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6期

世纪之晨的报告

作者:王秋皓




  十
  
  公明抗一HIV的诞生,和乙肝康一样,是盛振明生命历程中的一座丰碑。但这仅仅是他在征战艾滋病的万里长征中走完的第一步。
  刚刚诞生的都是新的,但新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好不好仍需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检验。公明抗一HIV到底如何?
  1996年春,盛振明首先在上海艾滋病检测中心对公明抗一HIV注射液进行了抗艾滋病病毒试验。4月9日该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评价为:在本体系中,公明抗一HIY注射液有一定的体外抗HIV—l的作用。
  虽然是“一定的”,但对盛振明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盛振明知道,评价留有很大余地,但他反倒因此更为欣喜,因为这使他对自己的公明抗—HIV更有信心,无论如何,公明抗一HIV的作用是肯定的,不容置疑的。
  1996年5月22日,由中国医药学会主持,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药检委员会、中国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湾)海峡两岸文化贸易交流促进会参加的乙肝康临床应用及公明抗一HIV注射液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乙肝康系列药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说它是“目前已经可以称为无毒、高效、速效的好药”;说“治疗乙肝的有效率达90%,肝脏萎缩恢复正常的达80%以上,乙肝病毒基因转阴率达60%,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功”,“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一个很大贡献”。中国中医药学会学术部副主任孙永章教授指出:“盛振明先生发明研制的乙肝康系列药品,在广泛临床应用的基础上收到了明显的疗效,给亿万乙型肝炎思者带来了福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乙肝康系列药品的新成果——公明抗一HIV注射液最近已由上海艾滋病检测中心作出结论,对艾滋病病毒有明显杀灭作用,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振奋的消息。”“公明抗一HIV注射液正在实验
  在这样一个高水平、高层次、高规格的研讨会上,在专家学者的赞扬声中,盛振明反而更加冷藏。他认为,他的成果虽然已被认可,但他对自己产品的要求却远远不止“有一定作用”。他从不满足现状,即使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也不行,那不是他的标准,他的标准是要“最好的”。于是,1997年4月,盛振明又带着他生命的结晶——公明抗一HIV注射液,来到了被世界公认的检测艾滋病的权威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这个科学院的检测确认试验室,重复进行3次细胞学的实验观察后,于5月15日出具了检验报告。检测的结果是:1.公明抗一HIV注射液对MT4细胞50%毒性作用的浓度是25mg/ml;2,公明抗一HIV注射液在大于或等于12.5mh/ml的浓度下,能够抑制对MT4细胞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是一座科学殿堂,庄严而又神圣。在与医科院有关专家的交谈中,盛振明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一种由庄严和神圣所蕴含着的一种内力,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力——就像火山下的岩浆,它真正的力是表面上看不出来的,这份报告就是一座尚未喷发的火山,它隐秘到了极点。盛振明的这一直感,后来得到了检测人员的证实,他们说:出报告时我们留了很大余地,实际结果比报告上写的要好得多。
  这一结果,令盛振明大为振奋。因为它表明25%的浓度接近于对MT4细胞50%的毒性作用,而12.5%和小于25%的浓度下,对MT4细胞没有毒性作用,而且“能够抑制HIV—1对MT4细胞的致细胞病变作用”。也就是说,公明抗一HIV注射液,可以在不伤害细胞的情况下,抑制和杀灭病毒。盛振明十分清楚,这是以往化学合成类药物都做不到的,因而才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显然这是一个重大突破,盛振明不能不为之振奋!这一结果,又令盛振明大为激动。因为这只是体外,即试验室试验的结果,它与临床的实际效果肯定是有距离的。盛振明认为,临床效果一定会好于试验室的效果。他的理论是:体外细胞试验完全脱离人体,这种试验不能观察到细胞接受药物后免疫应答反应的最终结果,观察不到细胞的整个氧化过程,得到的数据只是药物对细胞毒性作用的浓度和抑制病毒对细胞的致病变作用的浓度。而细胞的氧化与再生过程,正是药品抗病毒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的关键环节。显然,公明抗一HIV的临床试验,将会出现更好的结果。
  离开军事医学科学院时,盛振明自然想到了下一步更为实际的阶段:临床试验。这是必由之路。检测结果再好,也要拿到实际治疗中去检验,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看疗效。体外试验的100组数据1000组数据,也不如一个患者的康复来得更令人信服。盛振明员讲的就是这个实际。
  真有点无巧不成书!临床观察的实验还没有做,应用公明抗一HIV的第一位患者,却已枯木逢春,枝繁叶茂了!……
  想到这儿,盛振明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和舒畅。
  “各位旅客,各位旅客请注意,哈尔滨就要到了……”
  空姐甜润清脆的声音,打断了盛振明的思绪。他抬起头,侧目望望长空,长空是那样高远那样碧透,又低头望望大地,大地是那样深沉那样清澈
  他思想的双翼还没有收拢,载着他的那架大型客机,却已降到了地面。于是,在现实的大地上,他又立即投入了一场新的紧张的战役——公明抗一HIV临床试验的战前准备……
  
