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反弹琵琶

作者:陈文新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1:“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2。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3,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4。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唇历齿5,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6,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7。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
  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8。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9。’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10,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11}。’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12},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注】1短:诋毁。2东家之子:东邻之女。3翠羽:翡翠鸟的羽毛。4阳城、下蔡:均为当时楚国贵族的封邑。5挛耳:耳朵卷曲。?(yàn)唇:嘴唇遮不住牙齿。历齿:牙齿疏落。6孰:熟,仔细。7愚乱之邪臣:指登徒子。守德:注意品德。谓不如彼矣:现在看来是不及他(指宋玉)了。8郑卫:春秋战国时的两个国家。溱、洧是郑国的两条河。《诗·郑风·溱洧》写溱水、洧水边男女同游的风俗。9“遵大路兮”句:《诗·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这是一首写男女相悦的诗,故章华大夫以之挑逗采桑女子。10意密体疏:心意亲密,但身体保持距离。异观:眼神和表情不同。{11}洁斋俟兮惠音声:整洁庄重地等待你赠我好音。赠我如此:以《遵大路》诗赠我。不如无生:不如死去。{12}终不过差:始终没有越轨之举。
  这篇赋表面上的中心是:到底是宋玉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但它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关于女性美的一些想法。
  登徒子的妻子当然是不美的。蓬头发,蜷耳朵,遮不住牙齿的嘴唇,稀稀疏疏的牙齿,走起路来弯弯曲曲,还驼着背,长着疥疮和痔疮。这样一个女人,没有魅力是在意料之中的。
  宋玉的东邻女子如何呢?她的身材好,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她的皮肤好,傅粉则太白,抹胭脂则太红;她的眉毛如翡翠鸟的青黑色羽毛,腰像束绢一样柔细,牙齿洁白整齐……她嫣然一笑,能迷住所有的王孙公子。但在宋玉看来,她并不是太有魅力。原因在于,她虽然容貌美丽,但性格轻浮,竟攀上墙头向异性张望。秦国的章华大夫鄙之为“南楚穷巷之妾”,并不过分。
  郑、卫郊野上的那位采桑女才是值得称道的。春末夏初的绿色的原野,是她活动的背景。她肤色光洁,容貌美丽,再配上那和暖的阳光和悦耳的鸟声,更显得别具丰采。然而更令人心仪的是她的性情。章华大夫向她表示爱慕之情,她虽然心旌摇摇,流目含情,但心里总记得礼义之防,始终没有什么越轨的行为。一种心灵上的相互眷恋,一种精神上的相互亲近,这才是宋玉所认可的。毕竟,人生需要有较高的格调和情调。
  
  附记:
  
  写这篇赏析时,手头正好有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二月新一版《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一)。读了其中《登徒子好色赋》的“说明”,不禁哑然失笑。谨抄录在这里以飨读者:
  这篇赋相传是宋玉作的,但也有人认为不可靠。内容是写宋玉在楚王面前为自己辩护,因为登徒子攻击他好色。在这次争辩里,出场的有楚王、宋玉和章华大夫,登徒子没有出场,所以宋玉得以利用机会进行诡辩和反攻,又得到了章华大夫的帮忙,因而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宋玉自夸他如何贞洁,显然只是一面之辞;而他攻击登徒子的理由,又显然是颠倒黑白。可是章华大夫却首先被宋玉的美妙言词所迷惑,认为自愧不如;接着,楚王也盲目地加以同意,使这个登徒子(虚构的人物)蒙了两千多年的不白之冤。这说明一个人的思想方法,如果主观片面,看问题如果不从实质出发,就容易被那些“攻其一点或数点,尽量夸大,不及其余”的邪说谬论所迷惑利用,这是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得到启发的。至于赋中对美女的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是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硕人》的手法,并对以后曹植的名篇《洛神赋》等作品起着很大影响。
  
