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时尚阅读 > 人事总监 >
四十四


  用事业来做文章呢,什么是事业?说白了就是有没有发展的空间。什么是发展?说白了就是往上爬的机会。在外企工作的最大吸引力在于能接触到、学到很多管理方面的路数,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多年的经营,确实积累下许多知识、诀窍,从这里开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助于培养起管理经验、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做事情的条理性。但待久了以后,就会遇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不少人把天花板归咎于老外对中国本土人才的歧视,或者是潜规则,其实,在罗伯特看来,是本土经理人自己封杀了自己的上升空间。比如语言,许多人就不注意下工夫,那你怎么可能与老外有深入的沟通?换成你是老板,你的下属在想什么,他有什么建议,你都不清楚,你怎么可以假手他去做大事?再说了,不少本土经理人视野狭窄,自己领域的知识讲得头头是道,放眼到全球市场,他们就落下风了。在有全球经理人参加的电话会议上,你可以看到尽是老外在叽叽嘎嘎地讲,中国经理人除了需要回答问题的,几乎就没声,要么他们没有听懂,要么他们听懂了,却不发表意见或评论。看看中国目前的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上课还是噤若寒蝉,稍微有人话多一点,老师就会严厉叱责,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那么低了,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连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印度的经理人在外企比中国人混得好的原因了。在上面那种情况下,中国人经常是以笑来掩饰自己,老外不解:"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要笑呢?真的很好笑吗?"

  跨国公司就是个熔炉,你只懂你这一小块儿,自身的流动性又差,它敢把你放到美国、英国、印度、俄罗斯、阿根廷去吗?能够到海外工作,本身就是迂回地突破了天花板,你自己没有准备好去接受这些挑战,都挤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千军万马的,要想突围,当然就遇到天花板了。

  斯泰尔斯有一个全球"未来领袖计划",每年从各国挑选一批人才到世界各地去工作,罗伯特一直积极地推动这个项目在中国的开展,但报名的人不多,即使有,最后被选上的也寥寥无几,这让他郁闷不已。

  而且,用事业留人,对职场新兵效果还可以,对年纪稍大的人,效果就不明显了。原因很简单,同样的事情他做了多年,做疲掉了,让他尝试新的工作,他又没那个胆子去冒险。而提拔晋升的路上,挤满了同样命运的人,他们总会发现通往金字塔上端的路越走越窄。最后,除了少数人,大多数的还是原地踏步,只好回到钱这上面,于是,外面的机会稍微"勾引",他就忍不住想跳了,而真正跳过去,做的还是那些工作,自己还是那个心气,周而复始。

  这也就是罗伯特为什么在招管理人才的时候,非常重视了解一个人在职业发展的路上是否体现了"不断进步"的趋势,要是他只看到一个人在平行地位移,他会对这个人持保留意见。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培养成领导,也不是所有的人愿意做领导,这些要求,是针对管理者和有管理潜质的人而言的。

  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全球化工作的机会,但在国内流动还是可能的。调动和轮岗在斯泰尔斯中国比较普遍,威廉也经常这么乾坤大挪移,但他的初衷是怕这些销售经理在一个地方做久了的对策。仅仅挪地方,而不增加、更换工作职责,其实算不上真正锻炼和提升。为了轮岗而轮岗,在罗伯特看来,那叫"乱轮"。

  这方面日本企业倒做得不错,一个学财务的人,进公司后,可能先干两年财务,然后就把你调到市场部去了,又过几年,你说不定就开始做人事工作,再过几年,把你派到海外某个工厂去当厂长,接下来,你可能又在某个国家做销售,如此几十年下来,运气好的话,你可能就是社长的候选人了。相比起中国人的职业发展顺着自己的专业走,日本人可算是把一专多能发挥到极致了。也难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中,除了美国企业多,数下来就是日本企业了。企业是否强大,与国家经济是否强大之间,一定有很强的关联性。

  感情留人也是不错的方法,但员工对公司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们对自己顶头老板的感情决定的。你罗伯特魅力再大,比得上销售经理们跟威廉的感情吗?当然,用袁克敏这块招牌效果也不错,但要是这些人固执地相信袁克敏都自身难保了呢?他们还会不会把对袁克敏的感情投射到对斯泰尔斯中国这个虚拟的化身上来呢?

