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技术创新课程教学及成绩考核模式的构建
作者:曲继方 安子军 曲志刚 宜亚丽
[关键词]《技术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成绩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T-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1-0034-05
面对21世纪产品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研究新产品形成规律、实现过程,为技术市场不断地提供创新产品,是摆在机械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就成为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把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技术创新称为狭义技术创新;把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技术扩散的技术创新称为广义技术创新。任何技术创新都是从研究开发开始,没有研究开发就谈不上技术创新。新产品研究开发依靠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课程把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1技术创新课的性质及功能
技术创新课是为大学本科机械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选修课,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学习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直接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以后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参加科技作品开发奠定必要的基础。技术创新课是专门研究人们在技术领域中的创新活动,探索人们创造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开发人们创新能力的科学。开设技术创新选修课,把大学生引进技术创新领域,树立起创新志向,从而获得成功。
选修课和必修课共同构建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选修课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强调尊重大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一个空间。选修课的开设使学校特色日益凸现。
选修课的设置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是:在正确实施必修课程保证学生共同知识基础的前提下进行。在保证为每个学生提供共同的基础性的受教育机会的同时,开发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突显选修课具有随社会和市场变化而随时作出自我调整的功能,即选修课程的灵活性和弹性。如果选修课缺少这种特性,就无法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
选修课的另一个功能是可以弥补必修课难以顾及学校的具体情况与学生个体独特性与差异性的不足。所以,选修课的开设,强调差别性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学生是一个群体,但他们的学习发生在群体的每一个成员身上,所以选修课的教学是以个体学习、探究为目标的,必须尽量做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充分地运用自己潜能的机会。教师要考查学生的学习特征、学习的准备条件和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以设计出有利于个体学习的教学方案来。
选修课的开发为学生表达学习需要和各种发展提供机会;为学生选择课程构建特性化知识框架提供条件。选修课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惟一。
2《技术创新》课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
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集中表现,是将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在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和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的教学状况,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改革,积极探索和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技术创新》课程的教学是在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教学环境中展开的:课内教学主要是通过对已有技术创新成果的分析和课题的研讨,使学生掌握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课外教学主要是以科技作品开发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亲身经受科研体验,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交叉配合,形成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技术创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2.1《技术创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2.1.1《技术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技术创新》课程教学采用课题研讨式教学方法是比较适宜的。课题研究式教学法就是把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变成需要研究的特定课题,将其放在一定的背景下,让学生去探索求知、去发现真理,获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课题研究式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提出问题、背景介绍、分析问题、拟定解决方案和总结。
《技术创新教程》中设置技术创新实例分析和技术创新课堂讨论就是为了适应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法。传统的教材是从知识系统性的角度编排章节的,它不利于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必须对传统教材的构架进行改造,使知识点按照问题起源、有关背景、对策与解决方案、对策的比较等逻辑发展顺序重新组合。
按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时,注意模拟和重现人类对某些技术课题探索的历程,展示技术发展本来过程。
1)研讨课题的提出。教学研讨课题是按照技术创新课程涵盖的重要内容、本领域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趋势和技术创新教材提出的。在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教师依照一定的历史背景,阐述要提出的教学研究课题,以及课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研讨课题提出阶段以教师发言为主;
2)背景知识介绍。教学研讨课题的背景知识介绍是指和课题研究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的概况、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程度,介绍与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给学生补充这些背景知识的目的是为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分析和确定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3)研讨课题分析阶段。在教学研讨课题分析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研讨课题本身和有关背景知识展开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就研讨课题发表意见,提出有可能采取的技术途径。教师在此阶段发言要少,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为学生展示才能创造条件。在此阶段教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调控学生发言,调控课堂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表达思想,并让发言集中在技术研讨的层面上;引导学生发言,启发那些在发言和表达思想上的困难的学生,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提供“差别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技术途径一般而言不可能是成熟的,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所提技术途径所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做进一步思考;
4)拟定解决方案阶段。在拟定解决方案阶段,首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学生之间的研讨,完善自己的方案,这是一条提高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为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要一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解决方案,分析其优缺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己方案的闪光点,提高学生技术创新的自信心;找出差距,明确赶超的目标。这一阶段是教师、学生的互动阶段;
5)总结阶段。课题研讨式教学的最后阶段是总结。首先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评述,复习重要的知识点和获得的技术创新理论。在这一阶段也不排除学生的争鸣,即学生也可以参加总结。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主导者的作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为把学生引进学科前沿,教师可以根据技术创新课程的教学需要,除了教材中已经引入的技术创新成果外,随时将最新的技术创新成果作为教学研讨课题引入到教学中去,去营造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