  十一
  
  北京,香山红叶层林尽染之际,盛振明兴冲冲来到卫生部国家艾滋病临床基地——北京地坛医院,参加了由北京协和医科大学陈副校长主持召开的中国高层权威专家特别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肝病专家田更善、徐道振,艾滋病专家王爱霞,病毒学专家顾方舟,药物学专家刘耕陶等。陈副校长说:陈敏章部长指示,让把大家请来,开会商量一下,看看乙肝康及系列产品公明抗一HIV怎么样,请你们研究先做一个小试验。陈副校长说:1996年2月10日,陈敏章部长接见盛振明时赞扬乙肝康系列产品是个好苗头,鼓励盛振明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并再三嘱咐盛振明,方子一定要保密,那是祖国的财富。你要像保卫神圣的国土一样保卫它!其实这也是我们大家的共同职责和义务。会议遵照陈部长的指示精神,热烈深入地分析、讨论了乙肝康及系列产品公明抗一HIV临床试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决定由地坛医院先做肝肿瘤、肝硬化的试验。
  由肝病专家徐道振主持的这项试验,经过3个月的临床观察发现:乙肝康不仅对肝细胞纤维化和早期肝肿瘤有抑制作用,更重要的是,还有抗病毒作用。徐道振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探索,于是,在取得陈校长等人的支持后,自1998年1月始,他又和李兴旺主任主持了运用公明抗一HIV对10例艾滋病患者感染者进行的临床疗效观察。8月21日,他们做出了《公明抗一HIV注射液治疗HIV/AIDS5例临床观察》报告,证明公明抗一HIV对艾滋病治疗有显著疗效。徐道振教授和李兴旺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从1998年2月开始对5例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用“公明抗一HIV”注射液进行治疗,6个月后经卫生部艾治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艾滋病参比试验室检验证实,这5例艾滋病思考与感染者的艾滋病病毒载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有两例患者艾滋病病毒载量下降十分明显,分别由治疗前的15000/ml和39万/ml下降到380/ml和1800/ml。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患者的CD4细胞(即免疫细胞)明显增多,其中有一名艾滋病患者的CD4细胞由每立方毫米280个上升到510个,停药后继续上升到630个,还有一名患者增加了近一倍。这表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表明中国用中草药治疗艾滋病取得了重大进展。
  5例患者中,艾滋病病毒载量由39万/ml下降到1800/ml的患者,是一个被无辜感染的16岁少年。他来自山西临汾的郭村,名叫宋鹏飞。小鹏飞是不幸偶然被感染的。1998年2月6日晚,他眼盯着电视一屁股坐到沙发上,不料恰好坐到一把剪刀上,左腿顿时涌出鲜血,找村医做了缝合,伤口却不能愈合。住进临汾市二院外科后,由于贫血,经治医生要求在探查手术前给他输血。2月18日,术前和手术中,一名青年被叫来先后给小鹏飞输了300和1050毫升。怕给摸不着脉的孩子留下后遗症,鹏飞的父母带他到北京一家有名的治疗创伤的医院进行治疗。不料,2月24日鹏飞的妈妈突然接到了一个令她绝望的通知:验血查出鹏飞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她顿时感到眼前的天忽的一下榻了,竟失魂落魄地在北京的街头上号啕大哭起来。经追查化验证明,是输血感染导致的结果。
  最不幸的鹏飞,遇到了最幸运的好时机,遇上了运用公明抗一HIV注射液治疗HIV/AIDS的临床观察试验。临床报告显示,他是经治疗后艾滋病病毒呈大幅度下降的4个患者之一。治疗前,他的艾滋病病毒载量达39万/ml,治疗一个月时,下降到2600/ml,二个月时,又下降到1800/ml,到8月6日出院前,又直线下降到70/ml,已接近正常水平。免疫细胞也明显增多。出院的那天,宋鹏飞的母亲感动得热泪沾裳,她紧紧地握着白衣天使们的手说,孩子赶上这个病比我死上几回都难受啊,太惨了;孩子又赶上了这个药,比我多活几回都高兴啊,太好了,咱娃有救了!
