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6期

世纪之晨的报告

作者:王秋皓




  六
  
  又是一年春草绿。寒来暑往,仅仅几年工夫,小小的中药秘方,在盛振明的手中,魔幻般地变成了现代化的基因药物——乙肝康注射液和胶囊;仅仅几年工夫,乙肝康经过严格科学检测和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药效已远远超过国际上化学合成类药物。一时声名鹊起的乙肝康,使医生人人振奋,使患乾个个激动。因为,医生没有想到,由于盛振明的出现,一夜之间,他们手中便突然有了一种战胜乙肝的锐利武器,患者也没有想到,由于乙肝康的诞生,一夜之间,他们身上的不治之症便有了被攻克的转机!
  专家医生们笑了,满意而轻松地笑了。
  患者们笑了,舒心而情不自禁地笑了。
  盛振明笑了,自豪而幸福地笑了。
  乙肝康疗效非凡,他可以放心大胆地让更多更多的思考使用了。自然,他那理想的翅膀也就飞得更高了。辉煌之际,产生在盛振明头脑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报效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正是他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济世救人的人生理想的集中体现。
  他首先想起的是那些自己从小就敬佩的,对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于是,他一次次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国宣布:义务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协评选的历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中的乙肝患者免费治病。
  富锦拖拉机厂车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栗昭华的妻子得知这个消息后,含着泪找到了盛振明。在此之前,栗昭华在省城一家医院里,20多天就花尽了从家里带来的6000多元钱,。肝病没好,却日见严重了。盛振明立即将这位劳模送进了解放军211医院。用药28天,E抗原转阴之时,住院费却没了。栗昭华想出院,盛振明不许:没彻底治好怎么能出院?随即便拿出1500元给了他。住院第78天时,栗昭华痊愈,一身轻松地走出了病房,像出笼的鸟儿一样,获得了自由。出院后,夫妻二人擎着一幅“无偿赠药感动我心,乙肝康药康复我身”的锦旗,献于盛振明面前。
  盛振明心有所动,痴痴地望着锦旗,仿佛看到了无数思者康复的一张张晴空朗日般的笑脸……
  盛振明想着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也惦着普通的广大劳动人民,因为他们也同样是中华儿女。就像记者所面对的都是采访对象一样,他所面对的都是患者,凡患者都是他的“上帝”,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贫富和尊卑之别。他说,制药和行善历来是分不开的,一个人没有一颗真诚美好的心,是不会行善的。一个人的心应该像太阳那样真诚美好,因为太阳最无私,它把温暖带给人间;太阳最公正,它把光芒投给高楼大厦,也投给茅舍小屋……
  其实,这正是盛振明的胸怀:天下为公。
  1994年,湖南省遭受特大洪水灾害,肝病流行。闻讯后,盛据明牵肠挂肚,心神不安,日思夜想。为了让灾区思者尽快恢复健康,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他迅速做出决定:向湖南赠送价值100万元的乙肝康。得到了国家红十字会、湖南红十字会、救灾指挥部的热情欢迎和黑龙江省有关领导的支持与赞扬。然而,本该是顺畅自然的大好事,却由于意外的“梗阻”而告吹。夙愿未了,盛振明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199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中华之剑》时,盛振明看到,奋战在西南边境的缉毒英雄们,其中有身负重伤的战士,因输血感染而得了丙型肝炎;有日夜劳累的干部,因积劳成疾而诱发了肝硬化,不禁为之感动,为之着急。于是,他立即行动,第二天便登机专程赴京,找到国家缉毒委员会,向有关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请求把缉毒有功的肝病患者,接到哈尔滨211医院治疗,一切费用由他负责。有关领导十分感动,非常高兴。然而,本该顺理成章的大好事,却由于想不到的原因而未成。心愿又未实现,盛振明的心里又一次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但是,他的心是一团火,是火就总要燃烧。
