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陈州笔记四题

作者:孙方友



观陈州城内,有身份的当属三家。一家姓白,儿子是京官,只可惜家中只剩老爹而无了老娘,自然送不得。一家姓赵,儿子现在军队里当团长。一家姓吴,儿子是商务会会长,属陈州首富。赵、吴两家的母亲还健在.于是就让曲老太太作了难。若送赵家,吴家属地方豪绅,得罪不起:若送吴家,赵家少爷年纪轻轻就混到团长,前途无量,日后若再腾达,怕是巴结都来不及。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连自己那一件也不穿了,干脆赵、吴两家母亲一人一件,不偏不倚,一样看待,要踩路就踩个光明正大,省得落下隐患。
  于是,曲老太太就派人把两件狐子皮袍分别送给了赵老太太和吴老太太。
  不久,曲仲景回陈州省亲。那时候已临近春节,他见母亲没穿狐子皮袍,很是奇怪,便问:“娘,天这么冷.孩儿让人捎回的皮袍您老咋不穿?”曲老太太笑了笑说:“我舍不得!”曲仲景说:“那不是两件吗?穿一件放一件,岂不更好?”最后问得急了,母亲才向儿子道了实情。曲仲景一听母亲把皮袍送了人,半天没言语,更没抱怨,只说送过了就算了!我明白娘的好心,是想为孩儿踩路哩!但话说回来,自己的路还主要靠自己!
  不久,曲仲景荣升为河南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因为当时的第九行署在潢川,距陈州只有二百里,消息很快反馈过来,陈州城有名人物全去曲家道喜祝贺。曲老太太坐在客厅里,红光满面,从早应酬到黑,只是出乎她意料的是赵家和吴家却一直未前来道喜。其实,道不道喜曲老太太倒不在乎,只是令她气愤的是,儿子升迁不到三天,从赵府里就传出谣言,说是曲家儿子升了专员,算是陈州大户了!两年前,曲家老太太还拿着狐皮袍子来俺们府上巴结俺们家老太太哩!曲老太太很生气,正要去赵府与赵老太太论理,赶巧曲仲景派人来接母亲到潢川住几日,曲老太太便坐车去了潢川。
  到了潢川,老太太仍气不休,便向儿子诉说了一遍。曲仲景听后笑笑,好一时才问:“那吴家怎么说?”曲老太太说:“吴家没去道喜,但也没胡说!唯有那老赵婆子不是个东西!”曲仲景劝娘说:“赵家诋毁我们,是嫉妒。如果他儿子升为军长,就不会有此种心态!吴家老太太若当初接了你的袍子又返回同等的礼品,他们一定去道喜。那时候他们只收礼不还礼,是小瞧了我们,所以现在他们很害怕。你老不要为此气伤了身子,等过几天你回陈州,一切由我安排!”
  几天以后,曲老太太从潢川回到陈州,她遵照儿子的吩嘱,把从潢川拿回的特产一分两份儿,一份儿送给赵家,一份儿送给了吴家。果然不出儿子所料,吴家人感激涕零,第二天就由吴老板亲自到曲府慰问,带去很厚的礼品,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件貂皮裘衣,据说价值要高于当初曲老太太送给吴老太太的那件狐皮袍子的几倍!但吴老板很情愿,对曲老太太说,“您老当初就不小瞧吴府,已使我吴某感激不尽!您老要比那赵老太太强万倍!你别看她儿子才当了个团长,她自己像是早当上了军长的娘!”
  曲老太太笑笑,说:“当初送皮袍,你们赵、吴两家老太太一人一件。这回我从潢川带了些稀罕物,仍是一家一份儿!”
  吴老板一听,更感曲老太太胸怀宽阔。
  不久,陈州城里到处是贬低赵老太太褒扬曲老太太的声音。
  再后来,赵老太太的儿子升为军长,而曲仲景因得罪了刘峙而被贬官为民。但曲老太太的口碑却也没因儿子的升降受到影响。
  再后来,赵老太太和曲老太太先后离开了人世。那时候,虽然赵老太太的儿子官居要位,但丧事上前去吊孝的人远远赶不上曲老太太。
  有一天,曲伸景做了一个梦,梦里他见到了母亲。母亲对他说:“儿啊,以德服人得人心,这话一点儿不假。你为娘算是尽了最大的孝心了!”
  曲仲景醒来之后,很是高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清河世泽,严野家声。
  上些年纪的陈州人大多都记得这副对联。
  
