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关于盔形器的两个问题

作者:张礼艳




  [5][15][17][20][30][32][34][35][43]曹元启:《试论西周至战国时代的盔形器》,《北方文物》1996年3期。
  [6]a.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县文化局:《山东邹平丁公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9年5期;b.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二、三次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6期。
  [7][3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青州市博物馆:《青州市凤凰台遗址发掘》,载《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41~182页。
  [8][16][21][25][47]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宁家埠分队:《章丘宁家埠遗址发掘报告》,载《济青高级公路章丘工段考古发掘报告集》,齐鲁书社,1993年,第27~48页。
  [9][11]方辉:《商周时期鲁北地区海盐业的考古学研究》,《考古》2004年4期。
  [12]同[6]a。
  [13]同[6]b。
  [14]王建国:《山东广饶县草桥遗址发现西周陶器》,《考古》1996年5期。
  [18]a.同[7];b.同[9]。
  [19][27][44]广饶县博物馆:《山东广饶西杜遗址调查》,《考古与文物》1995年1期。
  [22]青州市博物馆夏名采:《青州市赵铺遗址的清理》,载同[7],第183~200页。
  [23][24][26][40]王增山、李建荣、李功业:《山东四处东周陶窑遗址的调查》,《考古学集刊》第11辑。
  [28][29][31][36][37][38][39][41][42]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寿光市博物馆:《山东寿光市北部沿海环境考古报告》,《华夏考古》2005年4期。
  [45][46]a.同[5];b.同[9]。
  [48]a.同[4];b.同[2]。
  [49]同[9]。(注:方辉先生文中注明所引据的苗圃北地的圜底尊器物号是SH310∶70,但据文中图三、1给出的器物形状,查原报告知其器物号应为VDT4⑥∶3,故下文直称VDT4⑥∶3)
  [5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59页。
  [5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98页。
  [53]方辉:《从考古发现看商代末年的征夷方》,载《东方考古》第一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49~262页。
  〔责任编辑:张金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