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

作者:陈湘元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分析杜牧以上三首咏史诗,看出了他的经国济世的不凡抱负和志向。“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表现了他的治国安民的抱负。但是杜牧一生没有得到重用,所以他常常流露壮志未伸的惆怅。“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长恨两手空,不得一马捶。” “何当提笔待巡狩,前驱白旆吊河湟。” 在《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中,他甚至发出“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的呐喊, 表达自己也是不怕死的勇士,只是未得君王任用的愤懑。杜牧有一首《肃霜骏》:“瑶池罢游宴,良乐委尘沙。遭遇不遭遇,盐车与鼓车。” “盐车”“鼓车”出自《战国策》,都是感叹怀才不遇,大材小用。
  杜牧的怀才不遇,主要原因:一是身处晚唐衰落混乱的年代,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朋党争斗,皇室倾轧。他一生50年间,经历了八个皇帝,其中两个为宦官所杀,三个为宦官拥立,一个为宦官迫使退位。比较有为的宪宗、武宗有一些善政,可惜前者为帝时杜牧尚未入仕;后者只在位6年,杜牧当时为朋党所累,外逐州县,杜可谓生不逢时。二是不由自主地陷入朋党漩涡。杜牧入仕不久即为牛党首领牛僧孺掌书记,虽然杜牧并不自认为朋党中人,但却被人视为牛党。与牛党对立的是李德裕,他虽有作为,但树立朋党十分厉害,杜牧四次给他上书进言,他可以“素奇其才” ,采纳杜牧的主张,却不给他重用的机会。杜牧评论李“忿忍阴污,多逐良善,牧实忝幸,亦在其中”。杜牧中年外任州官时很想调入朝廷得到重用。晚年再次入朝以后看到朋党倾轧、朝官难于自保的严重情况,又三上书启求外放州郡,实在有不得已避祸的意思。三是杜牧自身的原因,他性格“疏野放荡”“不拘细行”,《唐才子传》形容他“风情颇张,不能自遏”。在扬州牛僧孺幕时,供职之外出没娼楼无虚夕。牛密派街卒保护他,如是数年。杜牧33岁出任侍御史,牛设宴饯行,劝他以纵逸为戒,杜牧开始尚有辩讳,牛命人取出当时报帖数十百,都是记载“某夕杜书记过某家,无恙”等,杜牧才感服。杜牧后来有诗:“十年一觉扬州梦”,对年轻时的作风表示忏悔,可惜迟了。
  杜牧临死前,烧掉自己的大部分著作,现在《杜牧集》里相当大部分诗是后人搜集补充的。杜牧最看重的《注孙子》并未广为流传;而他自己烧掉、不愿流于后世的某些诗,后来却被找到了,且流传甚广,这些当然都有违杜牧的本意。《旧唐书》对他的记叙过于简略,只说他“自负经纬才略”。《新唐书》对他的评叙比《旧唐书》高,肯定他“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杜牧的朋友李甘)等不及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杜牧事实上的肯定,比《新唐书》又更高一些。后来的《唐才子传》,主要从才子一个侧面,记叙他的风流事迹,难免以偏概全。由于以上多方面原因,杜牧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不是论列大事的军事家政治家,而是风流倜傥的诗人文士。只有为数不多比较客观的史学家公正评价杜牧。如清代学者李慈铭说:“校《孙子十家注》。曹公、李筌以外,杜牧最优,证引古事,亦多切要,知樊川(杜牧)真用世之才。” 全祖望的《杜牧之论》也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读其诗、古文、词,感时愤事,殆与长沙太傅不相上下。”这些评论都很得当。如果杜牧得遇曹操,他可能成为荀文若、郭嘉之流?他得遇汉文帝景帝也可能成为贾谊、晁错之亚?历史上的事当然不能讲“如果”,古往今来无数潜在的英雄豪杰,由于没有实现抱负的机会而被埋没,车载斗量,不可计数,这是历史的局限和个人的悲剧。只有在人类社会发展到高度发达的阶段,才能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的条件。杜牧的遗憾是不足为奇的。
  杜牧有一首《送国棋王逢》,以“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 盛赞王逢的棋艺。行事为人,坚守大哲学家、周朝史官、老子李耳的学说;作战用兵,不亚于汉朝大将军霍去病的勇敢和谋略。这两句诗既表达了杜牧对此二人的赞美,也体现了杜牧本人人生的追求。千年之后以此二句评价杜牧,力求全面正确认识杜牧,杜牧九泉之下应会感到欣慰。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退休人员
  (责任编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