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试论道教养生思想对六朝文学思想之娱乐倾向的影响

作者:蒋振华




  《文心雕龙·养气》云:“昔王允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岂虚造哉!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心虑言辞,神之用也。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此性情之数也。”刘勰认为,著述作文“钻砺过分”,就会使人精神疲劳,血气衰竭,此为常理。接着他又进一步指出:“气衰者虑密以伤神”,“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于是精气内销,有似尾闾之波,神志外伤,同乎牛山之木;恒惕之盛疾,亦可推矣。”殚精竭虑的结果是积劳成疾,此类例证如“仲任置砚以综述,叔通怀笔以专业”、“曹公惧为文之伤命,陆云叹用思之困神”,都为前车之鉴。对此,刘勰提解决之法:“故宜从容率情,优柔适会”,“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雍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常弄闲于才锋,贾余于文勇,使刃发如新,凑理勿滞,虽非胎息之万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一方面把作文呈艺作为一种从容闲雅,优游舒卷的养气保身活动来对待,如赞辞所云“玄神宜宝,素气资养”,另一方面,在进行文艺创作时清心调气,理滞化瘀,胎息吸引,两者相得益彰,定当文质兼美。
  刘勰的这种“保身养气”说,无疑受道教养生思想的影响。毋庸说其保身养气的内涵与本文开篇所陈述的道教养生思想如《太平经》的“爱气自养”实属相同,单就其用词术语和概念看,完全是神仙、方术养生之用语如“吐纳”、“节宣”、“清和”、“调畅”、“逍遥”、“胎息”、“卫气”、“素气”、“玄神”。现略举数例以明。“吐纳”:“《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胎息”:《后汉书·方术列传》:“(王真)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抱朴子内篇·释滞》:“故行气或可以治百病,……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胎胞之中,则道成矣。”(24)“卫气”:指水谷化生的悍气,属阳,主气,行于脉外,有通里固表护卫形体之功。“玄神”:①或谓人休内的作崇之神,为肾神之名称,又叫“玄冥”,《黄庭内景经》:“肾神玄冥字育婴。”②又指人身的下丹田,《周易参同契》注云:“玄冥即北方水府,为坤、坎之乡,在身则下部也,乃至玄至冥之地。”此外,《养气》篇借用王充的养气说来为自己的养气主题张本,也颇耐人寻味。王充的“养气之篇”今已不传,也许刘勰看到过,后来失传了。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说:“章和二年,罢州家居,年渐七十,时可悬舆。……乃作《养性》之书凡十六篇。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目塞聪,爱精自保,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王充这里的养生思想,其实就是光武时代神仙方士纖纬养生说的反映,是后来道教产生的一个渊源。葛洪的外丹术也是以王充关于人的精神依附于形体的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刘勰的养气思想,或者说他文学思想中的娱乐倾向,还是没有脱离道教养生思想这个母题。
  注:
  ①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
  ②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③《正统道藏》第20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④⑤⑥⑦(24)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⑧《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正统道藏》第9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⑨(11)(12)(13)(20)《养性延命录》,《正统道藏》第18册。
  (10)卿希泰:《中国道教史》第一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4)《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5)《阮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6)《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17)《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8)(19)《陆云集》,中华书局1988年版。
  (21)《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
  (22)《梁书·刘杳传》,中华书局1973年版。
  (23)四部丛刊本《梁昭明太子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