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近四年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作者:杨思帆




  [摘要]近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主要围绕着私立(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财政与投入政策、国际化政策、学生政策及管理与评估政策等热点问题而展开。本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比较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望从宏观角度反映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热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3-0191-05
  
  教育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公共政策学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近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主要围绕着私立(民办)高等教育政策、财政与投入政策、国际化政策、学生政策及管理与评估政策等热点问题而展开。笔者现将上述热点问题综述如下。
  
  1 私立(民办)高等教育政策
  
  私立高等教育可以说是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焦点。2002年以来,我国教育研究者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据笔者收集的资料,虽然没有专门对私立高等教育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的著作,但在一些私立教育或高等教育著作中对这个问题有所涉及。如由西安外事学院黄藤主编的《七方民办教育丛书》之一《外国私立教育》中就在介绍每一国私立教育时专辟一节介绍其国的教育政策。
  
  1.1比较的对象
  主要是私立高等教育较发达的韩国、日本及整体上的东南亚国家。关注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文章较多,但对其政策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
  
  1.2比较的主题与结论
  就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整体上看,东南亚国家的情况基本上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私立高等教育的态度和认识。我国在国情上与东南亚国家有相似之处。比较东南亚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政策,借鉴应有:国家应进一步大力支持和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应尽快为民办高等教育立法;应对民办高校给予资助;应加强对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1]
  1)立法政策方面。与日本比较,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依靠健全、严格的法制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尽管政府一直比较重视私立教育的立法工作。但关键问题在于: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决不只是形式上的发展,也不是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之外的发展,它需要公平公正的发展大环境,需要科学客观的教育观念,需要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等多种因素为其提供一个发展的大舞台[2]
  2)资助政策方面。日本是通过政府的资助政策而多渠道的加以解决。对于中国的私立高等教育而言,经费不足乃是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而且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我国政府应通过制定科学的资助政策,采取间接资助的方式以力求解决,如设立有关的基金会,减免部分税收、提供学生无息和低息贷款等[2]
  3)管理政策方面。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日本私立高等教育都具备一套科学而又完整的管理体系。在现实发展中,我国由于条块分割,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管理监督的不足,使得私立高校根本不可能与公立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由于缺乏明确的管理政策,私立高校在经费筹措、招生方式、教学活动、教师职称评定、学生待遇等方面得不到有力保障。在这种运行体制下,私立高校的发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这不仅仅影响了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也是对私立高校中学生、教师及校内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2]
  4)产权政策方面。日本的经济所有制及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在处理私立高校产权问题上不像中国这么艰难。我国当前的焦点问题在于:私立高校财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政府必须打破传统的产权结构,并利用政策加以保障,从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给予私立高等教育以直接或间接的资助[2]
  另外,研究者也指出,日本在政策发展中并非完美无缺,同样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例如私立大学学费的过于昂贵排斥了一部分无力承担学费的优秀学生,对市场经济的盲目迎合导致其办学质量的下降和专业结构的失调,等等。因此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辩证地看待中日两国的私立高等教育政策[2]
  5)学费政策方面。主要比较了韩日两国。相关的启示包括:树立正确指导思想;学费收取要考虑百姓承受能力;学科间的学费差距要合理;完善相关的辅助制度[3]
  6)资助私立大学的途径。从日本看主要途径有:补助金制度、收税优惠政策、政府对私立大学的融资、捐款和对捐赠者的税收优惠政策、奖学金制度[4]
  
  2 财政与投入政策
  
  2.1比较的对象
  主要是美、日、英、俄等国家。
  
  2.2比较的主题与结论
  1)筹措资金。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难题。英美等国政府为鼓励高等院校广开财路、积极筹措资金,制定了很多激励政策,为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通过比较,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政策可借鉴的有:加强大学学费的监管;开征高等教育消费税;建立产学研协调专业机构,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让;建立“教育券”拨款机制;试行高等教育有限度的产业化;进行高校企业的体制改革[5]
  就美国来看,其高校资金来源具有多元化特点。可借鉴其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资金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教育经费在GNP中的比例;运用市场机制筹措教育经费,按照适度超前的高等教育发展总体目标,通过引进社会投资、融资、教育彩票、教育国债等市场手段,集聚教育资金;进一步推行教育费用的成本分担,逐步形成适应不同办学体制学校、不同科类专业,并按经济发展、财政能力和通货膨胀率而自动调整的收费制度[6]
  2)教育经费模式的调整。受20世纪末西方社会转型的影响,欧美等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在大学与工业、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较为激进的变革,并形成了新型的“三重螺旋”关系。这些变革与高等教育经费模式的结构性调整之间彼此强化,共同推动着西方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诚然,这些改革和发展对西方高等教育的传统生存方式和专业性文化理念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冲击,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这些改革和发展使西方的大学在政府拨款锐减、社会要求大学尽责的呼声日益强烈的情况下,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甚至还使某些大学得到了不断发展、日益繁荣的可能[7]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财政政策的关系。根据中国教育部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协商,2004年7月,双方在北京召开了“高等教育发展与财政政策国际研讨会”。对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优化选择,大学经费来源多元化趋势、多样化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就业市场与高等教育发展等进行了广泛研讨,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大学经费来源多元化的趋势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应鼓励多元投入,促进公平、提高效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要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健全毕业生就业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8]
  另外,2002年 3月初在北京师大召开了“中日高等教育政策与财政国际研讨会”会议。该会分析了中日两国高等教育政策与财政的基本现状和特点,对三大议题之一的“高等教育财政与大学财务管理及运营”进行了较广泛的探讨。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