  据徐道振专家介绍,在该院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所用的药物中,还没有一种药物能达到这样的疗效。
  由于公明抗一HIV是从中草药中提取特定成分研制成的,可在不破坏人体正常免疫细胞的情况下,既能大幅度降低艾滋病病毒载量,同时又能使CD4细胞明显增加,因而引起了国际有关专家的关注。俄罗斯专家闻风而动,于1998年6月,首先在俄国开始运用公明抗一HIV进行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试验。
  然而,盛振明仍不满足,这和他所追求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很远。他感到公明抗一HIV的研制和临床试验进展的速度,还远远不及世界艾滋病蔓延的速度——1998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十二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自从艾滋病于八十年代开始蔓延以来,至1998年5月底止在全球发现的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已达3100万人,死于艾滋病的总人数已达1200万人,每天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还有1600人。
  国家卫生部最新权威消息说,我国已进入艾滋病流行快速增长期,如果现有控制艾滋病的能力得不到明显加强,到2000年,我国艾滋病实际感染人数将是十分令人震惊的。
  这些现状,时刻在盛振明的眼前闪动着……
  1998年7月16日,香港《文汇报》报道第十二届世界艾滋病大会的特稿说:“中国专家在利用中草药研制防治艾滋病注射药物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由黑龙江省研究开发的‘公明抗一HIV’中药注射液,可在不破坏人体正常免疫细胞的惰况下,对艾滋病病毒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联合国防治艾滋病专家在世界艾滋病会议上指出,中国研制的用于治疗艾滋病的传统中草药物,已经受到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1998年12月1日,又一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青年报分别以《敢于向“瘟疫”挑战》和《中草药挑战艾滋病》为题,整版报道了盛振明研制开发乙肝康及其系列产品公明抗一HIV的动人事迹。两报的文章道出了盛振明当年开始研制公明抗一HIV时的心声: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起,号称“世界瘟疫”的艾滋病在中国的历史只有十几年,难道有几千年中医中药传统的中国真的对它束手无策吗?随后,又都以无比的喜悦和自豪宣布说,一份来自中国预功科学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的临床报告披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该中心采用新型纯中药制剂公明抗一HIV治疗艾滋病,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两报记者和所有关心艾滋病事业发展的人,包括艾滋病患者都更加关心公明抗一HIV应用的前程。在记者面前,盛振明直抒胸臆,坦言道,目前,因临床观察病例只有5个,另外的5个正在等待检验结果,病例还少一点。尽管国家规定,治疗艾滋病药物的临床观察只需10例即可,但我还是希望多做一些病例观察,尽快用更多甚至更大量的事实来验证乙肝康系列产品公明抗一HIV治疗艾滋病的疗效。
  盛振明深知,做这项研究试验,还有无数的难题在等待他去解决,尤其是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对此,他将像当初用中俄边贸的全部收益来支撑乙肝康治疗肝病的研究试验一样,用乙肝康的全部收益来支撑公明抗一HIV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试验,让这项成果也尽快地造福于人类和世界。
  
