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形式的特别与表现的深刻
作者:王瑞华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而浮城本身也存在问题,那就是:浮城居民辛劳的成果,是建设成了丰衣足食、富足繁荣的现代化社会,但这社会,不免充满巨大的物质诱惑导致人们更加拼命工作,或者纵情享乐,陷入物类深邃的黑洞,因此,“浮城人但愿天女把花朵都散在自己身上,甚至就把整个春日女神连同无数的花朵背囊一般背在身后”,这正是香港人物质生活丰裕之下精神追求贫乏的现实状况的反映,所以西西在这里真诚地祈祷与祝愿,希望香港人在拥有充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拥有高尚的精神生活。
浮城的镜子:
所有的镜子,不论是本土的成品,还是外洋的进销,只要是镜子,一旦挂到浮城建筑物的墙上,就只能照见事物的背面了……无论怎样,不管多少镜子,转换多少不同的方向,镜子反映出来的永远是事物的背面。(139页)
这里显然是指香港作为殖民地被殖民的历史即将过去,而且将永远成为过去的,不可能再有将来。因此,浮城的镜子只能照见事物的背面,而照不见前面。这里,作者借助于镜子的特殊性,把香港的历史现实很独特地表达出来了。
但这并非就是坏事,正如作者所认为的:
在浮城,看镜子并不能找到答案,预测未来。不过,能够知道过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历史可以为鉴,这也是浮城镜子存在的另一积极意义。(139页)
殖民历史将一去不返,而且决不会重来,因此,借助被殖民时的经验,自然不能预测未来,但正如作者所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知耻而后勇,历史可以使人明鉴,以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这正是镜子的积极意义所在,也显示了作者对香港未来的乐观和自信。
香港的历史悬置身份,使生活于其中的人心态是复杂矛盾的;对未来无法把握的忧虑,也使他们纷纷采取逃避的态度,希望迁移到别的地方去。西西在小说中如此描述:
一半以上的浮城人,则希望自己长出飞行的翅膀。对于这些人来说,居住在一座悬空的城市之中,到底是令人害怕的事情。感到惶恐不安的人,日思夜想,终于决定收拾行囊,要学候鸟一样,迁到别的地方去营建理想的新巢。(140页)
但是,浮城居民不是候鸟,如果离去,也只能一去不回。拿着拐杖,提起行囊,真能永不回头吗?浮城人的心,“虽然是渴望飞翔的鸽子,却是受压抑囚禁的飞鸟”。迁徙当然并非一件易事,故土的难以割舍,迁徙后的命运也同样难以预测,这只能更加重了香港人忧虑的情愫。
向往飞行,使浮城人时时仰望天空,但他们没有能力起飞,也无法创造飞天乐伎的飘带。风季来临,他们只能做梦,梦见自己默默浮在半空中,即使已经浮在空中,他们仍无法飞行……甚至有人梦见浮城长出了翅膀。然而人们醒来,发现自己依旧牢牢地固立在浮城的土地上。也许是飞翔的愿望太强烈了,“土地居然长出一种奇异的植物来,那是世界上、生物界中从来不曾见过的鸟草”。鸟草形状像鸟,但本质上是草,所有的鸟草,叶子上的鸟儿都没有翅膀。他们只能固定在地面上。
现实的困境难以摆脱。使人们只能寄托于幻想的可能,最终幻化出欲飞不能的“鸟草”,飞行的愿望像鸟草一样在城中蔓延、生长。
但作者好像并不悲观,鸟草出现的那一年,浮城也出现了“慧童”。这些孩子聪慧异常,居然能指导已是成人的母亲做事,使“母亲们越来越觉得自己变得像婴孩,而她们的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支柱,取代了她们作为家长的地位,倾覆了她们传统的权威”。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显然寄托着作者对浮城将来的希望:“她们心中一直积存着疑虑与困惑,她们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难题。这时候,她们想起了智慧的孩子,也许,一切将在她们的手中迎刃而解。”