  关键问题还是继任者计划没做好。如果每个关键的位置都有一到两个继任者,那么,即使现任者走掉,影响也不会太大。罗伯特其实已经发现斯泰尔斯中国的这个软肋,所以才力推管理培训生计划,而继任者计划由于比较敏感,即使在跟他关系很熟的威廉那里,也都被敷衍着,其他部门的推进速度也不理想。

  那么,目前这篇"留人"文章该怎么做呢?罗伯特决定先从上海分公司经理迈克谈起。

  迈克在公司被称为"麦霸",就是K歌的时候抱着麦克风不放的人。通常有两类人被这么称呼,一种是歌唱得特别好,自己感觉也很好的人;一种是自我感觉歌唱得很好的人。迈克属于前者。尤其是"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飙到高音处,简直是原音重现。

  做销售少不了酒桌上的应酬。有些人要么醉了乱说,有些人不仅乱说也乱来,而迈克喝得越多,说得越精彩。这个说也有讲究,完全是"黄"腔,未必人都喜欢,完全没有这些,气氛也不好。一般情况下,迈克都不先开口,酒过三巡之后,他的语言就来了,而且特别的妥帖。他劝人喝酒,并不直吼吼的,永远是带着笑,浓得化不开的样子。

  迈克一直给人可以做朋友的印象和感觉,但别以为这样,就可以跟他深入地交流,像罗伯特以前跟威廉一样。迈克是无论你怎么旁敲侧击,他总有一种保留。这种人,除非你跟他交往得非常深入,你和他的谈话永远只在边缘热闹而进入不了实质。

  罗伯特一直在琢磨怎么跟他沟通以及沟通什么。目的当然是希望他留下来。那么,什么可以让他留下来呢?迈克做上海销售经理已经有六年了,这些年的销量一直不错,固然这其中有市场情况不错的因素,迈克本身的销售能力确实也不俗。肖兵离职后,关于迈克接班的声音甚嚣尘上。但威廉一直不表态,后来公司一直没有填补这个空缺。给他画这个饼?不可,乱忽悠可不是罗伯特的长处,即使暗示也不行,因为一旦一段时间后没兑现,他还是会走,走得更坚决。坦率地说,迈克是个好的销售,但未见得是好的销售经理,他一直喜欢单干,凡事爱揽在自己手中,这也是罗伯特不看好他的原因。但他不能更上一层楼,未必就不能在原先的位置上继续发挥作用,至少,他在这个位置上,比这个位置上没他更好。公司现在也没有其他更适合他的位子。看来,事业方面留他的余地不大。

  盘算来盘算去,罗伯特手上牌并不多。

  "是跟威廉去泛亚吧?"罗伯特单刀直入,他知道,对迈克这样的人,与其绕来绕去,不如直接点破。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迈克没有正面回答。

  "我不是说民营企业就不好,其实从某个角度上说,比外企的空间更大,会提供一个舞台让人去发展。"罗伯特知道无法"扬"己,只好"抑"人了,"但是,据我向在民企做事的朋友了解,民营企业最大的变数在于不稳定,老板的想法随时变来变去的,一日三变都有可能。我相信你做事肯定没问题,但是否能适应民企的风格,怕是要多想想。跳出外企这个圈子,再跳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其实,说句可能有点虚伪的话,我对公司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我刚进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小sales,是在公司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做了这么久,主要还是想换个环境。你也知道,现在公司这个情况,未来有什么走向我们也说不清楚。当然,这也不是我们要去操心的事情。"

  话虽在理,但是,哪个企业现在没有变化啊?组织架构随时会调整,业务会调整,自己的老板说不定也经常会换,如果一遇到变化就跳槽,是不是适应能力也太差了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