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新体系

作者:刘智运

是人们常讲的教无定法,较多的是采取集成教学的模式。教师一旦掌握了现代教学理念,一定能够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恰当地适用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寻求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来组织实施研究性课堂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在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在《理论力学》、《大学物理》两门课程中试点。如“理论力学”课程组明确指出,其课程建设目标是,通过“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利用理论力学的经典分析与计算机辅助分析两种方法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分析结果判断正确与否的能力。“大学物理”课程组则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课程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的模式的教改试点,组织学生应用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基地教学网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功能进行网上学习交流。学生在网上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后查阅文献资料等学习环节,在网上对所提问题进行积极讨论,使学习环节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2)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研究性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改变按单门课程附设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实验模式,实行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增设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查阅文献资料,自主拟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和确定能有效测定数据的方法,先假设后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实验提示方向,严格审查并帮助完善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注重观察调控、释疑解难,对实验结果与报告开展分析讨论,评价实验所取得的成效,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校内外以及各种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新模式。在重视校内各种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同社会企业的联系,让大学生能够从现代企业和真实社会中,获得理论联系实际、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的机会。在社会企业专业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增强专业实践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从2002年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地实施了本科生实践机会计划,积极参与的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单位很多,这是一项全新的与社会经济最发展趋势同步、大学与社会企业合作双赢的计划。为我国大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校外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毕业设计(或论文)是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而必须完成的一次极为重要的综合性专业训练。这是以一个高峰体验课程来完成对大学生本科教育的终结。它需要从一门门面窄的课程向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的课题转变,需要学生和导师更多的投入,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够通过一个贴近专业实际设计或研究项目,完整而充分地体现出来。大学生在此基础上获得高峰体验,得到一个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和总结。
  
  3.3独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有的依托教学环节渗透其中,也有独立实体形态的,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1)问题探讨模式(problem exploration model)。研究性学习存某种程度上说是解决问题的学习。这种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典型问题或案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析与探讨,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技巧,以培养自身思维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教学中呈现的材料不是让学生理解、记忆的教材,而是一个个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问题或案例可由教师选择,也可由学生提供; 2)课题研究模式(topic research model)。这是由教师提供课题供学生选择或学生根据各自专业和兴趣设计研究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的学习模式。“课题研究模式”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和社会实践的能力的训练,更适用于课堂下的研究性学习。在具体操作时可采取实验探索或调查研究的方式进行;
  3)学习小组模式(1earning group model)。此模式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5人。以便组织小组活动,使每个人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有足够的发言时间。在该模式中,只有一部分课堂时间用于每个小组的讨论,教师作为流动促进者,从一个小组到另一个小组提问答题。在其他时间里,每个小组都要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或者教师上微型课(mini—lecture),或者进行全班讨论、辩论,或者演示课题结果和问题解决办法。运用多种学习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4)科技创新活动模式(Creative action model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每年大学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如数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都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可以充分展示大学生的学习研究才能。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的特点,应当减少课内学时,增加课外自主学习的空间。研究性教学已经跳出了课堂和教材的限制,将课内外融为一体。不少大学通过网络建立起了课程自主学习的支持系统,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系列的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撰写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完成必要的作业,特别提倡适当安排“无标准答案”的开放作业。要加强教师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拓展网上学习与交流、网上答题与讨论。网上作业与批改的新途径。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术报告、文化讲座以及各种社团活动,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活动,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大学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具有无限的研究与创新潜力,开发这种潜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许多大学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学生提供当教师的科研助手。直接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的机会,通过科研助手的锻炼,使学生有机会体验自身业务成长的过程,懂得探究学问的方法,学会数据采集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初步的探索性研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鼓励大学生自主提出课题项目的论证报告,包括科研性项目、创造性设计项目以及社会公众服务性项目等。向学校或校外有关机构申请立项资助,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均设有资助大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基金,还可参与社会企业的招标项目竞争,中标后在教师指导下,一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与项目有关课程的自主学习,一面开展多学科合作的独立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与创新成果,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4 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体系的支撑条件
  
  首先要以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为重要支撑。只有教师实施研究性教学,学生才能较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体现得越充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二者相辅相成,这正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二,推动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根据当前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矛盾,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组织师生和管理人员深入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讨论。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开展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第三,加强教学与学习环境的现代化建设,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推动研究性教学与学习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第四,“改革旧的评价制度,实现评价指标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选择的多元化。”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加者和自主学习的主体,对课程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应加大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效绩评价的力度。同时教师对学生也较了解,也应开展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出评价,激励和督促学生,使之有利于推动研究性的教学与研究性的学习。

[1] [2] [3]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