浮城的种种奇异景象引来了众多的窗外的观察者,他们或许曾来过浮城:旅游、探索、体会、照镜子、做梦等。至于没有来的人,并不表示他们不好奇,许多人还是关心,牵挂着浮城,于是,他们站在城外,透过打开的窗子向内观望。他们垂下手背,显然不能提供任何实质的援助,但观望正是参与的表现;观望,还担负监察的作用……在这些神情肃穆的观察者脸上,人们可以探悉事态发展的过程,如果是悲剧,他们的脸上将显示哀伤,若是喜剧,当然会展露笑容。
画中的人和看画的人,隔着一扇窗子,彼此凝视,各有所思。
这里显然是西西希望香港问题引起更多人、特别是国际社会的关注,哪怕是不能提供实质性的援助,而只有观望的态度,作者显然希望他们对“城”的未来也给予关注,做出反映与思索。
以上种种,作者基本上是对回归之际的香港作出了全面的点击与反思,处处表达的都是对这座城市的独特见解与期望。显然,西西锐意创新的精神追求从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内·马格里特等先锋艺术家中受到激励,她也从他们的实验性作品中汲取了新的表现手法,形成自己的作品意念。不仅如此,从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西西对城市、对现代人生活环境的关注,也在这先锋画家中找到共鸣,这也是西西作品中独特而迷人的特征。为一座城市的表面画像,也许不是一件难事。但是画出一个城市的灵魂,而且还能恰如其分,就非一件易事了。比利时画家雷内·马格里特超现实主义的画帮助她完成了这一夙愿,马格里特当初作画时很可能不是以香港为原型的,但经过西西的选择与重新排序,配以文字,就变成了对香港的“画魂”之作,不能不说明西西独具的慧眼与非凡的才华。难怪评论家艾晓明如此评议西西:“当代中国作家,如有获诺贝尔奖者,除了西西还能有谁呢?”③
①西西·《图书》,载《剪贴册》,149页。
②西西·《浮城志异》·见:何福仁编《西西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2。
③艾晓明·《从文本到彼岸》·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
附:
浮 城 志 异
□西西
一、浮城
许多许多年以前,晴朗的一日白昼,众目睽睽,浮城忽然像氢气球那样,悬在半空中了。头顶上是飘忽多变的云层,脚底下是波涛汹涌的海水,悬在半空中的浮城,既不上升,也不下沉,微风掠过,它只略略晃摆晃摆,就一动也不动了。
是怎么开始的呢,只有祖父母辈的祖父母们才是目击证人。那真是难以置信的可怕经历,他们惊惶地忆溯:云层与云层在头顶上面猛烈碰撞,天空中布满电光,雷声隆隆。而海面上,无数海盗船升起骷髅旗,大炮轰个不停,忽然,浮城就从云层上坠跌下来,悬在空中。
许多许多年过去了,祖父母辈的祖父母们,都随着时间消逝,甚至祖父母们自己,也逐一沉睡。他们陈述的往事,只成为隐隐约约的传说。
祖父母们的子孙,在浮城定居下来,对现状也渐渐适应。浮城的传说,在他们的心中淡去了。甚至大多数人相信,浮城将永远像目前这样子悬在半空中,既不上升,也不下沉,即使有风掠过,它也不外是略略晃摆晃摆,仿佛正好做一阵子荡秋千的游戏。
于是,许多许多年又过去了。
二、奇迹
没有根而生活,是需要勇气的,一本小说的扉页上写着这么的一句话。在浮城生活,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要靠意志和信心。另一本小说写过,一名不存在的骑士,只是一套空盔甲,查里曼大帝问他,那么,你靠什么支持自己活下去?他答:凭着意志和信心。
即使是一座浮城,人们在这里,凭着意志和信心,努力建设适合居住的家园。于是,短短数十年,经过人们开拓发展,辛勤奋斗,浮城终于变成一座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富庶城市。
鳞次栉比的房屋自平地矗立,回旋翱翔的架空高速公路盘旋在十字路口,百足也似的火车在城郊与地底行驶;肾石凭激光击碎,脑瘤藉扫描发现、哈雷彗星的行踪可上太空馆追索、海狮的生态就到海洋公园细细观察;九年免费教肓、失业救济、伤残津贴、退休制度等计划一一实现。艺术节每年举办好几次,书店里可以选购来自各地的图画,不愿意说话的人,享有缄默的绝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