  十二
  
  公明抗一HIV的冲击波不可阻挡,公明抗一HIV的吸引力也不可抗拒。香港某集团公司的洗先生,就是被公明抗一HIV吸引来的有识之士之一。看到公明抗一HIV有确切疗效的报道后,已经临近春节了,他却匆匆赶来北京,找到卫生部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了投资的意向。
  在卫生部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办公室内。当盛振明被问到什么学历时,盛振明侃侃而谈:很多大学生、博士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都在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而这两部著作的作者并没有什么学历,重要的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观察怎么谈过,他们都愿意与他合作。盛振明介绍道,他研制的药是基因药物,叫公明抗一HIV,是按照一种渗透和活化的原理,通俗地说,就是按照腌鸡蛋的原理研制的,一能抗病毒,二能增加免疫细胞。它是一个完整的生物工程。
  还是在这个办公室,盛振明继续看他的谈话。盛振明问:我不知您做没做过这样的试验?比如一个鸡蛋,可以算一个细胞吧?如果鸡蛋被病毒感染了,我们怎么能做到,既不伤害感染病毒后的鸡蛋,又能把病毒杀死?西方的药物虽然能杀死病毒,同时也伤害健康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我做过大量腌鸡蛋的试验,鸡蛋放在盐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鸡蛋就变咸了,是什么原因?是一种渗透作用。如果我们找到一种不伤害细胞而又能杀灭病毒的药物,用腌鸡蛋的办法,渗透到细胞里去,那么就会做到不破坏细胞本身,又能杀死病毒。
  盛振明的娓娓叙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人们听着,似乎感到惊讶,新鲜,就越发注意起来,几乎连话都不插。说到这儿,盛振明解释道,当然,这仅仅是治疗艾滋病方法中的一个步骤。要做到不伤害细胞,又把细胞中的病毒杀死。还能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这是一个系统的生命工程,生物科技工程,它正是治疗艾滋病的关键所在。
  在谈到治疗艾滋病的理论方法时,盛振明接着上面的话题说:单纯用化学的方法,物理的方法,也就是西方的方法,暂时做起来还很困难,用传统的中医药的方法,暂时做起来也很困难。我们的研究思路和途径,既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方法,也不同于东方的传统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生命基因工程,这种工程只有在体内才能完成。在体外,在试验室里做试验,是看不到细胞的氧化、凋亡和再生过程,也就是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的;因为体内有新的细胞的不断支持,而体外没有,也就做不出这个完整的过程……
  听到这儿,卫生部有关部门负责人点了点头,说:可以做临床,先做10例。
  于是,迅速达成了协议,签定了合同:临床观察试验从1999年7月开始……
  
  十三
  
  国内具有权威性的临床试验开始后,盛振明又把眼光投向了海外。他想多找几个国家和地区,多做些临床试验,以便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俄罗斯1998年6月开始的临床试验,到此时,先后17例已见显著成效,正在进一步跟踪观察;台湾病毒性疾病防治协会理事长邬之盛,正按盛振明的意图在世界大格局的背景下,寻找一些艾滋病高发区国家,积极筹措临床试验;一些主动前来寻求合作的国家,如南非等国。盛振明也抓紧时机,与之签定了做临床试验的合作议向书……
  有多宽的胸怀,就有多大的事业。盛振明急于多做、快做临床试验,急于早日大面积推广,早日把公明抗一HIV送到国内外广大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手中!
  此时艾滋病思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越来越严峻:到1999年9月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经都有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报告人数已达15088例,据专家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实际人数已超过40万。10月下旬,来自第五届亚太地区艾滋病国际大会的消息说,“亚太地区估计7D0万人已经罹患艾滋病或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专家们敦促该地区各国吸取非洲的教训。非洲感染艾滋病病毒或罹患艾滋病的人数已达2100万人,占世界总数的2/3”。“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一项报告中列出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亚太地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在1996年至1998年间增加了70%,使亚洲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这项报告还列出了另外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印度大约400万人已感染艾滋病病毒,其数目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柬埔寨人口总数的5%,即每25个成年人中大约有1人已感染艾滋病病毒或罹患艾滋病。泰国感染艾滋病病毒或罹患艾滋病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另据新华社金边1999年10月24日报道,柬埔寨王国政府首相洪森致函23日在吉隆坡举行的第五届亚太地区艾滋病国际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帮助柬埔寨控制正在迅速蔓延的艾滋病。洪森在信中指出:“柬埔寨1140多万人口中约20万人感染上了艾滋病毒,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大多数为青壮年,许多婴幼儿和少年儿童与他们母亲一样成了艾滋病的受害者。”据柬卫生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柬埔寨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数正以平均每天100人的速度增加,艾滋病死亡者每天约四人。洪森说:“能否战胜艾滋病,将直接关系到柬埔寨的前途和命运。”
  艾滋病的蔓延已经危及到许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盛振明深感推出公明抗一HIY已刻不容缓。为此,他切盼北京地坛医院临床观察早日大功告成,心情之迫,简直是十万火急!
  然而,他却一宜没有主动与实验单位沟通。一是由于自信,自信公明抗一HIV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真金不怕火炼,越炼反而越纯正;三是由于相信对方,相信摘科学研究的人,会以科学态度来实验,来实事求是评价药物;更重要的是,希望公正,不加杂念,以便权威人物在试验中攀握一个准确的度,即客观、实际、不偏向自己。进而,通过实践,给中草药一个公平的定位,也让人们看到,在战胜世纪瘟疫上,公明抗一HW真正能起到以往任何药物都起不到的作用。盛振明说,偏向自巳,实际上就会坑害思者,而我研制公明抗一HIV恰恰首先就是为了思者,有利于患者,就像我的药不做广告,不进药店,不给回扣,减少流通环节,都是为了让患者减轻负担一样。所以我没有主动与有关的负责人沟通,主要是怕干扰他们的的难确判断
  以往搞药物检测,搞临床试验,盛振明怕对公明抗一HIV评价不足,而这次临床试验呢,倒怕偏向自己!他心里想的是患者,在为拯救艾滋病患者的努力奋斗中,他的心纯净到了无私忘我的境地!
  
