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近四年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作者:杨思帆




  
  3 国际化政策
  
  3.1比较的对象
  主要有欧盟国家、日本及国际组织等。
  
  3.2比较的主题与结论
  国际性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影响的主体因素、财政牵引、国际合作和信息传播、国家的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开放程度[9]
  1)学生政策的国际化。有论者由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的类型与规模切入,分析了欧盟、荷兰、澳洲、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相关政策。透过比较研究指出,由于国际学生的流动人数庞大,其消费构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市场,因此招收外国学生不只有利于长期政治、经贸关系的耕耘、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更是重要的外销服务性产品,故工业先进国家和区域性组织将之视为既是高等教育、又是政治和经济的重要策略。但是过度重视招收外国学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10]
  2)国际化政策的趋势。从欧洲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心已从单纯关注学生的流动,扩展到课程与人员的开发、质量保证、ICT 的运用、教育与国际研究间的紧密联系、建立国际性的协会等各个方面。国际化也日趋成为制度层面的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问题,并且是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国际竞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11]。从日本看,逐渐由重视发展数量到重视严把质量关;积极行动,大力吸引欧美等国家的留学生;日本有意同亚洲和中欧国家加强联系,拓展日本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12]
  3)对我国的建议。尽快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法律、政策和经费保障;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设法吸引外国留学生;设立专门负责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的机构,负责国际、国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13]。借鉴日本,首先,我国必须改变本土化教育观念;其次,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海外学生来华学习;最后,要避免出现日本重量轻质的问题[12]
  
   另外,有研究者对UNESCO与WTO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作了比较研究。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有两个推动平台: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平台;二是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平台,两者均为国际组织,有几近相同的成员国组成,但两者对国际化的政策则存在显著的差异,体现在:对高等教育的约束力不同;对高等教育性质的界定不同;推进国际化的方式不同。通过“高等教育应该是道德约束还是法律约束”、“高等教育是公共服务还是商业服务”、“应该用convention还是agreement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三方面的辨析后的结论为:UNESCO和WTO这两个高等教育国际化推动平台的宗旨、原则不尽相同,它们所代表的国家的利益也各不相同:UNESCO更关注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利益,强调对它们的援助,坚持道德、公平原则,力求促使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实现民主社会服务。WTO则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动制定的,主要动机在于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契机,利用自身比发展中国家强有力的实力,扩大本国的服务贸易,包括占很大比重的高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双刃剑,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判断哪个平台更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更不能片面地把高等教育仅置于一个平台推动下[14]
  
  4 学生政策
  
  4.1比较的对象
  主要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也有以整个国际教育为研究对象的。
  
  4.2比较的主题与结论
  1)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比较国外大学的资助政策,我国学生资助政策应有的启示和借鉴:①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明确学生资助理念和资助模式;②调整贷学金的运作模式,强化贷学金的主导作用。借鉴国外贷学金的操作办法,取消现行的校内学生无息贷款,真正建立由国家拨款的政府贷学金和由商业银行出资的商业银行贷学金为主要资助项目的贷学金运行模式;③充分发挥“勤工助学”资助和育人的双重作用;④世界各国在学生资助办法中充分发挥雇主资助的作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15]
  2)资助政策的启示。以澳大利亚为例:其一,政策设计上注意相互协调和配合;其二,灵活调整,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其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投入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学生本人未来的收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这在两个方面有借鉴意义:一是兼顾公平和效率原则;二是目前我国已实行了收费的高等教育制度,由受教育者本人承担一部分教育成本,但是,刚刚中学毕业的学生本人不可能支付得起大学的学费,必然由其父母垫付。然而受教育者与其父母之间的债务约束力是非常脆弱的,往往最终是不了了之。这对于父母而言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孩子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如果能让学生本人以其未来的收入支付高等教育费用,不仅使父母的福利免受损失,也使学生由于还款压力的存在而在校努力学习、毕业后勤奋工作。这对于学生上进心和责任感的培养,以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运用。澳大利亚各项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在制定过程中非常注重经济学分析方法的运用[16]
  3)贷款是学生资助方式之一。有研究者描述了我国高校学生贷款的管理结构和业务流程,并与美国和加拿大学生贷款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探讨了政府和市场在学生贷款计划中的作用和职责,最后指出我国高校学生贷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他认为,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改变目前商业银行没有贷款积极性的根本举措在于完善贷款机制。我国高校学生贷款中虽然有多家个机构参与,包括财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贷款管理中心、高校和银行,但具体到贷款资金流中,实际是学校和银行直接发生的借贷关系,财政负责贴息 。获得贷款的风险和回收贷款的风险只在学生和贷款银行。目前的贷款流程中,没有风险分担的机制。所以,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应当发挥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作用[17]
  4)招生考试政策。这方面内容主要是介绍描述国外政策。如有人介绍了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政策,并认为这可能有助于欧盟拓宽高等教育入学面;有人介绍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全力支持的全国统一标准化毕业生考试政策。
  
  5 管理政策
  
  5.1比较的对象
  美国、英国及国际高等教育。
  
  5.2比较的主题与结论
  1)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政策。从美国看,各州实行绩效本位投资政策,高等学校可以增加一些利益。高等学校得益于增长的信息。由于得到政治领导的支持,事实上因为学生入学率的增加而获得追加投资,因此高等学校在行为上也乐意为提高绩效而努力。但是,设计和执行绩效模式并非没有困难。而且,各州增加教育投资,要求更新课程,迎接经济和市场的挑战、各州立法改选、大学忙于适应绩效标准等都威胁着高等教育自治体系的重构。在实施绩效制度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如何使用定量的方法,克服衡量“质量”的复杂性,特别是能够适合高校的“顾客”(学生)的学习,这是衡量高校机构使命的关键。另外,尽管美国有的州比另外一些州在实施绩效模式中更有成功的经验,但阐述美国绩效模式是最好的模式还为时尚早[18]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