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我国高校学习改革、学习素质教育与教学思想创新30年纪要
作者:林毓锜
热烈欢迎(1985年起改名“大学学习导论”),将初步的新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及教学效果写成文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全国性讨论会上交流,并发表于学术期刊上。此课程教材于1987年成书出版《大学学习论》,受到广泛好评,并被《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收为条目,认同“是我国第一本较系统地研究高等学校学生学习问题的专著”。
以上两个案例,或许可说是我国开始以新思路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导的标志。
3.3 “学习改革”命题的提出(1987~1988年)
不少院校获悉“大学学习导论”课的思路与效果后,建议举办讲习班加以介绍。在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的关心支持下,西安交通大学于1987年8月举办了讲习班并成立了“大学中专学习论教学与研究协作组”,至1988年9月就有20多所院校开设了大学学习导论课或讲座,此协作组成员达到110所院校150余人。1988年10月举行了第二届研讨会,与会者观点更明确,正如《天津日报》关于此会的报道中称,会议“强调要通过学的改革来促进教的改革”;该报同年11月在《学习学正在我国兴起》一文中补充说,“他们提出了‘学习改革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由此,正式提出了“学习改革”的命题,如今已有20年。
4 学习指导内涵与规模的发展及其在高等
教育中的正效应
1988年之后的十几年里,参与学习指导的学校数、教育与教育研究工作者数均大幅增长,到90年代,重视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及重视学习改革,已成为高教界较广泛的共识,其间,学习指导的内涵已有了大的扩展。
4.1
分科(局部)学习指导
20世纪80年代的分科(局部)学习指导是一种不大自觉的探索性实践,缺乏系统性。不过,回头看才发现这是一种前途宽广的学习指导方式,涉及所有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课程的学习。理想情况下,所有院校的所有教师都应投身其中,它将直接发挥三大功能:①大幅度提高相关课程的教与学的质量;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部分学习素质;③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水平、教学能力与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与成才的能力。作为分科学习指导的一些先行者,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能》、《大学物理学习引论》;此外还编著了一些讲义、教学资料。分科学习指导是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实际应是学习指导的“主战场”。
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从2006年起,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开始将“学会学习”的丰富内容,通过教学法规文件,落实到各个年级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学习要求之中,换句话说,该校已开始走上所有课程的任课教师分工负责、共同承担起提高学生全面学习素质的历史使命。这是学习素质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标志性案例。
4.2 全面(综合)学习指导
随着人们的更多关注,开设全面学习指导课和讲座的院校迅速增加,其中早期(1984~1990年)即开设学习指导课(选修)者就有数十所,20世纪90年代末累计达到近200所。选修此课的同年级学生,有些学校多达千人(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甚至三四千人(如安徽工业大学等)。学习指导课,曾经和现在是一年级学生必修课的学校有数所。广大学生认为从中学到的观念、方法将影响其一生。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有数所院校在其他专业名目下按大学学习学方向培养了一些硕士,有些院校则将大学学习学课程列入某些硕士生培养计划。
全面学习指导使用的教材,虽然名称各异,1987年有《青年治学方法》(梅松龄编著)、《大学学习论》(林毓锜著),其后有《高等学校学习方法论》(刘树明主编,1988)、《怎样开始你的大学生活》(刘献君等编著,1988)、《大学学习导论》(陈俊忭主编,1989)、《大学生学习学》(叶瑞祥等著,1989)、《学会学习》(欧阳侃等主编,1990)、《现代大学学习学》(刘智运、陈昌贵主编,1990)、《大学学习学引论》(杨式毅等著,1990)、《大学学习新论》(李方葛主编,1990)等等,到如今已有几十部,它们的内容及结构也不尽相同,然而重教重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帮助学生优化其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强化受用终身的学习素质、学习能力等,都越来越趋于一致。这是全面学习指导趋于成熟的标志。
4.3 由学习指导到学习素质教育
在学习指导、学习改革与学习科学研究等过程中,人们感到学生也好、人才也好,实际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素质即学习素质(即关于学习的基本品质,含情感、观点、能力、知识与品格),如前所述,它是获得其他素质的基础性素质、元素质。不论是分科学习指导还是全面学习指导,其主体部分都属于“学习素质教育”。同时人们认识到,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学习指导,不仅是为了学生能更好掌握该课程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这是21世纪教师主导任务的战略性变化。学生的经历也证明,学习素质的提高对他们的影响,比学好一门课程的业务内容要大而深远。
4.4 学习思想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教学改革的动力,外部来自科技进步及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内部源自于学生的巨大潜力与旧教学思想的矛盾,这里只谈后者。新教学观、教师观与学生观,由于富于生命力,故认同的人越来越多。不过由于长期存在重教轻学的观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自愿从事学习指导与学习科学研究者的工作量、教学成果与论文,在不少学校得不到承认,甚至参加学术会议的必需费用都不能报销。然而这些勇于奉献的开拓者们认准“重学”的方向是对的,坚持不懈十多年,终于得到教育界以至社会的认同。
学习指导方面著作中不少理念、观点逐步得到高等教育界的认同,被其后的教学改革广泛采用。例如,20多年前,一些从事学习指导、学习改革的教育工作者就开始倡导研究性学习并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20年后,几乎全国所有高校以至中学、小学,都在支持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活动;又如基于学生巨大的潜能和时代的要求,1987年提出在学年不变的条件下,不少学生应该也能够学习和掌握两个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即朝“x型人才”方向发展,而在其后8年左右,有的学校开始实行主修专业加辅修专业的制度,称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再如1984年在课程中设专章“自主学习”、1987年正式提出“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原则”后,接受这一观点的人逐渐增多,1997年起还得到国家教委的认同与推广,及至2000年左右,“自主学习”已成为大、中、小学教育中的通用语词,在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上广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