  十四
  
  终于盼来了来自北京的消息!1999年11月24日上午10时,临床实验的领导部门打来电话说:请你尽快来北京,有事同你商量。
  于是,盛振明应邀于12月5日提前一天赶到了北京,并迅速赶往地坛医院。一路上,负责人兴致勃勃,一再赞许公明抗效果不错。在地坛医院,负责临床试验的有关专家一起向盛振明介绍了临床试验情况,合同签的做10例,先做了4例,都是晚期非常重的病人。其中有两例没活几天就死了,这并不说明公明抗没有药效,只能说,对他们没有起死回生,病到这种程度已很难起死回生。抢救过来的两例很好,其中一例治前病毒裁量高达53万,免疫细胞已少到每立方毫米只有17个了,检测时,大脑的脑积液中都有病毒了,是协和医院王爱霞教授治疗很长时间的病人,送来时,舌头、嘴都烂了,不能说话了,人也很瘦了,情况非常不好,实在不能再维持了。用药后,所有症状都消失了,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了,体重增加十几公斤,脸上有肉了,前几天费翔先生前来慰问艾滋病病人,看到这个病人治疗到这样,非常高兴,上前和他拥抱,表示祝福。另一个病人也一样,非常好,要谈怎么来评价这几个病人,不能只说有效的问题,这样重的病治疗很难,目前还未发现这样有效的药,不要说4个中救活2个,就是100个1000个中救活2个,也很不得了。可为什么能治到这样,我们还搞不清你这药是什么机制,希望你继续做另外6例。
  后6例从1999年12月开始做起。
  盛振明已经等不及的心仍需耐心等待。等待的日子最慢,等待得越急日子就显得越长。这项成果的试验已经注定,不管临床做得如何,不管成功与否,都要跨越世纪,跨越千年!
  恰恰是在岁月长河跨越千年之际,2000年的1月23日,南非传来了一个不祥的消息:一份专家研究报告显示,南非人口未来十年内将由于艾滋病而减少71%。报告预计,到2005年,将有600万人成为HIV病毒阳性患者,18%的劳力将会受到影响。该报告还引用前福利人口和开发部部长莫勒开提的预言说,在未来三年内南非每年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将达到25万人,到2007年,死亡人数将达到50万人。卫生部部长茨哈巴拉·姆茨明则估计,到2005年,艾滋病将使二百万孩子成为孤儿。一位西方记者说,从前南非人的周末常在赏心悦目的足球赛中陶醉,而现在,却常在悲痛欲绝的亲人葬礼中伤怀。
  由于艾滋病的泛滥,非洲人的平均寿命下降了10到20岁,马拉维人的平均寿命已降到37岁;而津巴布韦住院的病人中,有一半都是艾滋病人。……
  这一消息,使盛振明焦虑不安。
  与这不祥的消息同时传来的还有一封信函,信中对盛振明说:“你的研究成果非常及时,南非卫生部对这件事极为重视。在你不认为是风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研究一个合作方式,把这件令人瞩目的举动在非洲大陆打响。”
  这一信息,对于盛振明来说,无疑又是火上浇油!
  盛振明的公明抗一HIV急需更科学更权威的临床验证……
  盛振明,一秒一分,一秒一分地期待着临床试验的结果。当然他不会消极等待。他总是日夜兼程,分秒必争,又总是灵活机动,胜券在握……
  到此时,研制公明抗一HIV他已先后付出了1070万。几乎就在同时,来自另一个国家俄罗斯的艾滋病专家苏哈维耶·维拉,给盛振明带来了特大的喜讯:他们用公明抗一HIV治疗艾滋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效果!
  

[1] [2] [3]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