  一次,公司里来了个聋哑人王XX,胆胆怯怯的,用手打着哑语,业务员不懂,只好笔谈。他写道:我是大三阳,没有工作,家境贫因,请求给优惠价。给他照顾价,他嫌贵,再照顾,还嫌贵。业务员同情他的处境,马上请示盛振明。盛振明说:你做的对,就亏本卖吧。3个月后,聋哑人又来了,他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手写道:我的病治好了。然后伸出双手的拇指比划几下,又写道:“乙肝康神药。”告辞后他一步一回头地走出了门,出了门又回过头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事儿,让盛振明的心里好感动,好舒服……
  一次,有位女大学生来公司买药,她说,她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学生,正在肇东县一所学校实习,在她班里有个同学,父亲双腿截肢,母亲聋哑,家境十分贫寒,可她却又得了乙肝,眼看就要辍学了,她就发动全班同学捐款……盛振明听得心里酸酸的,当即决定说:你把钱带回去,给孩子上学用,治病的药免费。女大学生手捧乙肝康,涓涓的泪水,无声地洒入了胸怀。
  一次,有位农民从佳木斯市桦南县赶来买药,他说,弟弟的乙肝治了好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也没治好,反而越来越重,再也撑不住就躺倒了。爸爸心急,把家里生产用的四轮拖拉机也卖了,才凑了2000元。其实,爸爸肝病更重,眼看都不行了。可他说,我老了,顶不过去就算了,可你弟弟还小,得顾他。快,你快去……
  说着说着,泪水不由地涌了出来。
  一向热肠侠义的盛振明,忍不住立即劝慰说:你别为难,别……我们帮你,你弟弟就半费吧,你爸爸全免……
  30岁的大小伙子扑通一声跪倒在盛振明面前,只说了声“盛总,您……”就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
  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场面在公司里出现。出身贫寒的盛振明,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过去,从来也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衷和责任,尤其是对那些贫病交加的患者,他总是寄予深深的同情。虽然乙肝康非常廉价,比化学合成药物甚至要便宜90%,但买不起的仍然不在少数,为了让更多的贫困者都能有条件治病,真得想个好办法。几经苦思冥想,他终于建立了自己独有的扶贫制度,设置了“特困人员药费减免申请表”。从此,在公明药业的业务室里,几乎每天都有享受填表的,有时几个,有时甚至十几个。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一直就像过日子一样,习惯地沿袭下来:小小的一纸特困单,浸透着盛振明多少真情和厚意,寄托着盛指明多少期冀和热望!
  表面上看,特困表只是一个形式,但实质上它却是一种规章,它像纪律一样,时时约束和规范着一个人的行为,时时提醒和督促着一个人的意念。盛振明常想,古时候老中医接纳徒弟时,总是先要送上两样东西,一是雨伞,一是灯笼。那是说不管晴天雨天,不论白天黑天,只要有病人就要出诊,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讲的是医德医魂。
  要主动出诊!仿佛一道闪电,这个意念突然在盛振明的脑海中划过!盛振明想,过去大部分是患者及其亲屑寻药而来,今后我们何不把视角放开,扩展到社会的广阔天地里呢!?何不主动去寻找那些身患重病而又无力住院治疗的病人呢?!于是,在盛据明和他下屑的工作日程中,又增加一项新的内容:注意寻找报刊上有关重患者的求救信息。
  上海祟明县农民刘士忠,就是盛振明通过报纸上的信息寻找到并给予免费治疗的肝硬化重患者之一。刘士忠肝硬化腹水,脾大4指。在长达15年的肝病史中,先后6次因门静脉高压出血而住院,家财耗尽,债台高筑。谁知1994年妻子又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16岁的女儿和9岁的儿子,还有2万多元的债务。1995年8月,刘士忠第七次大病,门静脉出血更为严重。几度昏迷中,年老的父母大惊失色,年幼的孩子哭喊无门。沉重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生的信心,求人把他抬到大街上不吃不喝,躺以待毙。一位记者发现后,写信给上海市副市长谢丽梅,谢市长在《解放日报》上给全市人民写了一封信,希望社会奉献爱心。专家们会诊后认为,他的病必须切除脾脏,才有希望,而手术却需要一笔巨款。为此,《解放日报》记者撰文《一封信情牵众人心》,向社会发出了求救的呼吁。得知消息后,盛振明对刘士忠的病情做了认真分析,认为手术是一种权宜之计,只能暂缓病情,不能根治。他自信乙肝康能行,便立即派公明药业上海分公司经理前去祟明岛送药,协助安排治疗。用药20天时,刘士忠脾脏回缩3指,肝血流量明显增加,血色素也由1.6克上升到6.5克,病人的脸上露出了舒坦的笑容。几个月后,他健康地走出了医院。为了表达谢意,刘士忠给盛据明敬送了一面锦旗,上写:终生不忘。
  
