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研究型大学应创办一流本科教育

作者:刘智运




  有的学者在论述大学功能时,不谈大学的根本任务或者把“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当成与科研和服务社会并列的功能之一,这是极大的误解。只有真正坚定地明确培养人才是大学根本任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任务,才能真正实施好“质量工程”。因为,“质量工程”所谈的质量,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或者说是要通过加强本科教学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果不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那么就不能达到“质量工程”的目标。
  2.3教学工作是中心
  在大学里,教学和科研是当代创新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柱。但是教学要处在中心地位或处于优先地位。为什么洪堡所确立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能历经200年而不衰且日益巩固和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其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规律。有德国学者认为,高等学校好比一座拱门,教学和科研就是它的两根支柱,只有两根支柱都强大的时候,才能承受压力,否则就会崩塌。需要进一步阐述的是,这个拱门托起的是“人才培养”。这里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只承认大学的教学功能。忽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这种倾向曾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之所以是错误的,因为它忽视了实践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离开实践的认识是肤浅的认识。就像人吃梨子一样,要亲口尝尝,才真正知道梨子滋味。对学生是如此,对教师也是如此。为什么高层次创新人才主要出于研究型大学? 正是这个规律的反映。科研,特别是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科研,对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研究型大学建设来说,研究型科研不仅对提升师资水平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的素质教育平台。因此,必须坚持教学为中心的同时,加强教学与科研结合,实现科研促进教学。另一种倾向是片面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或者口头上说两者“并重”而实际上却把教学放在次要的位置。这恰恰是研究型大学当前要克服的错误倾向。它之所以错误,乃是在于它忽视了知识积累和传承的规律,忽视教学这一经久而不衰的知识传承手段对于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最终将造成对“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的偏离而导致大学的迷失。大学就是大学,不是企业,不是单纯的科研机构。大学从来就是而且必须以教学为中心承担起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在大学里,教学既要与科研紧密结合,又必须放在第一位,在研究型大学,要重视科研育人的作用,但教学仍要放在第一位。因为研究型大学仍然是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可见教学第一是法定的顺序。
  既然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任务,既然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既然在教学中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就是理之必然,理所当然。这样的定位,也是对我国高校优秀传统的继承。研究型大学始终把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立校之本来抓,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光荣传统。
  教学工作是中心的确立,不是一句空话。它有实际的意义,可以根据各方面情况来观察。诸如,学校领导是否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一线推动教学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在政策和资源配置上优先支持教学,并使教学与科研真正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能否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激励科研反哺教学;各职能部门能否围绕育人开展工作,自觉以育人为天职;育人工作是否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等等。假如教学工作是中心的地位得不到落实,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是空话。
  2.4教学质量是核心
  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日程,常抓不懈。提高教学质量是研究型大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研究型大学的生命线。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由注重规模发展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变的过程中,更需要强化质量意识,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开展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全力实施质量工程,建立健全领导听课,院(系)教学评估,主要教学环节检查,教学督导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们还实施了“六名工程”(即“名师”培育,精品课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基地建设、实验平台建设、精品教材建设)。伴随着质量工程的实施,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倡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以优秀的教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保证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导地位,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原则。课程改革是本科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提高学生素质,还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终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以实现。研究型大学要始终围绕课程这一关键来推进本科教育改革。
  总之,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应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并适时对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调整,使之与时俱进,适应新的要求。
  
  3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本科教育质量
  
  由于保障本科教育质量涉及的因素很多,笔者着重提出八大措施。
  3.1提高招生质量
  为了确保本科生的培养质量,首先是稳定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在招生中争取扩大学校自主招生的比例,改革对新生的考核办法,注重全面考核新生的全面素质,了解新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及特长,了解中学的表现,不能只看分数,要综合考核,择优录取,严把质量关,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选好生源。
  3.2提高师资水平
  质量保障最基本的保障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决定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差距就是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敬业精神制约着教育质量。必须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摆到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战略重点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创造各种条件,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形成与发展。一是要通过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尽快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使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达到一流水平;二是要制定规划,配置资源,提供条件,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青年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保证大学教学科研水平有持续发展的强大后劲;三是力行教授讲授本科生的课,作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安排一些著名教授参与本科教学,为学生们创造独特的学习机会。为了提供优质的通识教育,派出相关领域大师级的教授来教授基础通识课,同时,派素质优良的研究生作助教,带领学生分组讨论,还可开设讨论课,教授亲临指导,培养本科生的研究能力。
  3.3制订科学合理的本科培养计划
  高校培养计划,是专门人才培养的蓝图,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要求,也是高校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依据。培养计划的设计,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与起点,是学校教学质量体系中带动其他各环节的首要一环,研究型大学为了适应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市场调节、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必须注重培养计划的个性化和弹性化,以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为主线,对人才培养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制订培养计划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既要注意研究基础,整合课程,又要扩大选修课比例,柔性设置专业方向。在执行过程中,要贯彻统一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通过合理编排过程,优化整体安排,使培养计划既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又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按专业类构建本科教育平台,实现了以按专业组织教学向按专业类组织教学,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低年级通识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