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4期

深圳会晤魏明伦

作者:朱健国

性,牵涉会议之是非多元化。开会诸君有舌,隔墙百姓有耳。听其言,观其行,广大群众岂无舌耶?堂内舌尖如何龙蛇绕,堂外舌端自有月旦评。凡以深圳座谈为范例之大小会议,必然口碑载道,唇舌流芳。反之,庐山悲剧,“文革”痛史,腐败黑幕,反贪过场;即使动用现代最新科技,也造不出钳口封舌之锁。古有常山、孝孺之舌,近有彭德怀、张志新之舌,将来还有多少饶舌之徒?喉舌可断,舆论不止。哲人辩证法曰:防民之口甚于防洪决堤,堵塞言路不如疏导论潮!伟哉!改革开放洪波汹涌,世界潮流大势所趋。当代中国各地会堂,应是掀波弄潮之处。万顷碧波,千座绿岛;堂内会上议论纷纷,涛之声,浪之韵,海之歌也1 1998年阳春于绿岛立意岁暮于寒舍成篇。)
  朱:你当政协委员,是一个获取更大自由的机会?你写世纪坛赋,是想借机明志?
  魏:我是在写的过程当中思考的。就是当我参加这个世纪坛会议的时候,都是学术界很强的专家,它整个重点在于中华民族的一部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史,而不是战争史,而不是政治史,,原来它的纲要就是这样写的,我对这个纲要是认同的。
  附:魏明伦简介——
  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川剧著名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连中三元”,剧坛罕见:《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5~JC%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八十年代未期开始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代表作收入《中国杂文大观》、《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精品集》、《新华文摘》、《笔会文粹——走过半个世纪》、《中国当代杂文精品文库》。
  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社会身份有: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国家特贡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四川省优秀专家。1983年、1995年四川省劳动模范;199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已出版专著:
  苦吟成戏(剧作集)
  198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山鬼话(散文杂文集)
  1994年海天出版社一版,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
  魏明伦剧作三部曲(剧作集)
  1995年台湾尔雅出版社
  魏明伦文集A卷
  1996年四川文艺出版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