  七
  
  1995年春,密切注视国内外肝病发展趋势的盛振明,从报上获知,台湾肝病流行,日渐高发,一种徒然涌起的民族情感,如海潮奔涌般冲击着他的心弦。他毅然决定:向台湾同胞赠送500万人民币的乙肝康药品,并请有关部门首先给用过所有药物均无效果的重患者使用,同时要用世界上最好的治肝药物和乙肝康做临床对照。这条消息一经新华社播发,乙肝康和它的发明者盛振明的名字,立即飞向了海峡的彼岸,引起了强烈反响。台湾海峡两岸文化教育经济贸易促进会秘书长邬之盛以及台北市广场综合医院院长孙宝璋医师,先后赴哈,经过考察,顿有相见恨晚之憾,他们感慨:要是早知道乙肝康,有多少人会得救啊!可惜他们没这个命啊!这回可好了,那些熬煎在病榻上的患者,正辗转奔波、四处寻医的患者,他们有希望了!
  邬之盛把第一批几十万元的乙肝康带回台湾后,进行了严格检测。许多中药都有重金属含量过高的问题,国际卫生组织规定,必须在100个GPN以下,经台湾生化指导中心检测,乙肝康达到1.8个GPN以下许多中药都含有西药成分或其他化学物质,经台湾荣总医院、毒物药物防治中心测检,乙肝康不含任何西药成分。这一结果,使邬之盛和所有关注乙肝康的专家都非常兴奋,随即便在台北的几家很有权威性的大医院先后做了几百例的临床观察,所有思考,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患者,服用乙肝康不到45天都收到了明显疗效,邬之盛说,每一个例子都非常成功。他翻看着一份份肝病患者的康复报告,急切地给盛振明发来了一份传真:
  盛总经理:早上好!
  我回到台湾后,立即与我公司的员工们一起推动乙肝康这一伟大的事业,并向几位高层的患有B型肝炎的朋友介绍乙肝康药品的疗效。开始,人家都认为我这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而今天,他们都得到了康复的报告,他们高兴极了,让我一定代他们谢谢您。盛老总,您真是让我好有面子啊!我从小就与父母研习佛教,坐禅念经,但那都是超度自己,格局太小。而今天,能与您
  共同救治千千万万的肝炎病人,这才是真正的积功德啊。让我觉得人生好有意义啊!
  享用乙肝康的患者很多很多,这里只熊挂一漏万的介绍其中几例了。医院的陈太太,患的是肝腹水,连翻身都不行,不排尿也不排便,非常严重。邬之盛说,服用乙肝康后,第二天就排尿排便,整个身子都轻松下来,她感到生而有望,感慨地说:我得好好治,好好活着,没有病,人生该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
  许先生,乙肝,肝硬化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已卧床多时。用药一周,病情趋于稳定,用药两个半月时,肝功恢复正常,腹水消失,E抗原转阴,门静脉宽度由1.5公分减少为1.3公分,接近正常。其他指标都明显好转。
  林先生由慢性乙肝转化为肝硬化两年之久,虽经多方求治,仍不见效,时恐再转化为肝癌,精神负担有如巨石一般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得到赠药后,他仅口服两个半月,乙肝康奇效便在周围引起震惊:E抗原转阴,并产生抗体,乙肝痊愈,肝硬化痊愈。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房亮亮地敞开了,自此,在他眼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美好了。
  已是肝癌晚期的李先生,绝望中获得乙肝康,立即服用。仅仅几天工夫,他鼓胀的腹部竞出人意外地消下去了,一检查,转氨酶指数也下降了。医生惊讶不已,李先生则如获至宝,喜极乐极,立即要求点滴乙肝康,加强治疗。
