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财神范蠡考
作者:刘绍明
那么,道教又是何时确立陶朱公范蠡的财神神格呢?
晋葛洪《抱朴子》多次提到陶朱公范蠡,有“陶朱之术”、“陶朱之资”的说法。后世也有不少效陶朱之术而致富的例子。29但这里的陶朱之术并非道教祈财之法术。早期天师道有祈财之法术及符箓。如《正一法文经章官品》有《主贾市》一节,其中提到主“诸市”“金银”的“天市君”、“无上万福君”、“朱庐君”等,但似乎两者并无直接的联系。正如上述,由于中国古代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财神直到宋代才浮出水面30,明清以来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财神信仰日益深入广泛,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也正在这一时期融合吸收了民间的财神信仰,使范蠡等民间财神步入道教的殿堂。
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道教之所以奉范蠡为财神的原因。第一,道教所奉之神往往与此人生前的人格功德有密切的联系。范蠡居官则至卿相,居家则至千金,出神入化的经营手法,深刻而明晰可行的经商理论,是他成为道教司财之神的重要原因。在诸多财神中范蠡与财富联系最多。第二,范蠡与道家有密切的联系,与道教渊源最深,是道教之神仙。第三,范蠡“富好行其德”的品质满足了宗教的“报偿性”的诉求。道教在选择财神时格外注意财神的道德承担,范蠡富行其德,也是因德致富。范蠡经商有术,但并非一般意义的得财守财。范蠡以财富为生存手段,但不以财富为生存目的,所谓“范蠡式”31的经营智慧,并非指买卖过程中的投机取巧之类的雕虫小技,而是指的一种对财富本质的彻悟式理解。在范蠡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财富观念。这种出世的财富价值观最与道教的财富价值观相合,与拜金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32范蠡“三聚三散”其财,在取舍之间游刃有余,执与不执随心所欲,表现出入世又超脱于世俗的气度与智慧,也许正是由于范蠡致富的天才与他对财富的大彻大悟的理解,才使他成为中国传统信仰中最富财神气质的财神。
综上所述,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道家人物,故而较早地被道教奉为神仙。在民间,对陶朱公范蠡的崇祀一直延续着。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经商有术的陶朱公逐渐成为行业神并被民间奉祀为财神,诸多民间传说丰富了陶朱公范蠡的财神形象。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融合吸收了民间的财神信仰,进而从宗教意义上明确了范蠡的财神神格。
注:
①黄斐然辑:《集说诠真》,光绪卅二年上海慈母堂本。
②关于范蠡的籍贯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范蠡是南阳人。
③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④蔡德贵:《被忽略的道家——范蠡》,《学习论坛》2005年3期。
⑤陈鼓应著:《易传与道家思想》,台北商务印书馆,1994年。
⑥李学勤:《范蠡思想与帛书〈黄帝书〉》,《浙江学刊》1990年1期。
⑦孔令宏:《浙江道教史发凡》,《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6期。
⑧白奚:《范蠡入齐与老子学说的北传》,见《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
⑨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三册,知识出版社,1994年。
⑩《三国志·蜀书》卷二五,中华书局点校本。
11在民间信仰的诸神系统中,财神是出现最晚的神灵之一,它的出现目前仅能追
溯到宋代,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财门”之说,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有“财马”之说。“财马”、“财门”均指年画内容。
1231吕微著:《隐喻世界的来访者——中国民间财神信仰》,学苑出版社,2001年。
13韩其楼:《陶朱公范蠡与宜兴制陶业》,《江苏陶瓷》2001年2期。
14刘毅:《陶瓷业窑神崇拜述论》,《景德镇陶瓷》1997年3期。
15雪犁主编:《中华民俗源流集成·工艺行业祖师卷》,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
16《论陶朱为商学之祖》,见绍兴商学会发刊《商业杂志》,宣统二年第二号。
17李剑平主编:《中国神话人物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18张广智、高有鹏著:《民间百神》,海燕出版社,1997年。
19《第一批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中国文化报》2007年7月25日。
202223殷伟、殷斐然编著:《中国财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1蔡英豪:《头家本是陶家》,见《潮汕文化选集》第三集。
24图见张道一主编:《中国民间美术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
25图见《中国美术全集·年画》,上海美术出版社等,1998年。
26王红旗、孙晓琴编著:《中国古代民间福佑图说》,金城出版社,1998年。
27夏风:《中国江南家神的魅力》,《收藏家》2004年5期。
28王保民:《会计账簿的一些历史名称》,《会计之友》,1984年6期。
29前秦王嘉《拾遗记》记云:“糜竺用陶朱公计术,日益亿万之利,赀拟王侯,有宅库千间。”见齐治平校注《拾遗记》卷九,中华书局,1981年。
30刘仲宇著:《正逢时运——接财神与市场经济》,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32劫生等:《道教的财神崇拜与拜金主义的本质差异》,《中国道教》2007年2期。
(作者单位: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