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从幸福跌入困惑,从迷茫走向理想

作者:焦美玲




  高梦迪注意到两个指挥者不好观察全局,还建议棋子都蹲下来。
  就这样吵一会儿静一会儿,下了30多分钟,以红军胜利而告结束。
  孩子们回到座位上,我请参与的学生和没参与的学生谈感受。
  等学生们说完,我问:“大家知道老师现在想说什么?”
  王天宇率先说:“老师可能是想让我们知道团结,我们这个班就是一盘棋,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棋子,缺一不可。”
  这之后,所有的孩子都发现了这盘棋中的“奥秘”。一个接一个为我做着代言人:
  “老师想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做什么都需要合作、分工。”
  “我们摆棋就摆了半节课,可见做成一件事需要许多的心血,我们要懂得理解别人的付出。”
  ……
  自主自觉意识的培养,使孩子们个性鲜明,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自觉意识。
  现在,我已经能从烦琐的日常管理中脱出身来。即使我外出不在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依然有序进行。每次回来,孩子们都会自豪地告诉我:这些天我们每个人都特别好!
  4.培养悲悯情怀,努力拥有大爱的能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有一种大爱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与关注弱势群体,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情他们的不幸,乃至激发起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一起进入我们的班会课堂,成为我们探讨的对象。农民工问题、艾滋病问题、慈善事业都是我们的讨论范围。当比尔·盖茨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时,我们探讨大爱何时要无声,何时要大声;当农民企业家救助贫困学生万里行活动走进我们的校园,我们细心体味台上接受捐助者的心情;当一只小鸭打破了异国的宁静时,我们反思我们作为共和国“公民”的义务……
  记得有一次学生读了一篇有关乞丐的文章后,我们做过一番深入的探讨,事后我完成了记录。
  
  某个人的父亲
  王秀兰
  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北京的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行人都放慢了脚步,就连汽车也像是爬行的乌龟。
  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发现天桥上蜷缩着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他上身的棉袄有的地方打了厚厚的补丁,有的地方却能看见冻得紫红的肉。裤子上也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窟窿。那双光着的干瘦的脚边放了一个黑糊糊的塑料盆子,盆子被细细的雪灌了一半。
  有人从他身边走过,摇摇头走了。有人叹息几声。有人对自己的孩子说,看见了吧!这就是好吃懒做的人。你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也一样要上街乞讨的!
  那孩子就冷吸一口气大喊着,不要啊!不要啊!
  然而那男人就像死了一样,熟睡着,不在乎谁说些什么。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蹒跚走来,看见了这个男人。老者惋惜地摇了摇头,哆嗦着从口袋里掏出两枚硬币,然后用拐杖捅了捅男人,嗨!起来,起来,给你两块钱,去喝碗汤吧!
  男人缓缓地睁开眼看了老者一眼,冷冷地咕噜一句,扔盆儿里吧。说完又甜甜地睡去了。
  老者显然被激怒了,他愤愤地把攥着两枚硬币的手收了回来,破口骂道,冻死活该,不知死活的东西,跟我儿子一样,不过你倒不是我儿子。
  就在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儿走了过来,把他身上的小棉袄脱下来盖在了那男人身上。老者非常诧异地问小男孩儿,这个人是你的父亲吗?
  小男孩儿摇摇头。
  老者又问,那他就是你的亲戚喽!
  小男孩儿又摇摇头。
  老者百思不得其解地说,他既不是你的父亲,又不是你的亲戚,你为什么把自己的小棉袄给他盖上呢?
  小男孩儿气咻咻地说,他不是我的父亲,但他总得是某个人的父亲吧!即使现在不是,将来也一定是吧。反正,他总得是一个人的父亲吧!我不是他的儿子,但我总归是某个人的儿子吧!
  说完,男孩儿由于激动而满脸通红地走了。
  老者一下子怔在那里了。
  后来,人们看见一个乞丐搀扶着一个老人消失在茫茫雪夜中。
  男人睡过的地方很快被雪覆盖了,这个城市也安安静静地睡熟了。
  等孩子们发表完意见,我提醒孩子们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推荐人评论的时候说到:“虽然有些人不值得同情”,我想问,值得同情与否有无标准?说这个乞丐不值得同情是因为他行乞还是贫穷?这个问题大概还可以和刚才有同学提到的什么样子的乞丐应该帮助合并起来考虑。
  这个问题,我记得以前曾经说到,我判断的标准是行乞者是否具有劳动能力,如果行乞者是老人、孩子或者残疾,我会选择帮助,尽管据说这样的人中有职业乞丐,甚至以欺骗为生,但我为了良心的安宁,还是会选择帮助。最近读到的一些东西让我对这个认识有了变化。有时年轻力壮者不是不肯出卖劳力,甚至不是没有出卖劳力,而是付出了劳动,依然不能维持生活,比如那些工资久被拖欠的农民工。所以我现在只能选择一概帮助。
  而这样一些人的存在,无论是他们被生活所迫,还是故意选择了行乞骗人的“职业”,我想都可以说不只是其自身的问题,社会、国家从某个意义上说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不能选择有尊严的方式生活本身也是一种不幸。他们如马家爵一般其实也是需要人们的同情的。而这样的尊重与宽容才是更健康的心态、更人道的情怀。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努力让自己成为人道主义者。
  其次,同学们听读文章可能没有注意,文中帮助乞丐的老人和孩子的做法是不同的,可以说孩子的帮助是基于尊重与关爱这一基础上的。
  爱的力量总是大于廉价的施舍,后面乞丐之帮助老人让我们看到了爱开出的花朵,甚至让人不能不浮想也许老人和乞丐间会继续发生新的故事。
  其三,本文细节描写确实值得学习,而对比手法的运用更是不容忽视。路人的态度、老者的举动、孩子的言行相互比照,给人的提示不言自明。
  第四,本文的真实性尚存疑,七八岁的孩子,纯真善良自然毋庸置疑,但是在大雪纷飞中脱下棉衣的举动,我以为有违情理。我想换个结尾,比如孩子从家里抱来了一件衣服什么的,似乎更好一些。(此点乃课后写本文时所补充)
  一年间关于爱与尊重、同情与宽容等问题,我和孩子们一直在讨论,但是孩子们在给予关爱尊重、同情宽容时总是不自觉地会进行筛选比较。每个人的人格、生命都需要尊重,都是平等的,这对于孩子们还仅仅是理论上的东西,我的孩子们还不懂得,那些生活困顿乃至看似卑微的人其实和我们没什么区别,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谁是不值得获得关爱尊重、同情宽容的。我需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再及:如果我们对爱的渴望需要借助于虚假的故事来满足,是否是我们更大的不幸?
  最美的情感应该首先是真实的,无论我们多么想要营造出和谐温暖的世界,都不能依赖于想当然的虚构。
  这样的讨论,今天或许还没有什么成效,但我相信,只要有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就总会在适当的时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不是结束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太对了,现在我每天都生活在由衷的快乐与幸福之中。
  微笑看孩子踏进教室,微笑着目送孩子们离去,这是人间最美丽的图景!
  虽然我的孩子们还是在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我知道很多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甚至那是青春的权力;虽然我的孩子们有时会偏激地“抵触”老师们的善意指导,但是我知道那样的“反叛”是他们在尝试独立地思考,这远比他们一味的服从更有意义;虽然教育总是很艰难,但是我知道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着向真向善向美的种子,只要我善加呵护,一定会开放最美丽的花朵;虽然现实依旧不能尽如人意,但是我知道,我随时都在改变这个世界,我在带领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不断成长……
  (本文摘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1]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