  还有一位李先生,慢性乙肝,肝硬化,腹水,肝癌,消化道出血,生命垂危,只剩一口气了,后事都准备好了,连坟地都买好了。试用乙肝康注射液,每天点滴两次,每次两支。第三天,李先生忽然下地走动了。大夫进门时,吓了一跳,好生奇怪:这人怎么下地了?此后,他日渐好转,日益稳定,3个月后,腹水消失,三个肝癌肿块明显缩小,由大如鸡蛋变为小如手指甲,消化道不再出血,体力增强了,精神状态也好了。他非常高兴,发自内心地说:我已年近七十,如果没有乙肝康,光折腾我也受不了,人早没了。
  刘先生、林先生本不是乙肝患者,但他们的病却都是由乙肝病毒侵入或肝功能障碍引发的。刘先生手上的十个指甲只剩下一点点,灰灰的。公共场合羞于握笔记录,羞于和人握手,头上的干癣,红一块白一块的,出门就得戴帽子。他看遍了台湾大小中西医院,一无所获。沮丧苦恼之中,喜获乙肝康,一气连服了三个月,十根指头全部长出了粉红色的新指甲,头癣也悄然而去。林先生的手和脚长了红斑,浑身奇痒无比,常常心烦意乱,躁动不安,看了一年多,也未确诊,更无收效,正痛楚无奈、心灰意冷,幸遇赠品乙肝康。服用仅两周,红斑被驱逐肤痒被解除。病好了,刘先生林先生就像突然一下子洗去了一身污垢似的,顿感神舒气爽,焕然一新。
  病好了,许许多多患者都像孩子过年放鞭炮一样,人人心花怒放,个个喜气洋洋……
  心花怒放的患者们,无不从心里感谢盛振明,他们和所有受惠于乙肝康的患者一样,康复了总是忘不了报个喜讯。于是,就写信,就打电话。可又总感到言犹未尽,于是,在纷至的喜讯在盛振明的心中涌动之时,海峡对岸邬之盛那督战电报似的一纸纸传真,便把他们那剧烈兴奋的情绪,推向了高峰:被治愈的患者们纷纷要求到大陆看望、拜谢盛振明,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心意似的。于是,选派了代表,组成了感谢团,于是,两个以郎之盛为团长的庞大的感谢团先后怀着真挚的情意,穿云破雾,飞到了哈尔滨,飞到了北京。
  1996年1月23日,邬之盛先生协同促进会副理事长李宗仁先生,常务理事用书府先生率队一行21人,专程赴哈,代表台湾骨肉同胞向盛振明致谢。在银装素裹的北国冰城,省委副书记单荣范、副省长马淑洁与盛振明一起,热情地接待了远方客人。
  这是一个春意浓浓,情意浓浓的答谢会。在鲜花的清新、艳丽和芬芳中,台湾客人向盛振明赠送了“神医神术”、“惠我良多”、“仁心仁术”、“神医济世”等4面锦旗,仍是意犹末尽。周书府欣然命笔,当场写下了八个大字:“天下为公,日月成明”。这八个大字,充分展示了盛振明升华自己的旷达美好情怀,准确道出了公明药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蜚声海内外的全部发展底蕴。
  1996年2月18日,邬之盛又率10名台湾乙肝患者代表组成的“乙肝患者答谢团”,专程来到北京。患者们一个个拿着他们的病历报告,带着他们的感谢函,像天真虔诚的小学生来到自己的老师面前一样;有多少感激的话想说啊!一见面他们就迫不及待,就争着倾诉,争着表白:乙肝康帮了他们的大忙,乙肝康不只是给他们带来了个人的幸福,也给他们带来了家庭的喜悦……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答谢会上,当他们把在台湾专门制作的融会着他们满腹真情的特大牌匾“华佗再世”,敬献给自己的恩人盛振明的时候,他们从心底里发出了滚烫炙热的声音:谢谢你,用我们新生的生命谢谢你!
  答谢会隆重而热烈!一面面锦旗,一块块牌匾,一束束鲜花,一张张笑脸……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场面。就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台、电视台等几十家新闻单位的记者,都被这激动人心的情景所打动。
  然而,面对锦旗、牌匾,面对镜头、话筒、记者,面对镁光灯、鲜花和笑脸,盛振明没有飘飘欲仙,没有醉眼迷离,没有忘形得意,反而对未来更加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祈愿乙肝康给天下所有的乙肝患者,都送去一缕春风,一缕阳光……

[1] [2] [4] [5] [6]