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目标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之路

作者:秦 更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中心地位,它是一个由诸多内容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目标管理理论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进行了创新,但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目标管理的适用性及科学性,要从其含义、意义、实施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诸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证,以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7)04-0335-04
  目前,我国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育层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但也应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根本任务和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保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也是一种教育,即养成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思想的僵化和管理模式的单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强化往往适得其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必须引进新的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有效性已被其长久的生命力和应用的广泛性所证明,目标管理理论的引进必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走向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的道路。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54年著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是将组织目标转换成各个部门乃至个人岗位目标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和考核标准的管理方法[1]。德鲁克强调,凡是其业绩影响组织健康成长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心智劳动为特征的,理念、信仰等常附着于目标之上,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高校的未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目标在管理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是更应实现目标管理的地方。概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就是要求高等学校按照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规律和我国新时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制定出一个有机统一的逐层分解的目标体系,并为实现目标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而进行的组织、控制、评价、激励等工作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它至少包括以下两方面含义:一是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建立在追求工作效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工作范围,自己制定出某时期内完成的工作目标,充分调动各级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尽心竭力;二是实行一种综合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只能是人,而目标管理则是把以作业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综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认识自己工作的价值,产生工作兴趣,自我控制去实现目标,取得成果后能享受工作欲望的满足感,它的人本思想和民主参与理念把教职工的需求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充分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多维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度[2]。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意义
  
  1)实行目标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走向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目标管理使各项活动的目的性很明确,有利于避免那些没有明确目的的无效活动和形式主义。长期以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单一的计划管理方式下,分工很细,但责任不明,举办的活动很多,但模式固定,不与管理目标相联系,无的放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么成为走过场,要么成为一场教化运动,而不能带来师生所期待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在目标化管理体制下,只确定分解目标,不规定成员完成各自目标的方式、手段,让大家在首先考虑目标实现的同时还有一个创新的空间,有效提高了工作的绩效;
  2)实施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性,从而激励师生员工较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目标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体现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既引领共性又不压抑个性。由于在整个目标管理过程中,师生参与了自己目标的制定,对自己的职责和努力方向比较清楚,又有一个较合理的奖惩制度,这就形成了一个调动大家积极性的良好环境。通过目标和奖励,将个人发展和学校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时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不再是只听从命令等待指示和决定而盲目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将目标内化,使自己成为可以在某一方面施展才华的自我实现者;
  3)目标管理促进了各级各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意见交流,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改善了人际关系,改善了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在商定目标的过程中,上下级之间、各个部门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尊重、依赖、相互支持促进了相互了解,相互协商促进了相互学习。在目标执行过程中教育者能经常自动度量,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采取行动纠正与计划目标的偏差。目标实现以后的评价过程又是一次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通过不同部门和个体开展的自评与他评活动,再结合平时的阶段性评价,一举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误区,避免了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假、大、空。过去许多事情催办、督办,现在可以自动化,减少了监督,有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有助于目标的实现[2]。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实施
  
  1)论证决策,即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具有方向性和实践性的目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所谓“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提法,其实,关键在统一目标,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想法的多样性,行为的灵活性、独特性不仅没有害处,而且更有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3]。
  这就要求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在把握好社会主义方向性的同时,要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校成员的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和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达到集思广益、点面结合。必须摒弃那种认为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只能是教育者的事的观念,要敢于吸收引导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这样才能够大大增强目标的可行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协商分解,通过上下协商的方式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逐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每个学校成员身上。目标的分解既是目标进一步具体化、进一步充实的过程,也是进一步让全体师生更深入、更实在地了解学校目标的过程。它既是一个技术性步骤,又是一个实质性步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要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向学校各级组织分解,向各个不同职能部门进行分解,使人人都有目标,人人都不甘心落后,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为达到总目标而身负责任,争取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让广大教师、职工、学生都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发展目标的酝酿、讨论过程本身就十分有利于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同时,在目标分解的过程中,他们对总目标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对自身所要达到的目标会有更清晰的规划。这个分解过程甚至是一个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而努力的自我动员过程,这比领导者做动员报告有力的多[3];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