  吕紫阳
  
  吕紫阳,字扶南,陈州南吕家大湾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父亲皆为举人。受家庭熏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举业。他天资聪颖,勤奋好读,过目成诵,被县人誉为“神童”。光绪十一年,以优异成绩考为拔贡,十四年得中举人。吕紫阳还擅长书法,工诗善文,陈州人能得其墨宝者,视为荣耀。
  吕扶南虽自幼受孔孟之道,饱读五经四书,但思想开朗不陈腐,眼光开阔不淤滞,善于接受新事物。虽身为举人,却对科举制度和考场腐败早有不满;因此,在光绪二十三年戊戌变法中,由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的影响,他很快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竭力反对科举制度,积极倡导筹办新式学堂。第二年,陈州举行县考,吕紫阳和几个秀才密谋,决定抵制这次考试。他们以匿名传单张贴大街小巷,在县城北关太昊陵鸣钟集合参考童生,吕紫阳登上大殿高台。公开揭发县令李之声在官场和考场徇私舞弊的劣迹,宣扬科举制度的腐败,鼓动童生们集体罢考。李之声闻之,惊恐恼怒,当即派人上报省府和州府,派兵镇压,并将吕紫阳等人逮捕,关进陈州大牢。在狱中,吕紫阳惨遭百般拷打。终不屈服。
  吕紫阳被关押之后,他的家人四处营救。他的小女儿吕大娟,有胆有识,那一年她刚满十八岁,为营救父亲,女扮男装,先去省府开封,又去京都北京,托情于父亲旧好,哭诉于各级官府。吕紫阳的好友与学生也四处奔走,为其鸣冤叫屈。眼见就有开释之望,不想风云突变。康、梁变法失败,帝党失利,全国大规模搜捕屠杀与改良派有牵连者,吕紫阳自然也难以逃脱,再加上县令李之声对其恨之入骨,决心要凌迟吕紫阳,然后将其头颅悬之城门,以儆效尤。
  可令李之声想不到的是。就在即将吕紫阳斩首的头天夜里,竟有人蒙面劫狱,救走了吕紫阳。
  蒙面劫匪是一帮土匪。
  这帮土匪的首领姓蒋,行三,人称蒋三。蒋三是陈州西蒋桥人,也是大家公子哥出身。当年因遭仇家暗算,才人了匪道。蒋三虽然入了匪道。但并不像别的匪徒只讲打家劫舍,杀人越货。他毕竟是个文化人,对国事时势比较留心。见康、梁变法失败,改良派遭屠杀,心中很是有点儿可怜弱者。为有所表现,于是便化装进城劫了大狱,救出了吕紫阳。
  蒋三将吕紫阳救到匪巢后,宾客相待。他虽不认识吕紫阳。但久慕其名,所以对他很尊重。吕紫阳得知是蒋三救了自己,既感动又奇怪.问蒋三说:“你为什么救我?”蒋三说:“不为什么,就为先生一身正气,晚生是慕名而救!”吕紫阳苦笑道:“老夫眼下已臭名昭著,你应该让我学习谭嗣同谭大侠才是!”蒋三劝道:“吕先生,你既然已逃离生命之险,就别再胡思乱想。留有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不如先将伤养好,待机出山为上策!”吕紫阳一听,觉得有道理,便答应了蒋三,蒋三略懂医道,匪巢中又备有金创药,就先给吕紫阳上了药剂,然后又为他腾出两间上房,让其住下。闲来无事,蒋三就去探望。吕紫阳见蒋三虽是土匪,但良知未灭,便给他大讲西方科学思想,列举旧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