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4期


曾结管鲍情 长忆忘形交

作者:无 文

当年风云一时的罗章龙。
  1950年间,罗章龙发现报刊上有毛岸英的一篇文章,便化名去信,就文章内容商讨一二。8月20日,毛岸英即回信和老教授谈论起经济学术问题,还问候起居。好学的岸英也许不明罗老师何许人士,而在罗章龙则非无意了——昔日黄浦江畔,“三户楼”里曾是一家人,罗章龙怕是还抱过这位侄儿吧。
  惜乎,这一线之牵难以为续。是年11月间,毛岸英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毛泽东痛失爱子,五内俱伤;罗章龙得此消息,打开这位贤侄的书牍,又忆起“一九二四年时,杨开慧偕岸英居上海中兴路三曾里,与余为邻”,题写了两首悼念之作。其中之一:抗美援朝战垒开,书生仗剑渡辽来。悲风千里平壤郡,磊爷英年殒茂才。
  ——《题毛岸英书牍手迹》其一
  罗章龙多年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他把自己关于国民经济原理的著述印本送给了毛泽东。一次,罗章龙外出讲学路经北京,毛泽东知道了,由身边的杨尚昆将自己的文集送给罗章龙(这本在佳木斯刊印的最早的毛氏文集,至今仍由罗氏后人珍藏着)。事后,罗章龙写了《寄远》一诗给“二十八划生”:
  汝我忘年友,结交争上游。
  同心若金石,攻错赋同仇。
  湘北齐征战,春申赠吴钩。
  群星半陨落,一老卧沧州。
  ——《寄远》
  [注]“忘年友”一处疑有误,笔者曾与作者谈及似应为“忘形友”。
  《寄远》一诗后,罗章龙再也没有以诗遥赠,毛泽东也是多年未提老友。忘形之交淡而无痕,管鲍之情弦而无音,直至1976年的那个秋夜,毛泽东撒手人寰,罗章龙悲恸不已。继而相伴四十年的老妻也新亡,更是悲上加悲,八十老叟独自在寓所写下了数行诗句。这一组写于是年9月的诗,命题《悼亡诗》,其意义却绝非传统所特指的“悼亡”可涵盖,尤其是后两首:
  生离死别不寻常,满院桐荫洒夕阳。
  秋雨秋风花落尽,天荒地老万人怆。
  死别生离不计年,艰难忧患共谁怜。
  如今撒手人间去,塞北江南离恨天。
  一派悲风壮怀,哪里是在悼念一隅妇人。“天荒地老万人怆”,只应是对友人哀思追念之情发自肺腑的表露,难以抑制的流涌。久未铿锵的“管鲍”情弦终于声如裂帛:“不寻常”的生离死别,已是难以计年,两位“谊结同心”的挚友,自何年何月就一个“塞北”,一个“江南”,从没有共享过富贵安逸,却一样经历了艰难与忧患。今夜的秋雨秋风送走了他,撒手人寰后的身影归付青史,一生将任人评说了;留下了自己,老卧沧州,还在等待,不知盖棺时日,会当怎样论定。
  七十年代末,当年风流倜傥的“纵宇一郎”已是劫后余生的耄耋老者,终于有机会将往事付诸笔端,让桩桩件件鲜为人知的史实重见天日,使“管鲍之谊”的清醇流飨后人。尤其是那首“二十八划生”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回忆发表,新民学会的老人们读之称是。从1918年到八十年代,同行且健在者毕竟是寥若晨星了。当年毛泽东的诗作就常被会员们传读,而今天,一曲久违的古风,似唤回了那六十年前的满天风云。不过,细心人发现诗中“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句有一小小改动——“何足理”原是“从君理”。连眼光挑剔的评家也看出了瑕疵,批评说毛泽东年轻时诗词功力欠厚,遣词重复(“安足”、“何足”连用),语意似有未畅。这实在是委屈了毛泽东。其实,这是解禁之初,乍暖还寒,罗章龙老人仍存着几分小心,又觉平生有负当年老友与诸生厚望而着意改动的。
  记得九十年代初,罗老向笔者细谈起毛泽东的这首古风,以当时九十五岁之高龄,不仅逐句背诵,且逐条讲述诗中用典——绝大部分是几十年前毛泽东向他解释的,则不仅令人叹服老人的学识和记忆力,更让人体味到他对老友数十年不渝的情谊。聆教之后,笔者得到了罗老所赠的《椿园诗草》一册,发现“何足”二字被老人改为了“从君”。其后,又在一位湖南老前辈处,见到1986年罗老赠与他的“七古”诗横幅(见54页题下影印件),那上面的“何足理”已书为“从君理”。遂与罗老笔谈面叙,终于明白老人的心事:一处“微”动,对史对友均无以交代,心中常存歉意,愿在有生之年将好友诗作恢复原貌,留诸后人。笔者遂与有关方面接触,促成在1992年第一次公开恢复了毛诗的原句。数年后,中央文献出版社新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也确认了“从君理”。再细品全诗,出语旷达,自然酣畅,湖南一位老者有言:若舍此一句,诗眼何在?毛泽东赠友诗中的大手笔得以“真本”传世,一对诗友应释然无憾矣。在毛泽东离世十九年后,罗章龙这位世纪老人,以百岁高龄长辞人世。弥留之际,老人在病榻上强撑弱体,断断续续地说起新民学会。至于生前身后,他只喃喃地问到了自己的诗草,此后再未语人。老人最后的牵挂,凝结在毕生的友情和诗情之中。
  今天,毛泽东的诗词已是一版再版,罗章龙的诗词也集为《椿园诗草》面世。披开岁月的尘雾,历史上曾经的痕迹,终究难以磨销。人们在注意着毛泽东的时候,也注意到了他的这位忘形之友以及他们的管鲍情谊。还是把他们年轻时的友情,当做普普通通的故事来讲述吧。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