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黄侃:亦庄亦谐真醇儒

作者:王学斌



去坐,有两瓶茅台,请你尝尝。”黄侃嗜酒如命,这一来怒气全消。
  黄侃的这种怪脾气在其晚年执教中央大学时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黄侃刚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时,与校方有“三不来”之约,即“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人称“三不来教授”。因此,学生每逢下雨下雪的天气就以今日天气不好,不知黄侃到不到校上课作为谈笑之资。有学生还戏言:“今天天气黄不到。”
  黄侃曾在中央大学开设“文学研究法”课程,用《文心雕龙》作课本。他平时只管讲课,一向不给学生布置作业,临到期末考试,他又不肯看考试卷子,也不打分数。此做法在教务处那儿可过不了关,教务处一再催促他。最后,黄侃被逼急了,就给教务处写了一张纸条,上书“每人八十分”几个大字。他的意思是学生总想得甲等,给90分嫌多,70分又非甲等,80分正合适。教务处也无可奈何,就不再提起这事了。
  还有一则趣闻颇能体现黄侃不拘小节的秉性。中央大学为严肃校纪,规定师生进出校门一律要佩戴校徽。黄侃忙于自己的学问和教学,对这些细枝末节常常不太注意。有一天,他到校上课,新来的门卫不认识他,见他没有佩戴校徽,就拒绝让他进校门。黄侃说:“我是教授黄季刚,来校上课的。”门卫说:“你又没戴校徽,我怎么知道你是教授?”黄一听,气得把装有讲义的皮包往门卫面前一推,说:“你有校徽我没有,那你就去上课吧!”门卫一听,感觉此人来头很大,口气有所缓和,说没有校徽有名片也行。黄侃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碰巧路过,赶紧过来调解,才算了事。
  第四,别看黄侃脾气古里古怪,长相其貌不扬,但却也是一位风流好色的“多情种子”,很有些辣手摧花的手段。他的韵事秘闻数不胜数,足足可以装上一箩筐。
  据时人不完全统计,他一生结婚竟多达9次。当年,刊物上曾载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的极端攻讦之语。黄侃的发妻是王氏,两人聚少离多,有名无实。他曾担任同族女子黄绍兰的塾师。后来,黄绍兰从北京女师大肄业,去上海开办博文女校,黄侃便到上海追求她。当时发妻尚未下堂,黄侃于是心生一计,哄骗黄绍兰与自己办理结婚证书,用的是李某某的假名。黄侃的解释是:“因你也明知我家有发妻。如用我真名,则我犯重婚罪。同时你明知故犯,也不能不负责任。”谁知好景不长,黄侃回北京女师大教书,与一苏州籍的彭姓女学生秘密结合。黄绍兰闻讯,欲哭无泪,因婚书上男方的姓名不真,她也无法对簿公堂,讨一公道。更可悲的是,她与黄侃生有一女,其父恨她辱没家风,一怒之下,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后黄绍兰投在章太炎门下,深得章夫人汤国梨的同情,但她仍然摆脱不了黄侃带给她的精神伤害,变得疯疯癫癫,最终悬梁自尽。汤国梨在《太炎先生轶事简述》一文中公开表明她看不惯黄侃极不检点的私生活,骂他“有文无行,为人所不耻”,实乃“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
  然而,虽说制造孽债不少,黄侃却并未有收手之意,继续追求“窈窕淑女”。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时,原配夫人王氏去世,黄侃恢复了自由身。当时有个大三女生黄菊英,与黄侃的大女儿同级,假日常到他家里来玩,以父师之礼事黄侃,黄侃对她也很好。两人日久生情,终于传出“二黄师生恋”的艳话。但是,黄菊英的家庭比较守旧,根据“同姓不婚”的习俗,他们难能结为连理。黄侃为表示对黄菊英的情意,就送给她一首《采桑子》: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缥缈缠绵一种情。
