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蒋介石《西安事变日记》

作者:周天度 孙彩霞




  子文属其再说虎城,使其赞成余今日回京。周乃允之。
  约至下午二时半,子文来言,请先准备,约即可行。未几,张亦来言,虎城□□□对飞机已准备,可即出城上机。余乃属张召虎城来。约半小时,虎城果来。余命张、杨二人在余床前对坐而切训之,训话约半小时。训毕,问张、杨之意如何,有否□□□□□□而退。
  余乃整衣而行,登飞机□□□,余再三辞张,不欲其同行入京,彼□动,强求同行。余无法阻止,乃准其同飞。到洛已五时廿分矣。
  晚,宿洛阳分校,接见各高级将领后休息。
  
  26日上午12时20分,蒋介石回到南京。当晚,即向国民党中央报告西安事变经过大略。蒋介石是日日记云:
  
  雪耻
  本日上午九时三刻,由洛阳起飞,十二时廿分,与妻同到南京。
  晚,召集中央各要人报告陕变经过大略。
  
  蒋介石一回到南京,就变了脸,派宋子文示意张学良写了请罪书,又在给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的呈文内称:西北剿匪副司令张学良代理总司令职务,在其管辖区内,发生如此剧变,国法军纪自难逭免,准备军法审判张学良,以治其罪。27日,蒋介石日记云:
  
  雪耻
  本日医病,下午会客。
  胞兄介卿正午逝世。余在病中,家犹不愿使余闻知。呜呼,兄弟三人,今只残余一人矣!蒙难之中,使病兄惊悸,致其速亡。但余出险之讯,彼已闻知,当可慰其灵矣。
   是日腿部痛苦未减,精神亦不甚佳,仅会客数人。问岳军(指张群,字岳军——笔者注)外交情形。
  晚见汉卿。彼犹强余以实行改组政府,而毫无悔祸之心。余乃以善言慰之,并实告以军法会审后,请求特赦,并予以戴罪图功之意。彼乃昂昂然而去。
  
  28日,国民党中央举行谈话会,讨论对张学良的处置意见,何应钦、陈果夫、陈立夫等一批军政要员以及与张有宿怨的人,主张不能让他回西北,且要求将其处以死刑,遭到宋子文、宋美龄兄妹的抵制。蒋介石认为宋子文这是只知私人感情,而不顾及国家。是日蒋介石日记云:
  
  雪耻本日会客,征求各方意见
  本日会见各部长,征求对汉卿如何处理之意。
  中央谈话会,多主张不能令汉卿再会[回]西北。惟子文则不肯失信于其友人,必欲任其回去,并深信张以后必能服从到底也。子文只知私人感情,而不顾国家□□□□□□及也。余仍以好言慰之。妻为此事□□□□。
  
  蒋介石对于在西安答应的各项协议,曾企图否认,他命令缓撤在西北的中央军,同时为恢复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决心不准张学良回西北,并找出各种不放他回的借口。29日,蒋介石日记云:
  
  雪耻本日约张来谈
  本日病痛未减。
  为处置汉卿问题,想求公私两全之法未得也。乃决心不准其再回西北而保全其生命□□□□益之、天翼(朱培德,字益之;熊式辉,字天翼——笔者注)分别进行,并缓撤西北□□□□以备叛军抗命也。若复放其回任,不惟后患无穷,而政府之地位立即动摇。以彼回西北,不仅为其所为欲为,且可藉口前所要求者如有一件不行,彼即可叛变也。彼所要求者为中央在西北部队一律撤退。此为其惟一要求。如果放弃西北,任其赤化,则不惟国防失一根据,而且中华民族发祥之地且陷于永劫不复矣。况西北动摇,则统一之局全隳,经济计划无从实行,十年建设成绩毁于一旦矣。
  
  蒋介石曾先后两次提出引咎辞职,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两次挽留。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朱培德、鹿钟麟为审判官,组成军事委员会高等军法会对张学良进行审判。同时对陕甘的善后和人事问题也作了安排。30日,蒋介石日记云:
  
  雪耻以静制动,持志养气
  预定:一、先发表判决文与呈请特赦文;二、特赦令暂缓发表;三、令速占宝鸡;四、朱逸民为皖主席;五、王德浦、罗贡华或吴次威为民厅;六、杨虎城免职或留任,孙蔚如为陕主席;七、王树常为甘肃绥靖主任,顾墨三为西安行营主任;八、逸民为□□□□;九、发告西北将士书。
  注意:一、对□□□□俄态度;二、对共方针;三、对力行社方针;四、□新组织之干部。
  上午,会客。往访□□。对中央再呈辞职,准假二月。
  下午,妻赴沪疗病,以在京刺激太深,此次操急,实非常人所能担负也。
  对张处置办法决定方针也。
  
  31日,军事委员会高等军法会开庭审理张学良,判决张学良有期徒刑十年,褫夺公权五年。同日下午,蒋介石向国民政府呈文请求特赦张学良。国民政府通过特赦,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从此张学良失去自由。宋子文原是张学良人身安全的担保者,他激烈反对扣压处置张学良,是日他亲自陪同前往受审。蒋介石也觉为难了宋子文,致函慰之。是日蒋介石日记云:
  
  雪耻壹是皆□,修身为本
  预定:一、多□总预备队;二、多用钢甲车;三、问天才能否回陕;四、放鲍志一;五、皖主席由□□□□;六、杨、于革职留任;七、委□□□□副主任;八、与杨交涉驻兵东北□□□
  注意:一、心燥性急病中应自忍耐;二、对侍卫应□之。
  上午,军法审判张学良,闻其卫队陆续到宋寓,已十有一人,如不审判,卸其武装,则彼逃也。余致书子文慰之,使其为难,于心不安也。
  □□□□□□□对军事迟疑不决,且不愿负责,可谓无人格之至,不仅[禁]愤怒。
  (责任编辑 汪文庆)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