

  许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街上相遇,也是先眼睛掠过,觉得有点熟,再转回来,盯到彼此的眼睛,才心头一震,大叫:

  “那不是你吗?没弄错吧?多少年不见了。“

  好演员都懂得“眼睛戏”;会说故事的人,都懂得用眼神抓住观众,好的沟通者,都知道诚恳地看着对方,并用身体配合着面对。

  请记住!

  身体语言,没有声音,却能引起另一种“共鸣”,产生另一种“触动”;也能因此引起别人的反感,使自己莫名其妙地吃了亏。

  善于沟通者,必定是擅长使用身体语言的人。

 
页首 页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