  当时留恋成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情。
  手捧这么煽情缠绵的佳句,试问天下有几个女子会不动心呢?黄菊英看后,大为感动,毅然决定脱离家庭和他成婚。此事很快传遍武汉学界,顿时成为丑闻。依照黄侃我行我素的个性,怎会害怕别人骂他伤风败俗?他居然要学生收集骂他的小报,以供蜜月消遣,真是匪夷所思!黄侃不仅恃才傲物,而且“恃才泡妞”,此等本领实在令后人自愧不如!
  第五,黄侃对人对事一向爱憎分明,对其爱者能够不计前嫌,一笑泯恩仇;对于憎者则讽刺挖苦,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
  著名词章家吴梅是黄侃在中央大学中文系的同事,两人关系不错。有一天,黄侃请吴梅和一些同事喝酒。黄侃本是善骂之人,酒酣耳热之际,一肚子牢骚更是倾泻而出。骂着骂着,言语牵涉到了吴梅身上。吴梅酒也喝多了点儿,与黄侃辩了几句,并说:“你黄侃不要太不讲理l”黄侃此时已醉,闻言大怒,一个巴掌打了过去。吴梅急忙躲避,未被打中。他一时冲动,也回敬了一掌,被同事挡住。于是两人离席而起,准备大打一番。大家好说歹说,最后把他们拉开了。第二天酒醒之后,两人居然又和好如初,根本不计较昨日的不愉快。
  黄侃在中央大学任教时,同时也在金陵大学兼课。金陵大学农学院院长是刚从美国回来的博士。有一天,他忽来雅兴,宣布要在大礼堂公开表演“新法阉猪”。海报张贴出来,大肆宣扬,轰动全校。
  到那天,前去围观的学生特别多。黄侃碰巧那天也有课,他走进教室,发现只剩下稀稀拉拉几个人,知道学生都被“洋博士”吸引去了,便说:“今天上座不佳,大家是不是去凑一下热闹?”剩下的同学欣喜万分,都高兴得要往外走。黄侃对“假洋鬼子”教授素来瞧不起,这回“新法阉猪”的宣传,使他也起了怀疑,便道:“好!咱们也一起瞧去!”
  进大礼堂一看,只见一头活生生的猪,被紧缚在手术台上,肚破膛开。这位院长因所学的洋玩意儿不到家,手忙脚乱,却始终找不到猪卵巢的部位。阉猪变成了宰猪,旁观者笑成一片。黄侃看在眼里,笑在心上。回到课堂上,他即兴填了一首词:
  大好时光,莘莘学子,结伴来睹。佳讯竞传,海报贴出:明朝院长表现阉猪。农家二彘牵其一,捆缚按倒皆除。
  瞧院长,卷袖操刀,试试功夫。渺渺卵巢知何处?望左边不见,在右边乎?白刃再下,怎奈它一命呜呼?看起来,这博士,不如生屠。
  这阕词嬉笑怒骂,滑稽至极。全校争相传诵,读者无不捧腹。那位当众出丑的院长,自然有所耳闻,羞愧难当,只好悄悄辞职而去。
  
  民国—醇儒
  
  除去黄侃那些令人瞠目结舌、哭笑不得的逸闻趣事外,他那博大精深的学问应该更值得我们后人铭记。实际上,狂徒怪人的表象下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国学大师、博雅醇儒。常言道,“名师出高徒”,黄侃师从清末民初学问独步一时的古文经大师章太炎,可谓是师出名门,二人的学问之大,创获之深,被后人合称为“章黄学派”。
  1906年,黄侃得到晚清大吏张之洞的资助,东渡扶桑求学。适值章太炎刚刚摆脱牢狱之灾(1 905年“苏报案”爆发,章太炎被英租界巡捕房关押3年),亦来到日本避难。当时留日学生皆慕章太炎之大名,前去求学拜访。黄侃当然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就偕同好友多人一道谒见章太炎。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