  闲情赋1
  □陶渊明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2,检逸辞而宗澹泊3,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4。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5,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6。悲商叩林7,白云依山。仰睇天路8,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9,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10;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11};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12},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阴,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13},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14},北风凄凄,??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伺晨{15},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16};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带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17};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注】1闲情:闲,防闲,杜绝。“闲情”即防备和禁阻男女之情。与“定情”、“静情”含义相近。2张衡、蔡邕均为汉代作家。3检逸辞:收敛放逸、淫乐之辞。4“佩鸣玉”四句:写美人品格不俗。5“悲晨曦”二句: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艰辛。6景落西轩:日落西窗。7悲商:秋风的声音。8仰睇:仰视。9“激清音”二句:写作者的心被美人清越的瑟声打动,希望能促膝交谈。10?:同“愆”,过错,指“冒礼”(冒犯礼教)。{11}华首:华美的发饰。{12}文茵之代御:被有文采的皮褥所代替。御:用。{13}扶桑之舒光:太阳出来。相传扶桑为日出之处。{14}毕昴盈轩:星光满窗。毕昴均为星名。{15} 伺晨:等候天亮。{16} “意夫人”二句:猜想美人在此,托行云传达我的心意。{17} 蔓草:《诗经·郑风》有《野有蔓草》篇,写男女“邂逅相遇”的事,诗序解释说:“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邵南:即《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毛诗序》谓:“《周南》、《召南》, 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余歌:遗诗。这两句说:不赞成《野有蔓草》中那种非礼的男女会合,而欣赏“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篇。
  将东晋的陶渊明与清代的袁枚相提并论,很有可能成为笑谈。但这篇《闲情赋》,却给我们提供了几分理由。
  袁枚时常标榜的人格境界是“真”。他认为,“好色不必讳”,“古之圣人,不自讳其私”。自讳其私,或自讳好色者,不过是矫情邀誉、虚行盗名之辈,为袁枚所看不起。他的朋友程晋芳(号蕺园),写信教他删掉集子中的写男女之情的艳情诗,袁枚在回信(《答程蕺园论诗书》)中寸步不让地说:“您的意思,是说我们读书人要有名望,定要像理学家那样循规蹈矩才行。然而我心中却认为,千百个假道学,不如一两个真正的白太傅、杜樊川。用价值千金的珍珠换鱼的一只眼珠,鱼不会愿意,为什么呢?因为鱼眼虽贱却是真的,珍珠虽贵却是假的。”“假令我集子中没有抒发男女之情的作品,尚且想设法编入几首来自招毁谤;幸好半辈子有小过失,情感表达在里面,怎么会忍心时过境迁就抹杀掉?我欺骗谁呢?欺骗自己吗?”“人能改正过错自然好,然而必须深刻认识他的错误,内心深处感到不安,然后才能听从别人的劝告,不能随声附和的。抒发男女之情的作品,即使有不对的地方,也不过是《诗经》中‘有个美人同车坐,跟她说笑又逗趣’那个样子。我自觉心安理得,就是圣人复活,也必然不会把已经安然自得的心重新折腾颠倒过来。”袁枚言行一致,所以他的同时代人赵翼说他是“风流班首”“名教罪人”。
  陶渊明的《闲情赋》也是于名教有碍的一篇作品。“闲”是“防闲”的意思,并非“闲居为不善”的“闲”。为了取得防闲的效果,他先将种种不该做的事情铺陈了一番,然后曲终奏雅,点明自己的主旨。但正如汉代的司马相如作赋“劝百而讽一”一样,读者的感受,却是只见他津津有味地写那种种风情,讽谏之意则微乎其微,没有什么影响。所以萧统《陶渊明集序》说:“白璧微瑕,惟有《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乎?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司空图《白菊》诗第一首也说:“不疑陶令是狂生,作赋其如有《定情》!”(因平仄关系,易“闲”为“定”)清末王运《湘绮楼日记》宣统二年十二月五日更说:“《闲情赋》十愿,有伤大雅,不止‘微瑕’。”
  《闲情赋》中的十愿,写来宛如后世的情诗。“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作为比较,我们引一首明代的时调《变好》:“变一双绣鞋儿,在你金莲上套;变一领汗衫儿,与你贴肉相交;变一个竹夫人,在你怀儿里抱;变一个主腰儿,拘束着你;变一管玉箫儿,在你指上调;再变上一块的香茶,不离你樱桃小。”种种变化,也和陶渊明写的相同,只是心愿而已,无非是想和她亲近。
  《闲情赋》曾引起鲁迅的注意。他在《题未定草六》中评论说:“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阿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或许,陶渊明也有感情很热烈的时候?
  萧统、鲁迅等都忽略了一点。陶渊明的十愿虽然很大胆,很热烈,却也很悲凉。他想亲自去见他所思慕的人,又怕有违礼义;想托媒人牵线,又怕别人抢在了前面。于是只能在想象中与她亲近。然而,即使他的愿望成为事实,仍难保长好常圆。比如,做她的衣领,而晚上睡觉,衣服是要脱下的;做她的衣带,衣带有许多条,总有被换下的时候;做她的蜡烛,大白天就用不上了……总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闲情赋》通篇弥漫着惆怅、感伤的情绪,非“热烈”二字所可概括。也许,在明确意识到结局不会太妙后,当事者有可能从迷途中返回?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